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玩具的陪伴,很多孩子即使是睡覺也會將玩具放在床邊。玩具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件玩具,而是孩子們的小夥伴。在他們有心事時,可以向玩具訴說。沒有哪個孩子不會對玩具產生嚮往。但有時候玩具也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自家孩子的經歷。
因為幼兒園馬上就要開學了,每個孩子都要帶一個玩具到幼兒園,以免孩子對幼兒園排斥。這位媽媽想著從來沒給孩子買過什麼特別好、特別貴的玩具。就狠心買了一個國外的洋娃娃,花了800塊。女兒也是非常的喜歡。
女兒不管是吃飯、出門還是晚上睡覺都會帶上這個洋娃娃。只要是女兒出現的地方,一定有這個洋娃娃的身影。按理說孩子對玩具的新鮮感會停留很長時間,但這位寶媽發現女兒才過一周就開始冷淡這個洋娃娃了。
剛開始這位寶媽以為是洋娃娃的新鮮感過了,沒有那麼喜歡了,直到有一天半夜女兒突然大哭起來。這位寶媽被女兒的哭聲吵醒,急忙跑到女兒的房間看了一眼。女兒躲在被窩瑟瑟發抖,她趕緊安撫,等女兒情緒平靜的時候問了一下是怎麼回事?
就看女兒從被窩裡露出腦袋,用小手顫抖地指著床頭的洋娃娃說:「她...她總是盯著我!」寶媽順著女兒指的方向一看,瞬間心驚。洋娃娃的大眼睛黑的發亮,一直看著女兒的方向,很是毛骨悚然。寶媽趕緊把這個洋娃娃收了起來。
寶媽分享了這段經歷後,有不少網友在下面評論道:「這樣的洋娃娃放我床頭,我看著都害怕,更別說一個孩子!」、「現在的洋娃娃做的這麼逼真,還帶著奇怪的笑容,不害怕就奇怪了。」、「我以後可不給孩子買洋娃娃了。」
1、恐怖谷理論
這個理論是關於人對機器人感覺的假設。當機器人只是在動作上與人類相似,人們會產生好感;但當機器人的外表和人類過於相似,人們就會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是恐懼。年紀越大的人,恐怖心理就越強。現在的洋娃娃做的過於逼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恐懼心理。
2、泛靈心理
3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一個特別的心理——泛靈心理。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們認為世界上的每一樣物品都有生命,當然也會賦予一些玩具恐怖的生命。因此,經常能看到孩子對著玩具說話,但到了晚上,孩子就會對這些想像出來的生靈感到害怕。
買玩具前,先思考這三個問題:這個玩具孩子喜歡嗎?適不適合孩子的成長特點?這個玩具安全嗎?從這三個角度選擇孩子能接受,能提升孩子認知和能力的玩具,既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起到玩具的真正作用。那怎麼挑選玩具呢?
1、有沒有安全標準的標誌
「三C認證」、「歐標CE認證」,在購買玩具時,要看看外包裝上有沒有這2種標誌。三C認證是國家公布統一使用的,國家標準、技術規則、制定統一的標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必須經過國家制定的機構安全認證,才能出廠、售賣。
2、塑料玩具的挑選
①適用年齡
小一點的孩子會把玩具塞進嘴裡,所以在挑選塑料玩具時一定要看玩具的適用年齡。如果我玩具沒有標註年齡,儘量不要買。或者挑一些非常厚實的塑料玩具,防止被孩子咬斷。
②玩具的光澤和色彩鮮豔度
光澤和色彩鮮豔度決定了塑料玩具的品質。因為很多高品質的塑料玩具色彩運用要比劣質玩具優秀的多,也更符合孩子的視覺發育。而且一些優質塑料玩具採用的都是優質的材料,本身就很有光澤感。而一些劣質塑料在製作時會失去光澤感。
③氣味和功能
如果塑料玩具發出比較濃烈的刺鼻氣味,很有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質。塑料如果過薄也會傷害到孩子的皮膚,厚實的塑料玩具邊緣相對光滑,不會弄傷孩子的皮膚,即使是摔倒地上也不容易損壞。
我是敏敏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