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蔡家磊在悶熱的宿舍為免費補習班備課。(資料圖片)記者陳曉東圖
他是一個自強的學子。他曾因身體的缺憾、生活的重壓、社會的漠視而想過辭別人世。可靠著老師、同學的募捐,他兩次逃脫輟學命運。他的成績曾排名全班倒數第三,可靠著不懈努力,高考考了全縣第三。他為了省錢讓弟弟繼續上學,放棄了復旦,選擇了鄭大。
他更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從大二開始,他用自己做家教賺來的3000元錢創辦了免費的英語補習班,給周邊的中小學生補習英語。鄭州大學為此號召全校學生學習蔡家磊。
近日,記者從共青團河南省委獲悉,蔡家磊當選200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他說:「這個榮譽對我是一種激勵。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補習班我將一直辦下去。」
殘疾學子自強不息
近乎失明的他,高考考了全縣第三名
22歲的蔡家磊是信陽淮濱縣人,家庭非常貧困。他出生後,就被醫生診斷為眼球震顫、弱視、斜視、散光,近視2000多度,雙眼近乎失明,可家裡根本無錢為他治療。2001年6月,中國殘聯給蔡家磊頒發了殘疾證。
蔡家磊出身農家,父母身體都不好,因為沒錢看病,他一直沒有接受過任何醫院的系統診斷和治療。
所幸的是,家境貧寒、身殘志堅的蔡家磊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從小學時起,他就克服幾乎看不見的眼睛帶來的重重困難,發奮學習。2007年高考,這個幾近失明的少年竟然考出了全縣第三名的好成績。憑他的分數,老師建議他報考復旦大學。但是考慮到經濟方面的原因,蔡家磊選擇了離家近的鄭州大學。另外,蔡家磊還有一個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說不能只顧著自己。
源于堅持、源於拼搏,蔡家磊感動了很多人。他用不畏艱難、努力拼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心懷感恩回報社會
「知道感恩,是我做人基本的原則。」
蔡家磊的生活一直很拮据,同學們給了他很大幫助。在蔡家磊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錄著別人給他捐款的明細。「這些,我都一定會記在心裡,以後一定會報答他們。」蔡家磊說。
進入大學以來,蔡家磊仍然刻苦學習,也沒再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全靠助學金、助學貸款和課餘當家教掙錢。而多年來用眼過度,他的眼睛已經無法長時間看書,有時候看5分鐘就會不舒服,頭暈、噁心,眼裡有異物感,他很害怕在畢業之前就會永遠失去自己的視力。
本來就已經是個殘疾人,如果連這點微弱的視力都沒有了,我該怎麼辦?這些念頭,日日夜夜在蔡家磊的腦海中盤桓不去。
「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我不能忘了感恩。」蔡家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2009年7月中旬,他用自己這兩年攢下的3000多元錢辦了一個英語補習班,免費為中小學生補習英語。就是靠著這樣執著的信念,蔡家磊在自己免費的補習班默默奉獻著愛心。
被蔡家磊的事跡所感動,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補習班學習,多家醫院願免費為他做手術。後來,蔡家磊在鄭州市二院接受了晶狀體置換手術。
目前,蔡家磊仍在努力恢復視力。同時,他也以更努力的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讓我更好地報答社會。知道感恩,是我做人基本的原則。」蔡家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