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上海報導
據央視報導,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地方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勞斯表示,美國政府已經同意撤銷其針對國際留學生的籤證限制政策。
撤銷留學生籤證新規的「好消息」傳來,國際學生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不用在「保命」還是「保學籍」之中選擇了。不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美國留學政策朝令夕改,讓諸多中國留學生產生了糾結情緒,已經走上「國際學校」軌道的中國學生不少已有意向改道他國深造,而還有家長明確表示至少疫情期間不會讓孩子留學美國。
此外,截至北京時間7月20日上午10時,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數直逼390萬,死亡病例突破14萬。美國政府仍有可能調整疫情中的籤證政策,這給赴美留學前景增添不少變數,今年中國赴美留學市場會「涼涼」嗎?
籤證政策和疫情「夾擊」下,赴美留學阻礙重重
目前來看,對於2020秋季學期,美國的很多大學陸續公布了自己的政策,有的學校採取了網課+線下授課(in-person classes)的混合模式(hybrid)方案,有的學校宣布計劃正常開學不開設網課。
7月6日哈佛大學宣布所有的課程以在線方式進行後,美國移民局隨即公布了對於外籍學生「2020年秋季網課」的新規定。
這份新規定核心思想是:「還在美國的留學生如果不參加線下課程,將被驅逐出境。」當時,這讓不少因疫情停滯美國的留學生陷入尷尬境地,無法順利返鄉之外,還要擔心留美合法身份遭剝奪。
於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帶頭提起訴訟。7月14日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時宣布,聯邦政府同意撤銷這一新規。
把這塊「石頭」搬走,赴美留學目前還有另一塊政策絆腳石。
上海亞僑教育留學諮詢部經理7月17日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目前由於美國對中國的旅行禁令還在,國人是無法直接入境美國,「如果冒險選擇從第三方國家入境美國,即便成功抵達第三國,還要隔離14天,並且無法確認到時進入美國是否依舊會被拒絕入境。」
在疫情與國際環境疊加的「新常態」中,意向留學生的留學計劃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大部分的意向留學生並不打算放棄留學,主要是在時間規劃上進行了調整。
據啟德教育新近發布的《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顯示,參與調研的意向留學生中,31.2%表示不確定是否推遲留學計劃,26.7%表示沒有影響,14.48%將留學計劃推遲半年,11.31%將留學計劃推遲一年, 16.3%表示不確定是否繼續留學(這之中初中階段的學生較多)。
業界預計美國大學今年有可能會減少中國大陸學生的錄取人數,畢竟目前美國對中國公民依然採取限制入境的政策,何時解禁尚未可知。
不過,在學美教育創始人張恆瑞看來,赴美留學生籤證的問題最快就將在今年8月解決。
張恆瑞指出,美國駐中國的使館籤證處分布在5個不同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和成都,其中北京更是有安家樓和日壇分部,一旦美使館籤證處能及時恢復正常的辦公,是完全可以處理面籤工作的。
張恆瑞認為,疫情對於申請2021年秋季入學的學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各類留學相關考試的取消,打亂了學生原本的時間規劃。
「目前形勢對申請2021的學生和家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計劃逐個突破各項考試的學生們,不得不面臨需要多線作戰的情形,並確保在恢復正常考試秩序後可以在相對較少的考試機會中儘快取得滿意的成績,」張恆瑞說。
在學美教育的輔導幫助下,已被美國康奈爾大學本科錄取的上海學生劉茗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她將準備於明年春季在赴美留學。
「我赴美籤證是5年,所以美高4年後我還有1年的期限,籤證對我來說暫時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學的I-20也已經收到了。但如果籤證中心今年底前可以開始預約的話,我也會提早把明年的籤證辦了,以防日後再有突發事件。」劉茗嘉告訴記者。
據了解,美國康奈爾大學正準備秋季正常開學,給國際學生安排了study away的選擇,即中國學生可以選擇在國內的合作大學選擇1-2節線下課,剩下的網課來完成秋季的學習。合作學校有清華、北大、上海交大、東華、浙大、港大等,根據每個人的學院可以選擇不同的學校。
「我目前提交了一選清華二選北大的申請,這幾天會出通知結果。康奈爾已將開學推後,寒假延長,」劉茗嘉說。
對於有意向赴美的留學生而言,今年更多的迷茫還在美國高校的考評指標上。有留學生對記者說:「報考美國高校通常要看學校成績(GPA),標準化考試成績(SAT和託福)、文書、面試,個人品質、課內外活動和獎項,因為疫情標化考點取消,學校最後一個學季變成網課,課外活動被迫取消,這些都是因為疫情而產生變化的。」
美國不再是首選,中國留學生「啟動」 B計劃:英國
「我們集團的國際課程並不是針對某一國家設定,所以我們在給學生做升學指導時,會讓學生做多國別的準備,到高三申請階段,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以及國際形勢選擇大學,比如今年特殊的情況下,有部分多國別一起申請的學生,在最後階段就有機會可以選擇去哪個國家,因為目前美國籤證截至目前(7月17日)還沒有對中國學生開放,不少學生選擇了其它國家,部分學生選擇延期入學等一年看看美國情況。」上海亞僑教育留學諮詢部經理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這位負責人表示,其實赴美留學生受美國政策的影響從去年開始比例已開始減少。「因為美國對華政策從去年貿易談判時期已經顯現出來,當時就有很多學生開始慢慢轉留學國家的方向,很多家長是想讓孩子將來在海外定居或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國,但目前美國的形勢顯然有點難。」
她同時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不少留學生選擇了轉去加拿大以及英國高校深造,特別是一些打算攻讀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因為目前形勢下美國各大院校對申請STEM相關專業的中國學生相對來說錄取比較嚴格,名額有限。
記者注意到,英國大學今年首次降低門檻,會參考中國高考成績直接錄取。如劍橋大學高考總成績全省排名不低於0.1%,評估高考單門課程成績;杜倫大學理學院將考慮高考成績申請,高考總分不低於80%;伯明罕大學則要求高考總分達到80%,對Alevel數學有要求的專業則要求高考數學單科達到80%。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開表示認可中國高考成績的已有英國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埃克塞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工程科學學院、杜倫大學科學學院等25所英國名校。
有業內人士撰文指出,2019年英國全球發放的學生籤證中,45%是發給中國學生的,中國學生是英國大學國際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留學市場的復甦對英國高等教育而言非同小可,適當降低在中國市場的錄取標準、擴大招生應該能得到積極的響應。
亞僑教育留學諮詢部的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去年申請階段牛津和劍橋就給200多名中國學生發放了有條件錄取通知書,高於往年,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理工科學生。以往中國學生想報考英國大學需要高考結束後讀一年大一,再去申請英國大學一年級,但從今年6月底就有大量英國的大學發信息說接受中國的高考成績。」
「當留學生發現去美國比較難的時候,他們會轉向大英國協國家的大學,同時美國匯率破7以後,赴美留學費用居高不下,相比較下,英鎊、加幣一直處在穩定的匯率階段,大英國協國家的留學費用和美國的費用相比較,有性價比優勢,這也讓不少家庭選擇了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大英國協國家比如英國和加拿大,」這位負責人介紹道。
赴美留學市場動蕩,需警惕留學機構資金鍊風險
上海平協教育研究與評估事務所所長劉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指出,不久前,《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正式印發。《意見》重申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也表示將下大力氣完善「平安留學」機制,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和切實利益,將應對疫情過程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為廣大學子實現留學夢保駕護航。
劉妍認為,隨著我國自身教育質量的提升,出國留學不再是「鍍金」,切忌盲目跟風。同時,2017年國務院文件取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留學中介機構資格認定的審批項目後,湧現了一批「語言培訓、留學一站式服務」機構,收費主體與合同主體不一致、虛假廣告宣傳、誤導消費的現象時有發生。
「自疫情發生以來,留學機構遭受重創,給資金鍊帶來了巨大負擔,已有部分機構被吊銷或主動申請註銷營業執照,在留學服務機構的選擇上,需要認清資質,謹慎鑑別留學信息,」劉妍對記者說。
責編:呂江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