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微博上有一個熱搜:
#山東人說倒裝句有多好笑#
據說全國人民都知道
山東人全都是平平無奇的
倒裝句小天才
日常生活裡
一不小心就蹦出一句倒裝句……
連公交車上的標語
都是倒裝句
(雖然打了碼,但那個「魯」字已經深深的出賣了你)
看到這個話題
作為「倒裝句魔王」的
廣東人肯定是不服的!
愛說倒裝句的
難道不是我們廣東人嗎?
是不是很熟悉!
每一句話都是倒裝哇!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
廣東話的倒裝套路都有哪些
01.粵語常見倒裝句式
1、經典「XXX先,畀XXX」
這是粵語句式中最經典的倒裝句用法,而且廣東人還把這樣的句式直接轉換成普通話,然後就形成了我們經常調侃的「廣普」。
XXX先系列——
「食飯先」=先去吃飯;
「衝涼先」=先去洗澡;
「瞓覺先」=先去睡覺;
「你走先」=你先走
畀XXX系列——
「畀個瓜你」=給你個瓜;
「畀把遮我」=給我把傘
2、XXX唔該
「唔該」是日常粵語詞語,可以表示歉意和感謝的意思,這個詞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倒裝!
「老闆!收錢啊唔該」=老闆!麻煩收錢
「幫我執下臺唔該」=麻煩把我收拾一下桌子
「下一站有落啊,唔該」=麻煩下一站有下
3、得滯、XX過XX
例如——
「多得滯」=太多了
「少得滯」=太少了
「飽得滯」=太飽了
「畀支筆過你」=給你一支筆
「畀兩文過你」=給你兩塊錢
「囂張過我」=比我還囂張
4、多&少
例如——
「口水多過茶」=口水比茶水還多
「嚟多碟炒粉」=多來一碟炒粉
「你畀少咗我」=你少給我了
5、其實廣州許多詞語就是倒裝過來的
比如下面的這些——
普通話
粵語
鞦韆
千秋
素質
質素
公雞
雞公
母雞
雞乸
夜消
消夜
半夜
夜半
隱私
私隱
整整齊齊
齊齊整整
甘心
心甘
客人
人客
早晨
晨早
02.粵語倒裝用法規律總結
粵語這麼多倒裝,外地朋友們都要看暈了。那麼,粵語倒裝有規律嗎?有的,下面就看熱心老廣為我們總結的規律吧:
1、廣普有時候會狀語後置。例如:你先走=你走先(廣普)
2、廣普有時候也會狀語前置。例如:電梯比爬樓梯慢=電梯慢過爬樓梯(廣普)
3、雙賓語時,賓語語序與普通話相反。例如:給我一雙筷子=給對筷子我(廣普)
4、定語後置。粵語習慣上將修飾詞放在主詞後面,相對普通話來說,形成了所謂的倒裝詞語結構,例如北方漢語的「公雞」在粵語中是「雞公」,而「椰青」指「青椰子」。
這種把定語置於主詞之後的語法在壯侗語及越南語中均廣泛存在。秦嶺淮河以南的漢語方言基本都有這種情況。有學者認為這是上古漢語的殘留,文言中就有定語後置句,北方河南亦有山名為雞公山。
5、並列動詞體。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
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如「休下息」、「學緊」,在現代標準漢語中分別為「休息一下」、「正在學習」。
6、同素逆序詞。粵語有不少詞彙的字序都跟普通話相反。例如「鞦韆」在粵語中是「千秋」、「夜消」(俗寫「夜宵」)在粵語中是「消夜」(俗寫「宵夜」),「擁擠」在粵語中是「擠擁」,「要緊」在粵語中是「緊要」。
語言學家一般將這類詞彙稱為「同素逆序詞」、「同素反序詞」或「反序構詞」,令一些人誤以為粵語顛倒了原有字序,其實這類詞彙當中,有不少都是普通話將字序顛倒,反而是粵語保留了古代用法。
其實不只是廣東人和山東人喜歡用倒裝,全國各地都有倒裝的用法,用倒裝就是為了強調、突出等。
03.為什麼廣東人說粵語總是倒裝句
倒裝,在粵語,乃至六南語系都存在或多或少,與現代書面文互為倒置的語法。嚴格來說,是保留古代漢語(文言文或古文)語法。
說到「倒裝」,是「現代文」倒裝,而不是古文倒裝。總的來說,是因為方言的使用習慣。
所以為什麼粵語會有這麼多的倒裝句呢?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粵語承繼自古漢語,大多數表達都是約定俗成的。
而古漢語之中又經常出現倒裝語法,所以粵語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語法。例如(宋)朱熹《論語集注》云:「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
另一方面,粵語的語序顛倒,原來也反映了廣東人微妙的「叛逆心態」。
從兩千多年前,南越王與秦漢作對,那時開始南粵人就有種排外情緒。到了近現代,虎門硝煙、三元裡抗英、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辦黃埔軍校、北伐戰爭、廣州起義等著名的歷史事件,都是廣東人做歷史主導者。
解放之後,南下幹部主政廣州,帶來許多北方的風俗習慣和語言,廣東人雖然接受,但確實有過一段時間的牴觸和抗拒。
畢竟普通話只有七八百年歷史,而粵語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一代口口相傳,在每一個廣東人心中都根深蒂固。
如今都在大力推廣普通話,但也有不少廣東人認為,粵語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就曾經在廣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作過一個調查,到底廣東人是根據什麼認定自己是廣東人的?
結果,在被訪對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據鄉音,其次是血緣關係,第三才是地緣關係。
也就是說,人們是根據鄉音,從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鄉的。
就算你戶籍是梅州,但不會說客家話,你也不算客家人;就算你生活在潮州,但你不會說潮州話,別人也不會當你是潮州人。
在廣東人心目中,粵語的位置就是這麼高。它的功用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