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 張伯禮:讀懂中國制度之優——《疫情裡讀懂中國》序言

2020-09-07 津悅讀

《疫情裡讀懂中國》 金思政 編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出版


讀懂中國制度之優——《疫情讀懂中國》序言 張伯禮


2020年初暴發的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次「大考」。作為這次抗疫鬥爭的見證者、親歷者,我深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艱辛歷程,深知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來之不易。對於全體中國人而言,抗疫鬥爭是一場特殊的國情教育。

抗疫是一次危機大考。重大危機是考驗執政黨執政理念、執政效能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千方百計救治每一位患者」,以堅定果敢的勇氣,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核心價值觀、人民至上的生動實踐。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抗疫,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充分彰顯了大國責任擔當。

抗疫是一面最好鏡子。這既是一次制度大比拼,也是一次治理大檢驗。面對疫情,美國政黨紛爭走向極化,決策效率低下,陷入制度失靈、管理失效、社會失序的混亂局面,折射出美國長期存在的社會撕裂、貧富分化、種族歧視、弱勢群體權益保障不力等突出問題。美國通過政治操縱,不遺餘力地惡意「汙名化」抹黑中國,極力轉移和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觸及了人類良知和倫理底線,凸顯了「美式人權」的雙重標準和深層危機。

抗疫是一部生動的國情教育教材。中國抗疫實踐就是一門生動的思政課程,我曾提出這是一門沒有學分的課,叫「如何面對艱難時刻」。抗疫一線成為年輕一代活躍的戰場,戰「疫」群體中「80後」是中堅,「90後」是先鋒,「00後」是新銳,他們用一分熱發一分光,在與病毒的勇敢鬥爭中書寫了一曲感人至深、壯麗多彩的青春之歌。實踐證明,這一代年輕人是可信賴、可依靠的,已經成長壯大為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的新生代骨幹力量。通過講好講透抗疫思政課這門鮮活教材,用榜樣感染青年學生,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使之成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內容和鮮活案例。

抗疫是一筆特殊財富。這次抗擊疫情行動,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和推力,深刻地引發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震動和思考,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疫情和抗疫行動本身。抗疫還未結束,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但我們相信,這場偉大鬥爭實踐,以及在鬥爭實踐中積累的抗疫經驗、淬鍊的抗疫精神、凝聚的抗疫力量,必將會給中國人民留下一筆豐厚的新時代精神資產,它的深刻歷史意義和巨大的時代作用將載入中華民族史冊,激勵教育後世,並將在世界現代史上留下改變歷史發展進程的重重一筆。

擔當中見情懷。天津市高校8位青年思政課教師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策劃撰寫了《疫情裡讀懂中國》這本通俗理論讀物,並盛情邀請我為之作序。有幸的是,5月12日我受邀參加天津市大中小學「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並作首場報告,引起廣大師生積極反響和熱情鼓勵,於是欣然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該理論讀物從領袖、政黨、制度、人民、英雄、文化、未來的視角,在講述故事中闡明深刻道理,在中西對比中引發深入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好透過戰「疫」讀懂中國制度之優、中國效率之高、中國力量之大、中國文化之深,讀後很有裨益。我鄭重地向廣大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推薦這本值得認真一讀的好讀物。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

相關焦點

  •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大家知道,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全校師生發揚復旦精神,為上海和全國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次疫情也讓大家更加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因此,我認為,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大家知道,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全校師生發揚復旦精神,為上海和全國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次疫情也讓大家更加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因此,我認為,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
  • 讀懂中國制度,《求是》推薦這本書
    來源:求是網當今世界存在兩種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它更能滿足越來越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對制度的要求,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一判斷來自《中國制度面對面》。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開學典禮寄語新生: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在復旦大學今天(9月13日)舉行的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他向新生提出三點希望: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以下是許寧生校長講話全文——「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
  • 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通過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將「中國方案」應用於抗擊疫情中。這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人民英雄」,心中最惦念的永遠是患者。他說自己每兩個月就會去一趟武漢,因為那裡有正在康復的病人,希望他們徹底治癒,回歸正常生活。
  • 讀懂中國|外國前政要贊中國復甦「了不起」
    11月21日,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平行研討會三上,中外與會嘉賓圍繞「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跨國公司的機遇」進行了交流對話。嘉賓普遍認為,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跨國貿易投資大幅萎縮,但絕大多數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戰略沒有變。
  •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大家知道,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全校師生發揚復旦精神,為上海和全國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次疫情也讓大家更加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時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因此,我認為,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全文來了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一代代復旦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時代之歌,生動詮釋了「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校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立德樹人,勇於創新,追求卓越,堅持以育人學術文化為主線,紮實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掌握未來的復旦人!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面對不確定性,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度思考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科院院士許寧生寄語青年學子:「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讀懂中國,就是要讀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讀懂未來,就是要讀懂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方向。以下為演講原文——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相約雲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 讀懂中國經濟「超預期」的密碼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透過速度看動能,跳出數字看支撐,就不難洞察其中的現實邏輯,讀懂其中的真正奧秘,更加堅信這股蘊藏在「中國奇蹟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又一次來到廣東廣州。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讀懂中國共產黨歷久彌新的密碼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至上」理念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從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中國不計一切代價搶救生命。習近平將疫情防控準確定義為一場「人民戰爭」,親自指揮部署,帶領和依靠14億中國人民僅用3個多月就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全球最大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3月發布的「2020信任晴雨表」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信任度高達90%,連續三年位列世界第一。這份首屈一指的信任,正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 抗疫先進事跡|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新華社天津11月10日電 題: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宋瑞、慄雅婷、張建新在9日「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剛剛從武漢回來的張伯禮臉上洋溢著微笑,「我去武漢市中醫醫院,他們寫了個大橫幅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中國的藝術,為何注重寫意?中國的宗教,為何不那麼被人關心?中國的近代,為何落伍了?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新華網評:在這裡,讀懂中國共產黨
    來源:新華網讀懂中國共產黨,才能讀懂今天的中國。翻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讀懂這個政黨為何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青春活力,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詮釋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堅決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展現了黨「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堅定決心;「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莊嚴闡述中國所處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展現黨的大視野;「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見證了黨為人類進步事業奮鬥的大格局
  • 『面對疫情,中國差強人意』?你可能沒讀懂差強人意的含義
    「全球疫情嚴峻,只有中國處理的還差強人意!」大家讀懂這句話了嗎?有兩個意思: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不盡如人意;面對疫情,中國處理得令人比較滿意的。是不是很繞腦?你覺得應該是哪個意思呢?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呢?
  • 「讀懂中國」是關鍵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要「讀懂中國」。不僅外國人要「讀懂中國」,中國人也要「讀懂中國」,同時也要「讀懂世界」。這兩個「讀懂」相輔相成,如果真正「讀懂」了,誤解就可以消弭,互信就可以增強。中國共產黨的詞典裡有一個特有的名詞,叫做「革命的人道主義」。要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必須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麼誕生的,而要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麼誕生的,又要了解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中國有5000多年文明史,歷史上有過十分輝煌的年代。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中國經濟實力世界第一的時候,也沒有去稱霸世界。但是由於英國工業革命興起之時,中國錯過了這一極好的發展機會,導致落後挨打。
  • 陳錫文:讀懂中國農業農村農民
    《讀懂中國農業農村農民》,陳錫文編著,外文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一個宏大的歷史和現實命題  讀懂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是讀懂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起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一個宏大的歷史和現實命題。縱向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土地制度、稅賦制度、國家治理制度的變遷演化,農業生產和工程技術的發明發展、中國特色人文精神的脈絡和傳承等,都與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讀懂改革,讀懂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和規律丨文稿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和21世紀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最重大的事件,因為它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古人說「四十而不惑」,什麼是「不惑」呢?不惑,也就是對事物發展變化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雖然改革開放40年了,但是在國內外都存在著「讀懂改革」和「讀懂中國」的問題。
  • 《中國關鍵詞》:讀懂中國的鑰匙
    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越來越被國際社會認定為讀懂中國的最佳時機,而今年兩會期間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亮相的多語本《中國關鍵詞》無疑為各國媒體記者贈送了一串讀懂中國的鑰匙。  《中國關鍵詞》一擺上梅地亞新聞中心放置宣傳品的長條桌子,就立刻吸引了各國記者敏銳的眼光,據梅地亞中心的工作人員說,英文版《中國關鍵詞》連續補充了兩次,也仍然滿足不了外國記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