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
原定於2月14日掛牌的大喜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喜屋」)發布公告,因疫情影響市況,公司決定暫停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計劃,成為受疫情爆發後香港首隻取消上市的新股。
公告稱,該決定是基於包括現行市況多項因素的考慮,與獨家全球協調人磋商後做出的。大喜屋於2月4日開始招股,原計劃以每股1.6至2港元發行1億股,集資最多2億港元,並希望借上市獲取資金用於門店擴張。
大喜屋主打日式放題(也就是「自助」的意思)料理,目前旗下有「大喜屋」、「大瀛喜」、 「吉壽」、「大滿喜」及「巖監」等品牌共15家門店,均位於香港,在內地暫未開設門店。
大喜屋集團旗下日料品牌在港分布。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18年,大喜屋在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市場中的份額為37.1%,排名第一;在香港全體日式餐廳中排名第二。
2019年12月5日,大喜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實際上,這已是大喜屋第二次申請上市,該公司曾在2019年6月4日首次遞表。
根據招股書,在過去的2017、2018、2019三個財年, 大喜屋營收分別為5.55億、7.13億、8.39億港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0.47億、0.37億、0.92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2019年6月以來香港局勢動蕩影響,大喜屋接客人次整體減少,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止四個月,公司收入同比減少8.8%至2.63億港元,期內經調整純利由3800萬港元減少至1820萬港元。
同其他餐飲企業一樣,主要的成本支出是原材料和人工。大喜屋最大的成本支出在於原材料。2017-2019財年,食品及飲料成本分別佔收入比重的49.6%、47.1%及44.4%。
按此前的計劃,上市後的未來三年,大喜屋將保持每年在香港新開2家餐廳,同時布局中國內地市場開店,計劃在2021年開設3家,2022年3至5家,2023年5至7家,選址主要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