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將於5月18日推出紅色人物圖文事跡及實物展

2020-12-22 美通社

上海2019年5月17日 /美通社/ -- 2019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由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主辦、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承辦、上海福壽園公益發展基金會支持的「披荊斬棘闢新天 砥礪前行開新局 -- 福壽園紅色人物圖文事跡及實物展」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展出,獻禮建國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展覽以10組與上海息息相關的革命人物、歷史事跡和獨家館藏獻禮偉大時代,應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尋找上海足跡 10組紅色人物回溯偉大歷史 

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70年輝煌歷程。1949年的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勝利渡過長江後,發動以解放上海為目的的「上海戰役」,並於5月27日順利解放上海。眾多英雄先烈、仁人義士在血戰上海過程中英勇犧牲,更有一批先賢先輩在上海建設中進行了創造性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上海的傳奇經歷,也是對上海城市解放、建設及改革歷史軌跡生動的記錄。

作為上海126家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國內首家人文紀念領域的非國有博物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以入住福壽園的上海近現代歷史中八百餘位名人賢達為紀念內容,收藏各類名人遺物及文史資料近3000件。此次推出的展覽,精選了10組歷史人物和群體,他們無一不是關乎建黨建國和上海解放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領導者、親歷者或見證者,其中很多人在上海安眠,其紀念像佇立於上海福壽園內。

他們中,既有開創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瞿秋白;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首任書記俞秀松;近代中國著名記者、政論家、出版家鄒韜奮;也有為解放上海、建設上海做出貢獻的黨的統一戰線卓越領導人、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潘漢年,原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兼組織部長劉曉,原中共上海地下黨市委書記、上海市原副市長張承宗等。同時,曾在上海創辦《解放日報》、新中國新聞事業奠基人範長江,以及與上海有著特殊情誼的新四軍諸多將領等生平功績都在展覽中一一呈現。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以圖文、實物結合展示的方式,回溯這些人物的生命軌跡,再現先烈先賢在上海的奮鬥足跡,通過搭建跨越70年的人文交流平臺,幫助今天的上海民眾理解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創新意識,加深民眾對上海這座城市歷史的了解和文化歸屬感。

感悟紅色精神 多件珍貴展品呈現鮮活記憶

「黑呢帽、舊大衣、老式眼鏡、西褲西裝、公文包、鋼筆……」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物品,每一件都是革命先烈的珍貴遺物,每一件都是由其家屬親自捐贈予紀念館,每一件背後都是關乎上海歷史乃至國家記憶的生命故事。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俞秀松佩戴的眼鏡

這副眼鏡,是革命烈士、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俞秀松存世不多的遺物之一。上世紀三十年代,俞秀松在新疆遭王明、康生等陷害,以莫須有的「陰謀暴動罪」逮捕入獄。一次探監中,妻子安志潔見丈夫眼鏡已壞,便帶出監獄修補。不幸的是,俞秀松沒能再帶上由妻子親手修補的眼鏡就被押往蘇聯,在所謂肅反中被冤殺於異國他鄉。這副眼鏡則保存到了今天,現展陳於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

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範長江展位

範長江,著名記者,新中國新聞事業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早年他以筆桿為武器,以《大公報》記者身份獨行西北,首次公開客觀報導紅軍長徵及「西安事變」真相,在新中國成立後為新聞事業的建設和改革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範長江在出訪蘇聯和波蘭時曾有一件呢料大衣,其子範蘇蘇在山西插隊時,母親沈譜把這件大衣的呢面改為布面給兒子禦寒。農村生活結束後,大衣早已破舊不堪,但兒子仔細地保留了大衣內膽,體現了兒子對父親的永遠懷念,也記錄了兩代人難忘的一段經歷。

值得關注的,還有傳奇革命家潘漢年遺存的一套西裝,它生動地還原了當年在十裡洋場中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周旋於各界的「小開兄」形象(潘漢年在從事情報工作時的雅號)。此外,上海市原副市長張承宗的黑色素麵公文包,則呈現了一位革命生涯歷盡坎坷風霜,直到晚年都在為上海經濟建設、統一戰線工作殫精竭慮的老革命家樸素的情操。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

一行行詳實的圖文史料,一件件珍貴的紅色藏品,珍藏著先烈先賢的生命經緯,承載著他們與上海的特殊情感與記憶,也記錄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與時代印記。

致敬1949,奮進2019 -- 這場獻禮「建國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的展覽於5月18日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內正式開展,展期3個月,公眾可免費參觀。

相關焦點

  • 首個沈鈞儒生平圖文事跡展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展出
    上海2018年7月31日電 /美通社/ -- 7月27日,由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主辦,現代七君子研究會(籌)、上海萬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衡山高聳 -- 紀念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民盟早期領導人沈鈞儒先生逝世55周年圖文事跡展」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正式揭幕。
  •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獲評「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
    - 園內再添重量級黨史人物 上海2018年6月25日電 /美通社/ -- 6月21日,在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16 - 2017年度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推進會上,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從全市119家市級愛教基地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兩項榮譽。
  •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承辦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
    紅色先驅們在這裡如何艱難探索,尋求救國救民之道?革命的火種又如何從這裡迅速播撒?6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漁陽裡歷史文化研究會、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友人研究會主辦,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承辦的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進行了首次實景網上直播。
  •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承辦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線上論壇
    6月26日電   6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漁陽裡歷史文化研究會、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友人研究會主辦,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承辦的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進行了首次實景網上直播。
  • 著名表演藝術家嚴順開「金鳳凰獎」入藏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
    上海2018年12月12日電 /美通社/ -- 11月30日,上海滑稽劇團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滑稽戲代表性傳承人嚴順開落葬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嚴順開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學生共計70餘人送別嚴老,追思這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被評為2019年度上海市首批3A級社會組織
    上海2019年9月12日 /美通社/ -- 2019年8月14日,上海市社會服務機構評估等級授牌會在公益新天地舉行。 根據《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及上海市有關規定,經上海市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審議,上海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公示,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與上海智慧財產權研究所、上海玻璃博物館等17所單位被評為2019年度上海市第一批3A級社會組織。
  • 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10月31日—11月1日,「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2020」在南京舉行。全國各地研究紅色文化的「大咖」們齊聚一堂,暢談如何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講好紅色故事,培根鑄魂,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身臨其境學「四史」上海這一處「四史」學習教育基地正走俏
    上海2020年8月13日 /美通社/ -- 成為青浦區首批四史教育基地,將「四史」教育融入人文歷史內涵建設,汲取歷史智慧滋養;以豐富紅色資源為載體,讓廣大市民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史中有收穫感……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緊扣四史教育主題,立足企業實際,在如何講好「四史」故事中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推出的《銘記歷史尋初心 牢記使命創美好》四史教育主題活動,將「理論灌輸」變為「故事感染
  • 身臨其境學「四史」 上海這一處「四史」學習教育基地正走俏
    上海2020年8月13日 /美通社/ -- 成為青浦區首批四史教育基地,將「四史」教育融入人文歷史內涵建設,汲取歷史智慧滋養;以豐富紅色資源為載體,讓廣大市民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史中有收穫感……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緊扣四史教育主題,
  • 上海福壽園出席2019上海公益盛典
    2019年9月21日,2019上海公益盛典在上海東視劇場隆重舉行,現場揭曉了本年度「十佳公益機構」、「十佳公益項目」、「十佳公益故事」、「十佳公益夥伴企業」、「十佳校園公益」、「十佳公益基地」的歸屬。複賽現場湧現出了許多熱愛公益、投身公益的機構、企業、學校與個人,他們的公益故事與公益項目,不僅是上海公益事業建設成果的縮影,更以其倡導的人文關懷與弘揚的正能量,彰顯了上海的城市溫度,體現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與品質。
  • 打卡中共甘肅工委紀念館 邀您赴一場紅色時空之旅
    利用春節假期,家中長輩攜著小輩參觀一個紅色紀念館,去認真了解一段革命歷史,在記憶與現實的交織中講述難忘的崢嶸歲月;聆聽一位英雄的事跡,通過面對面交流,近距離地聆聽,用心領悟每一位英雄的感人事跡和不朽精神,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講述一段紅色故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向家人、朋友,向每一位身邊的人,傳遞善意、傳遞正能量,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
  • 上海解放紀念館、上海陳化成紀念館、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恢復開館...
    5、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避免聚集;入館前須接受體溫測量,如有體溫異常(≥37.3℃),或有咳嗽、氣促等異常現象的觀眾謝絕入館。 6、疫情防控期間,建議觀眾參觀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以免造成封閉場所人員聚集。
  • ...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景點推薦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定期推出民族先鋒大講堂、特色主題教育課程等具有互動性的多元化活動內容,並定期展出類似於像紅色影像展、奧斯維辛集中營展、一個人與一個時代、日本侵華罪證展等具有時代意義的專題展出,同時館內提供定時導遊講解,並有中、英、日、韓、德、法、西班牙和義大利等語種的語音導覽器。
  • 用心記述猶太人在上海的難忘歲月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千件展品...
    從1000多平方米麵積到4000多平方米,從150件展品到近1000件,歷時近3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完成了改擴建工程,12月8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新館開館活動,以色列、德國、波蘭、美國駐滬總領事來到活動現場,上海猶太難民史料研究中心也同時揭牌。
  • 天冷就該去看展,12月上海各博物館展覽清單來了,好多是免費的
    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這個12月交替唱響,希望能為您2018年的觀展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時間:2018年12月25日-2019年1月15日 地點:黃陂南路374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專題陳列展廳
  • 日照甲子山戰役紀念館:紅色甲子 薪火傳承
    9月1日,甲子山戰役紀念館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黃墩籍考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大一新生,大學生們認真聆聽了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參觀了甲子山戰役遺留下的革命物件。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鏽跡斑斑的土槍,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悲壯歲月。
  • 它是國家4A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客家文化起源!
    葉劍英紀念園籌建於2004年,歷時三年,於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葉劍英紀念園規劃佔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遊休閒服務區。力爭建成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全國一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紀念園自2005年5月5日奠基動工建設以來,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鼎力資助和當地幹部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紀念園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陳列布展工作基本完成,並開始進行試展。在2007年5月份葉劍英元帥誕辰110周年時開園剪彩,向外開放。
  • 上海福壽園教師節特輯:世界有你,無言也暖
    這些年給我們以啟迪的老師們,或以學術啟蒙智慧;或以諄諄教誨豐富心靈……今天我們特別選取四位安眠於上海福壽園為師者的小故事,讓我們體味世事澎湃,不忘師恩,常念師情。後來因為過度疲勞,他臥病在床一個多月。1945年4月5日,新聞館終於落成,在啟用典禮的合影中,陳望道顴骨突出,精神頹萎,可見他為此事耗盡心血。車水馬龍的國權路和國順路如今是往來上海市區主幹道,也是通往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的兩條必經之路。但可能沒有人想到,這兩條單行道寄託了陳望道老校長對學生的殷殷關愛之情。
  • 上海推出紅色場館系列直播:永不褪色的紅為「四史」教育注入理想動力
    上海目前對外開放的30家紅色場館,類型頗為豐富,既有反映重大事件的,也有黨史上重要人物的紀念館。時間上,則幾乎覆蓋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每一個重要階段。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充分發揮上海紅色資源優勢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市文旅局將全新推出系列直播《博物·在看》,通過歷史情景再現、紀念館現場體驗等方式,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從不同視角展現上海的紅色文化基因。
  • 「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開展
    (記者 孫潔靜)自12月15日起,由上海魯迅紀念館主辦的「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該館「奔流藝苑」對外展出。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1月17日。本次展出以上海魯迅紀念館1951年建館、1956年遷館、1999年改擴建等重要歷史節點為時間軸,結合70年來不同形式的28件(套)歷史見證物和61幅在職職工的攝影書畫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上海魯迅紀念館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