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為什麼定16兩為一斤,筷子長7寸6分,這其中是很有講究的

2020-12-17 歷史生活百態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國學文化影響深遠,老祖宗們傳承的文明更是讓現代人嘆為觀止,就拿斤兩和筷子來說,為什麼16兩等於一斤?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短為七寸六分

上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了馬王堆一號漢墓,在名為「彩繪雲龍紋漆案」發現了這樣一幕。出土時,漆案上面還除了酒杯、餐盒外,還有一雙竹筷子,這意味著在漢朝時人們就已經使用筷子了。

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在餐廳裡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

歷史上筷子長度不一,但是根據古書的記載,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七寸六分體現的是「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七寸六分,七情六慾,都離不開「筷子」民以食為天,吃的不快樂哪還談得上七情六慾,「七」又與「妻」諧音,「筷子」必須交給「妻子」,家和萬事興,六代表順,是「易經」掛卜,故「筷子」長度就取7寸6分了。

我們對於筷子的使用是有講究的,不能放在碗上,不能插在飯菜上,要放在碗的旁邊或者筷架上,不能攪菜,不能拿筷指人,不能落地驚神,萬一掉在地上,不能說筷落地,要說筷及地。

兩和斤是我國使用了千年的重量單位,國際上大多數用的都是克和千克為重量單位,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和國際接軌,同時又考慮到了老百姓的使用習慣,所以對斤和千克做了換算,十兩等於一斤,兩斤等於一公斤,一公斤等於一千克。

這桿秤代表著天地,欺負客人就等於欺負了天地。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再加上每人頭頂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

傳說做買賣的人,如果稱東西,短斤少兩,都會受到懲罰。賣東西少給人一兩,福星就減少這個人的福;少給二兩,祿星就給這個人減祿;要少給三兩,壽星就給這個人減壽。

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刮痧的作用。舊時人們行走江湖,身上都會有一雙筷子,有什麼病痛都是自己搞定。

如今除了中國使用筷子外,亞洲很多國家也使用筷子,比如朝鮮、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這些都是在古代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規定1斤定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蘊含大智慧
    古人為何規定1斤定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蘊含大智慧在我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經驗與智慧,上至秦皇漢武,下到民國乃至解放,其中兩千所年所形成的文化也著實是令人們震撼,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智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16兩為什麼會是一斤,又或是筷子的長度要分為7寸6。
  • 老祖宗為何定筷子長度7寸六分,16兩為一斤?這其中學問真不少
    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風俗習慣在民間越來越好,然而有一些因不適合退出了現代社會,而更有一些確實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比如我們的老祖宗曾經規定:十六兩才是一斤,吃飯的筷子長度必須是7寸六分,那這裡面有什麼學問呢?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國的度量衡制度都不統一,買賣東西存在著度量轉換,有點像今天同國外買東西要進行美金轉換一樣。
  • 大智慧:老祖宗為什麼定筷子長7寸6分,16兩為1斤?一定要讓孩子懂
    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 筷子的長度,的確七寸六分左右(即24cm左右)用起來最舒服。但這歷史上標準不一: 馬王堆漢墓裡出土的筷子大約在17cm左右 唐代的筷子很多都在30cm左右 明清時期的木製筷子,一般在27cm~30cm,銅筷在21cm~25cm之間。
  • 老祖宗為何將筷子定為7寸6分,1斤定為16兩,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古時,很多東西都是講究規矩,壞了什麼都行,不能壞了規矩,我們都聽過成語「半斤八兩」,比喻實力不相上下,而在這個成語中也講到了我國古時的一個度量衡,那就是以1斤為16兩,古人為何這麼定?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何道理?
    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老祖宗能憑藉觀察逐步掌握天上星辰的運動規律,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就已經算得上是「震古爍今」了。不過,對於細節的把控,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比如「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大家知道,隱藏在其中的奧秘麼?
  • 古人為何規定筷子長7寸6分, 半斤等於8兩? 背後蘊含大智慧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古代文明,但貫穿古今至今仍在延續的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在中華文化中,許多看似十分不起眼的小細節卻有著許多說道,背後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比如筷子我們每天都用,那您知道它為什麼長7寸6分呢?再比如說,今天10兩等於1斤,古人為什麼要規定16兩是一斤呢?
  •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
    我們國家古代有很多事情是根據天文曆法、人情世故來製作日常工具的,這就造成我們很多東西都是來歷可將的,我給大家講一講古人為啥古代16為一斤,筷子長度7寸6分。16兩一斤寓意我們現在一斤是10兩,而古代的稱是16兩為一斤,原因是古代的稱是按照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加上福祿壽三星共湊16星,所以古代的稱也叫「十六星稱」,而古人又最講誠信,忌恨缺金短兩,少一兩則少一分福氣,短二兩則段二分運氣,少三兩則折壽,所以稱的寓意也就是告誡人們要誠信做人,不可欺詐。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老祖宗的智慧太高了
    有一個成語,名為「半斤八兩」,意思就是彼此不相上下,和平分秋色是近義詞,這個詞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半斤八兩,那麼1斤不就是16兩了嗎?現在我們一般都稱半斤為5兩,但是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在古代16兩為一斤,這時的計量單位為16進位,與現在的是不一樣的。現在普遍都使用十進位,十進位是在1929年的時候推廣的,因為現代人發現,16兩為1斤,計算起來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 老祖宗為什麼定半斤為八兩,筷子長7寸6分?大智慧啊!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古代詞語,而「半斤八兩」和「七寸六分」更是耳熟能詳,可是,你真的了解其中蘊含的古代智慧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分別是什麼由來?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重的。那老祖宗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盛行「天人合一」的觀念,而古人最早發現北半球有七顆很亮的星星,排列很像過去量米和舀酒用的鬥,故命名為「北鬥七星」。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什麼智慧和道理?
    古時候,科技還不發達,老祖宗能夠通過觀測逐漸掌握天象的運行規律,單從這一點來看,已經算得上「震古爍今」了。然而,對於細節的把握,古人也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如「十六兩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大家都知道,隱藏在裡面的秘密是什麼?事實上,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前,就沒有這種規定,七國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規定。
  • 老祖宗為何規定1斤為16兩,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應該知道
    數千年前,古人的生產水平比不上現代,但是他們每次總是能夠不斷的發展創造,讓也讓文明持續5000年前之久,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的智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16兩為什麼會是一斤,又或是筷子的長度要分為7寸6。
  • 古人為何要制定筷子7寸6分,16兩為一斤?其實是非常有智慧的
    古人為何要制定筷子7寸6分,16兩為一斤?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制定了7寸6分的筷子,甚至還講16兩當為一斤來計算,但是這些問題也讓人很是費解,為何會有著這樣的制定呢?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生活有著很大的懸殊之差,但是任何的一個時代的人們都可以認識到一點,統一度量衡更加方便我們現在的生活,所以說在秦皇是建立秦朝的時候,就已經採取了這樣的做法。
  • 16兩為一斤,筷子七寸六分這都不是巧合,其中蘊藏著大智慧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國學文化影響深遠,老祖宗們傳承的文明更是讓現代人嘆為觀止,就拿斤兩和筷子來說,為什麼16兩等於一斤?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短為七寸六分?
  • 老祖宗定「16兩才為一斤」筷子要長七尺六寸 想不到竟這般大智慧
    古時候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很多時候,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一個事物不相上下,但至於為什麼恐怕很少人知道了吧?原來舊時候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了。那麼為什麼古人要定這十六兩為一斤呢?而不是當下的10兩一斤?其實這裡面有著不一樣的哲學。傳說中古代的先人,觀察到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而北鬥七星主亡,北鬥六星主生,福、祿、壽分別主導了人一生的福、祿、壽。古時候說的「人在做,天在看」,也即是這16顆星辰在看著。
  • 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中國人應該了解!
    古人的智慧,既有莊周逍遙遊的廣闊胸襟,又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古人的智慧,藏於萬物之間,細細品來,皆人情學問。《韓非子·說林上》記載: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那麼,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可知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為何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老祖宗的智慧,需要了解。
  • 為何古人將1斤定為16兩,將筷子定為7寸6分?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而說到吃這件事情,就不得不說到一個吃飯工具,那就是筷子。筷子是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古漢語稱「箸」,用於將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筷子通常是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個中華兒女在小時候都會有學習用筷子吃飯的經歷,也因此而鬧出了不少的笑話。
  • 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炎黃子孫應該了解
    我們今天覺得不起眼的細節,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比如,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炎黃子孫都應該了解。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有差異,但任何時代人們都能認識到,統一度量衡會比較方便生活,所以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就採取了這種做法。現在的1斤等同於10兩,但我們依然常常把「半斤八兩」這個詞掛在嘴邊,因為以前的1斤等於16兩,由此影響了漢語文化。
  • 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其中有啥講究?佩服祖先的智慧
    前段時間和大家分享過「半斤八兩」這個成語,說為什麼不是半斤五兩,因為我國古代的度量衡是一斤十六兩,而不是現在的十兩。相傳這個構思出自於財神範蠡,他用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剛好16顆星,應用到度量衡上,那麼也相當於對生意人的一種監督,就好像說,星辰在天上看著你呢,不許缺斤少兩啊,少一兩減福,缺二兩減祿,短三兩可就連壽都減了。其實這種民俗文化應用到具體生活中的「冷知識」還有很多,就比如說筷子。
  • 古人為何將1斤定為16兩?將吃飯用的筷子定為7寸6分?
    而我們今天最容易忽視的細節中,就蘊含著古人開創性的智慧,比如:為何將1斤定為16兩?吃飯用的筷子為何是7寸6分?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是應該好好了解一下了。其實在古代,古人用的度量衡和現在是有差別的。我們都知道度量衡的統一,大大方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和物質交換,而為中國統一度量衡這一開拓性的創舉,便出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之手。
  • 為什麼古代的16兩等於1斤,筷子為7寸6分?說了你不一定信!
    由此可見,我們中國古代人的智慧,他們是有多麼的聰明,能夠創造出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甚至是至今很多的文化或者東西,還在使用著,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些文化,為什麼古代的16兩等於1斤,筷子為7寸6分?說了你不一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