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用「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來詮釋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以及相互關係。
在八年前,有這樣一部動漫,它完美的詮釋了弗洛伊德的這個思想。
這部曾經被眾人稱讚的動漫就是《BLACK★ROCK SHOOTER》。
當然了,對於上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是翻譯成中文後就是《黑巖射手》,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特別是在一些老漫迷的記憶中,這部動漫作品算是一部經典的存在。
因為這部動漫的內涵太深刻,要想真正理解這部動漫,看一遍僅僅還是不夠的。
就算是筆者這種三刷的,也不敢說真正能夠讀懂這部動漫。
因為它的劇情可以說是筆者閱番生涯中最燒腦的存在之一。
01動漫概述
其實《黑巖射手》這部動漫的取材也是比較特殊,它並不像其他的動漫作品取材於遊戲、漫畫或者輕小說,而是取材於一張插畫。
2007年,插畫師Huke 在Pixiv上發布的一張原創插畫角色,因為其獨特的人物造型而被挖掘出來,其後便有了2010年的《黑巖射手OVA》動畫作品,TV動畫也在2012年正式上映。
因為角色形象早期被初音未來用以創作原創歌曲,加上動漫中的OP也是初音未來的聲音,所以當時很多人將這個角色定義為黑化的初音,也就是黑初音。
但是不管是劇情還是人物設定,黑巖射手顯然和初音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黑初音這個綽號對黑巖而言實屬無辜。
動畫的故事劇情就是少女們的情感起伏和心理變化,由此分化出兩個世界,這裡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表世界和裡世界。
表世界就是現實中少女們存在的世界,裡世界是因為少女們情感變化而產生的心理世界。
當現實世界中的少女們出現情感波動,裡世界對應的角色也會有著相應的變化,一般表現為戰鬥狀態的強弱。
而這種將現實中少女們的情感,在裡世界中用超燃的戰鬥效果表現出來,也是本作最大的特色之一。
當然了,我們的重點還是分析動畫本身的內涵。
02現實世界中的「自我」意識
弗洛伊德對於「自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自我即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在《黑巖射手》這部動漫中,表現在現實世界中少女們本身的情感走向和自我意識。
正所謂有裡有表,現實世界映射裡世界,裡世界同樣映射現實世界。
而作為裡世界存在的黑巖射手,正好對應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少女,也就是本作品的主角黑衣麻陶。
以主角黑衣麻陶為主要中心,這種「自我」的意識在現實世界擴展開來。
像小鳥遊優美、出灰加賀裡、小幡新等等,都是這種自我意識比較強烈的人物形象。
現實世界中的他們,往往都有著很大的個人情緒,或者悲傷、或者憤怒、或者恐懼等等。
在這種「自我」意識的驅動下,他們也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而這種行為也是他們性格特點的一部分。
比如黑衣麻陶看似樂觀,在人前表現出最積極的一面,但是在面對出灰加賀裡直白的厭惡情緒後,她的內心還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對於這種痛苦,黑衣麻陶選擇忍受,在對出灰加賀裡的投食的時候,還是忍著內心的情緒將其吃下。
這種自我意識的表現,也是其能夠衍生出裡世界黑巖射手的主要原因。
再比如出灰加賀裡和小鳥遊優美,這兩個角色前期都有著極強的自卑心和佔有欲。
一旦看到自己在意的人和別人親密無間,就會有著自己被忽視的感覺,這種自我意識也讓她們的心靈看上去是一種病變。
當然了,其他人也是如此,總而言之,現實世界中少女們一切行為,都是其「自我」的一種體現。
03裡世界的「本我」意識
「本我」即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
也有人認為「本我」才是「真我」,即潛意識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現實世界中的自己往往因為某些原因,會隱藏掉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而在《黑巖射手》中,「本我」可以看做在裡世界的戰鬥的少女們的形象。
裡世界的正是因為現實世界中少女們的負面情感而勾勒出來的。
每當現實世界中少女的情緒到達崩潰的邊緣,裡世界對應的角色就會變得強大。
而黑巖射手的誕生,就是為了消滅裡世界裡因為負面情感衍生出來的角色。
可能很多人疑惑,黑巖明明也是有黑衣麻陶衍生出來的,為什麼她卻像是執法者一般,在整個裡世界橫行。
這一點其實在上述提到過,還是鑑於黑衣麻陶獨特的性格。
她沒有煩惱也沒有痛苦嗎?顯然不是的,只是黑衣麻陶能夠將這種痛苦獨自承受。
所以動畫中有著這樣的鏡頭,當黑衣麻陶心情不好時,她會逃過父母、朋友的問候而選擇獨自承受。
這種看似以「自我」承擔痛苦的行為,卻是由裡世界的黑巖射手來承擔這種痛苦。
而動畫中也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會有人替你承受這份痛楚,不管有多痛多受傷,真正受傷的人一定不是你自己。
在黑衣麻陶「自我」形成的堅強性格下,也塑造出了裡世界強大的黑巖射手,負責消滅負面情緒,讓現實中的少女恢復正常。
而這也正是黑衣麻陶樂於助人,不希望看到他人煩惱的一種心理體現。
「本我」受到「自我」遏抑,即潛意識受到意識的遏抑。
在動畫中,雖然塑造了兩個世界,但是也明確的表明,裡世界的情感也是會受到現實世界自我的影響。
其中最能夠體現出這一點的兩個角色就是黑巖射手(黑衣麻陶)和Strength(神足由宇)。
裡世界中,因為不忍心看到黑巖射手殺死神足由宇,黑衣麻陶用「自我」意識影響黑巖的動作。
而黑巖射手和黑衣麻陶兩人的會面,就是一種本我和自我的較量。
潛意識的自己雖然也是自己最真實一面,但是卻可以通過「自我」的表現屏蔽掉一部分不恰當的行為,「自我」並不一定要受到「本我」的支配。
而Strength和神足由宇這一對形象在動畫中也比較特殊,並不是簡單「本我」和「自我」,而是一種打破界限的「本我」和「自我」互換。
因為害怕現實,想要逃避現實的神足由宇,而選擇和裡世界的Strength互換身份。
由宇以Strength的身份在裡世界通過戰鬥和受傷麻痺自己,而Strength卻成為現實中的由宇,享受著真正的由宇逃避的情感。
這兩組人物動畫藝術,恰恰表現出「本我」受到「自我」影響。
04動漫升華的「超我」意識
這個世界擁有各種各樣的色彩,炫目的顏色,溫暖的顏色,閃耀的顏色。骯髒的色彩啊,寂寞的色彩啊,還有悲傷的顏色。雖然不只有美麗的顏色,但就算如此,這個世界果然還是美麗的!有朋友在身邊,大家一起笑。雖然有各種事,各種色彩,但就算如此.....我們也會一一接受,接受一切,然後長大,在這個世界.....逐漸長大。
"超我"即部分有意識,指代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這種判斷能力是超越「自我」和「本我」的,是人道德行為的一種體現。
在《黑巖射手》這部動漫中有著非常感性的臺詞,特別是主角黑衣麻陶,對色彩繽紛世界的嚮往。
所有裡世界的衍生出的所有人物,也都是帶著每一個人專屬的顏色。
黑衣麻陶現實世界中曾經幫助了很多人,但是卻被困在裡世界。
從拯救黑衣麻陶開始,就是動漫中「本我」和「自我」一個融合的過程,所有的顏色一起共同勾勒色彩繽紛的世界。
而黑衣對於黑巖行為的反抗,也是對於潛意識中自己行為的否定。
負面情感就真的只能被消滅嗎?難道只有消滅裡世界的人格,現實世界的人才能得到救贖?
所以就有了黑衣和黑巖的對決,用「自我」的行為來糾正這種裡世界中「本我」的錯誤行為,從而讓整個世界得到升華。
而大結局中,少女們終於回憶起自己以前拋棄的情感,裡世界的本我再次出現,對著黑衣伸出援助之手,一起面對強大的狂化黑巖。
結局顯而易見,黑巖成功被黑衣打敗,裡世界因為色彩的融合也變得美麗,而現實世界中的少女們也都結伴而行,再次成為好友。
動漫最後的這種升華,可不可以看作是一種「超我」的體現呢?
05結語
當然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部動漫作品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而《黑巖射手》這部詮釋心理成長的動畫作品,筆者也不敢說看的有多明白,只能以個人的思想來解讀這部作品。
成長中會伴隨著各種傷痛,但是也是因為這無數的傷痛,才能勾勒出豐富多彩的人生。
就如同黑衣那句話:不受傷的話,就看不到各種各樣的世界。
本文由星河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