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城市中的檢察藍 江蘇蘇州:為檢察文化注入新內涵

2020-12-19 正義網

  今年年初,在江蘇蘇州軌道交通桐涇北路地鐵站5號出口,通道兩旁一組特別的海報引來不少行人注目。這已是蘇州市檢察院出品的第三季地鐵公益海報。2015年9月以來,蘇州市檢察院緊抓檢察公共關係建設,通過拓展地鐵宣傳平臺為檢察文化格局注入新內涵。

  

  (李紅笛/製圖)

  編者按: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

  近年來,在各級檢察機關的精心培育下,檢察文化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高水準的檢察文化品牌,如繁花盛開芳香四溢,呈現出一派百花爭豔、奼紫嫣紅的喜人景象。本版今日推出由最高檢政治部與檢察日報社共辦的「紅花之歌·檢察文化品牌巡禮」專欄,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些特色鮮明、亮點紛呈、標識明顯的文化品牌檢察院,在一個個動人故事的背後,感悟檢察文化的獨特魅力,領略廣大檢察人員踐行「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蓬勃朝氣!

  「蠻震撼的,這樣的檢察故事投入了真情,只有觸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公訴二處處長王勇近日把地鐵中的「檢察海報」隨手拍下發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留下了這樣的評價。

  這期海報的主題是「我們的故事」,選取了10個「小詞」,白描了檢察官工作中的情感觸動,也講述了他們或有趣或心酸的工作細節。這是2015年9月以來,蘇州市檢察院出品的第三季地鐵公益海報。

  為什麼是地鐵?

  2012年4月28日,蘇州軌交一號線開通,這條線路正好途經市檢察院。地鐵作為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龐大、穩定的客流量能為品牌帶來極大的關注度和曝光量。自2015年9月起,作為檢察機關開展預防犯罪宣傳的合作單位,蘇州市軌交公司向蘇州市檢察院提供10塊燈箱廣告展位以供普法公益宣傳。

  不止「人和」,還巧佔「地利」。蘇州市檢察院毗鄰蘇州市輕軌一號線桐涇北路地鐵站5號出口,距離其不足20米,實體呈現和公益廣告的相互呼應有利於品牌形象建立。這個地鐵出口連接市政府、市自然資源局等行政單位,大量公職人員上下班途經此處,檢察機關在此開展公益宣傳便於植入法律監督概念,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政氛圍。另外,該站連接多個居民區,對群眾開展預防犯罪宣傳十分便利。

  迄今,蘇州市檢察院共推出了三季地鐵海報,主題分別是「檢察形象大片」「失去自由以後」「我們的故事」,從展現檢察職能場景到犯罪嫌疑人的懺悔,再到小詞彙講檢察大故事,內容不斷深入,思路也愈加拓寬。但事實上,每一季海報都是一次針對性探討,也都是破除檢察神秘化的一次嘗試,角度不同,主題不同,但設計創意的初心一致。這種初心,來自該院新媒體中心善於自我設問的年輕人。

  經典的第一季

  第一季海報在地鐵展出堪稱「經典」,被媒體評價為「全國首組檢察官公益海報」。

  海報上,主角是身著挺括制服、氣場強大的檢察官,背景則多為法庭、審訊室、看守所等司法工作場所,氛圍莊嚴肅穆。再配上精練到位的標語,整體效果更富有視覺衝擊力,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海報由蘇州市檢察院新媒體中心原創,海報上的檢察官均由幹警真人出鏡,全面展示了檢察機關基本職能和隊伍風貌,有效提升了檢察官形象,也增強了檢察幹警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綜合宣傳檢察職能、展現蘇州檢察風貌這兩點目的,這組海報要由幹警真人演繹、還原各業務條線最典型場景,還要將全市兩級檢察院中表現突出的業務能手進行集體群像式展出,以代表蘇州檢察機關。最壓軸的一張,則要呈現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蘇州檢察官。

  現在想來有些不可思議,臨時劇組三天就完工了。第一步是海選演員,10家基層院共推薦了近50人。場地也是內部解決的,姑蘇區檢察院有一間十來平方米的簡單影棚,另外,姑蘇區檢察院負責聯繫所有拍攝現場,並對出鏡人員安排和後勤保障提供協助。

  預算有限,一切從簡。劇組將拍攝計劃分為兩部分,規定在前兩天內完成全部先進人物拍攝計劃,最後一天完成全部職能場景拍攝。為了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有工作人員從家裡背來了掛燙機,為大家熨平制服上的褶皺。

  兩個月後,呈現在地鐵站的10張海報畫面感極強,8個主要業務職能場景的生動呈現成為亮點。

  其實,在當初的拍攝階段,對於如何展現檢察職能,大家有過不少爭論。公訴對應法庭、偵查監督對應提審、刑事執行檢察對應看守所、反貪反瀆對應辦案工作區、預防職務犯罪對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但是,控告申訴對應檢察服務中心,民事行政檢察對應什麼場景比較合適呢?

  姑蘇區檢察院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建院時就開展了一系列古城牆保護調查。拍攝前夕,因連日暴雨,已有2500年歷史的盤門城牆出現坍塌,檢察官們前去調研,一行人直奔城牆而去。

  在海報上線三年後的今天,《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在蘇州市兩級檢察院的推動和參與下正式施行剛好滿一年。

  海報的後期製作環節,蘇州的地標東方之門被選為人物海報背景。反瀆職侵權主題海報則是火勢在工廠蔓延的畫面,直指2014年發生的「8·2崑山工廠爆炸事故」,寓意「瀆職犯罪猛於虎」。每張照片上,還貼有「蘇州檢察發布」微信公號的二維碼,這也是三季海報的標準動作。

  每張海報的文案也是精心設計的。從「公平正義,有你有我」到「讓法治成為蘇州的核心競爭力」……從檢察工作到城市聲音,一一體現。

  有故事的第二季

  第一季地鐵海報上線兩年後,新媒體中心的幹警已經換了一茬。

  「檢察工作是看不見的戰場,能現場化形象化的內容有限,應該向內挖掘『最深處』的檢察,方能找到撬動公眾共鳴的重點。」他們說。

  為寫出「最深處」的檢察,兩天內,幹警們採訪了蘇州4個看守所,採訪了93名在押嫌疑人,收集了他們最想對他人、對社會說的「一句話」。

  在看守所裡採訪的第一間監室有個室長,在大家七嘴八舌問起應當如何留言的時候,他一直坐在長鋪最側的牆邊,一言不發。其實他很早就完成了這次留言,紙上有這樣一段,「等我出去的時候父親可能已經不在了,希望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他因販毒罪被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前一天剛剛宣判。他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化名叫「明天」。

  在未成年人監室,有個孩子一直到所有留言收齊都不願交出自己的紙筆,把紙折成皺皺一小塊,他說不想被別人看到自己寫了什麼。「媽媽在派出所的柵欄外面看到我的時候哭了,我對不起她。」他寫道。

  進入女監室之前,獄警提醒,「注意她們的情緒,有可能會失控。」事實上,檢察官一開口提出留言的要求,哭聲就開始起伏。24歲的果果(化名)已經在看守所內待了近半年,「還有26天就能出去了,每天想寶寶想到睡不著。聽說他會叫媽媽了,我還沒有聽到過。」

  也有人無法侍奉病重的雙親,寫道:「5個月沒見媽媽了,她手術的時候我都不在身邊。」

  「出來打工一年了,特別想念媽媽做的五色米飯和家裡種的桃子。」

  「陸幹部對我最好,比我家人關心我。」

  「好想喝一口飲料,想回家了。」16歲的小彬(化名)涉嫌聚眾鬥毆,最愛喝可樂的他提筆寫下這一句。

  「我想我的爸爸媽媽了,但是你永遠都見不到你的爸爸媽媽了,對不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15歲少年悔不當初。

  這組海報選用「檢察藍」為背景,與白色的手寫字跡形成鮮明對比,10張地鐵海報表達了同一個主題——「失去自由意味著什麼?」

  「沒有人生來就會犯罪,小不忍則釀大錯。這些犯罪嫌疑人也是兒子、女兒、父親、母親、爺爺,所以想去聽聽他們想對他人、對被害人、對社會說些什麼,並把這種聆聽轉化成更大範圍的勸誡。這樣,現身說法的意義就實現了最大化,預防犯罪的普法價值就有希望獲得最大限度的共鳴。」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宏軍說。

  細節「扎心」的第三季

  第三期海報的思路源於一次採訪。兩年前,大家採訪吳江區檢察院李冬梅,當問及「工作中最大的觸動」,她展示了一張用塑膠袋隨意紮起的獎狀的照片。「他們(嫌疑人父母)把這些獎狀拿過來的時候,孩子媽媽一直在自責,說,好好的娃怎麼會走歪了呢?這提醒我們要用提前教育預防事後悲傷。」

  將有衝擊力的圖片和有畫面感的簡短文字結合來講故事,新的海報的製作思路開始在策劃人心中打轉。

  2019年1月11日,「我們的故事」主題檢察公益海報悄然上線。

  10張海報,每張海報都有一個主題詞。這些故事全部都來自於一線採訪,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多次感受到「扎心」。

  去年4月,吳江檢察官付雷給被精神病母親殺死的3歲男童楊蘇寫下一封信,信中10個「請你原諒」打動了公眾,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後來,他收到了一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的回信。信中說,「相信以後無論身處何方,身負何職,都能做一名如此有溫度的法律人。」這張海報的名字就叫「回信」。

  叫做「背影」的海報講述了控告申訴部門幹警在司法救助中的心路歷程。

  吳中區檢察院檢察官趙芙蓉在窗口接待過一位70多歲的大爺。因獨子被人故意傷害致死,大爺認為判決太輕,特地從老家徐州趕來,輾轉找到檢察院申訴。當趙芙蓉想把核查結果告知大爺,他留下的手機號卻無人接聽,原來大爺已因過度悲傷而離世。

  大爺年邁的老伴和年幼的孫女沒有生活來源,趙芙蓉竭盡所能為她們爭取幫助,在給祖孫倆送去司法救助金回來時,趙芙蓉說:「祖孫倆的背影讓人想哭。」

  有一張海報傳遍了律師圈。這則叫「辯護材料」的故事來源於蘇州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案件辦案組檢察官王玉飛的微信朋友圈。在辦理一起走私案件時,辯護人給他送來了一整箱裝訂齊整、目錄精細的辯護材料,共35本,非常厚。他找來辦公室裡最長的尺子,插在箱中竟遠遠不夠。「這是我見過最細緻的辯護材料!檢察官和律師都應當用認真的態度相互切磋,共同成長。」王玉飛說。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三季海報,讓群眾感受到蘇州檢察機關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工作日常,更能感受到他們職業身份背後的溫度和力量。而這也是優化檢察公共關係,加強檢察宣傳,講好檢察故事的一次積極探索。」蘇州市檢察院檢察長閔正兵說。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 張安娜

相關焦點

  • 地鐵裡的「檢察藍」,有故事...
    綜合宣傳檢察職能、展現蘇州檢察風貌這兩點目的,這組海報要由幹警真人演繹、還原各業務條線最典型場景,還要將全市兩級檢察院中表現突出的業務能手進行集體群像式展出,以代表蘇州檢察機關。為了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有工作人員從家裡背來了掛燙機,為大家熨平制服上的褶皺。兩個月後,呈現在地鐵站的10張海報畫面感極強,8個主要業務職能場景的生動呈現成為亮點。其實,在當初的拍攝階段,對於如何展現檢察職能,大家有過不少爭論。
  • 「檢察藍」化身為「志願紅」——致敬在風雨中防疫的檢察志願者們!
    「檢察藍」化身為「志願紅」——致敬在風雨中防疫的檢察志願者們!政務 前言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
  • 【江蘇】論傳統文化對檢察文化的導向作用
    在檢察隊伍建設中,應充分重視並發揮好傳統文化對檢察文化的導向作用,培育檢察人員的文化自信,為檢察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關鍵詞  檢察文化  傳統文化  隊伍建設  導向   習近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 媒體看江蘇檢察 | 宋世明:為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做出更大貢獻
    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江蘇檢察人開新局、創新業,更昂揚、更出彩,在保護和服務人民群眾中作出更大的貢獻。代表作品在依法護航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檢察機關還積極爭取黨委、人大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關心支持。2018年12月,鹽城市委出臺《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指明方向,明確要求突出監督重點,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加大案件辦理力度。
  • 檢察藍護邊垣雄關煥發新生機
    河北檢察公眾號ID:hbsjcy檢察藍護邊垣雄關煥發新生機全省檢察機關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部署以來,秦皇島市檢察機關立足本地長城保護與利用現狀,突出地域特點、長城現狀和工作重點,開展專項活動,要求公益訴訟推動相關部門依法全面履行長城保護主體責任,為古老長城煥發生機貢獻檢察力量。
  • 長治:開學季,軍訓場上的「檢察藍」
    在金風送爽的九月開學季,9月3日,沁縣中學迎來了他們的兼職法治副校長,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的石建輝主任和第七檢察部的未檢幹警侯如玉,為正在軍訓的初一及高一新生送來了開學第一課。少年強則國強,正值少年的新生同學們走進期待已久的校園,即將開始新的學習生涯,為給大家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
  • 王勳爵:落實新要求提供更優檢察產品
    站在新時代,長沙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提出的「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檢察工作的職能定位、發展路徑,不斷在保障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現實需求中,從供給側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
  • 「檢察藍」為高考防疫「劃重點」
    寶泉嶺人民檢察院主動作為,在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敲黑板」為防範「劃重點」,全力為考生營造安全的考試環境,積極護航高考。 7月6日,寶泉嶺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幹警走訪了寶泉嶺高級中學、第二高中兩個考點,全面細緻了解考前的防疫情況。學校領導、相關人員介紹了高考期間的防疫工作情況與具體舉措。
  • 江蘇如皋:人大監督與檢察監督雙向發力守護古城文物
    圖為相關職能單位負責人向人大代表匯報整改情況。  江蘇如皋古邑,內外有城,曲水環繞,外圓內方,如一枚不規則的銅錢,為中國古代城池中較為珍罕之遺存。  然而古城保護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存在著衝突和矛盾。「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人文底蘊,都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聽取意見過程中,冒燕的一番話讓陳瑩瑩深感守護文物的責任重大。  檢察建議激活文物保護一盤棋  「東水關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僅存的解放戰爭時期如皋城遺址,有較高的文史研究價值。
  • 全國檢察機關"檢調對接"工作座談會在江蘇南通召開
    面對司法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方面的新挑戰、新要求,我們需要適應形勢,轉變觀念,努力構建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以實現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而「檢調對接」正是檢察機關結合自身職能在這方面進行的有益探索和機制創新。   孫謙認為,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具有其他機制無法替代的優勢。而且,調解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基礎。
  • 抗「疫」一線的檢察藍大叔和歐巴
    「藍」朋友 戰「疫」情,檢察藍一直在堅守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涇陽縣人民檢察院的幹警一直衝鋒在抗疫前沿 今天,隨小編來看看涇陽檢察的大叔和歐巴!
  • 進入新時代 基層檢察「變」在哪裡?「新」在何處?
    「新」在何處?基層檢察院如何適應黨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就讓我們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尋找答案。新形勢在變革中涅槃出新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
  • 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把民法典落實到四大檢察十大業務 為高質量...
    檢察機關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肩負著雙重責任——既要在辦案中嚴格踐行民法典,又要通過法律監督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各級檢察機關和廣大檢察人員要把深入學習貫徹民法典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抓實抓好,把體現人民至上的民法典精神真正落實到每一起檢察案件辦理的全過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綻放「檢察藍」 共繪「紅心圓」
    近年來,我院緊密結合檢察職能,積極參與漢興街「紅心圓」區域化黨建工作創新實踐,實現了服務群眾、促進和諧與推進機關黨建工作的雙贏共進。二、主動作為,全面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新實踐明確權責,「小資源」解決「大難題」。區域化黨建工作由機關黨委直接抓,各支部書記具體抓,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各支部組織黨員幹警廣泛參加扶貧幫困、法制宣傳、環境整治等活動,切實增強基層治理工作合力。化零為整,「小組織」聚成「大聯盟」。
  • 進入新時代,基層檢察「變」在哪裡?「新」在何處?
    對於檢察機關而言,基層是事業根基。2020年是檢察機關基層建設年。進入新時代,基層檢察之「變」在哪裡?「新」在何處?基層檢察院如何適應黨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就讓我們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尋找答案。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帶領下,公益訴訟檢察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繼確立,為檢察職能體系翻開「新篇章」;「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司法責任制改革帶動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變革,管理更加優化精細;檢察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越來越多的年輕檢察官在基層播撒法治陽光,書寫公平正義……華夏大地上,3180個基層院,在變局中開闢新局,在變革中乘風破浪。
  • 廣東和平縣檢察院堅持"四育"舉措培育檢察文化
    圍繞「人才興檢」戰略,大力倡導民主、文明、和諧、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引導全體幹警自覺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和「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檢察官職業道德,以先進、科學的理念引導檢察文化方向。一是積極探尋和平檢察精神。2012年10月,在全院幹警中開展徵集「院訓」活動,以人人參與推動文化建設、提升隊伍素質。
  • 湖北廣水:「檢察藍」助力脫貧攻堅
    湖北廣水:「檢察藍」助力脫貧攻堅人民網廣水6月10日電 司法救助暖人心,扶貧濟困顯真情。6月9日,湖北省隨州廣水市檢察院於「新時代檢察宣傳周」召開該院首場司法救助案件公開聽證會。經調查走訪,2002年,時任老溝村村幹部的張某安因工作原因被人打傷,造成大腦損傷、左側身體偏癱,被認定為二級肢體殘疾,他自此喪失勞動能力,常年需看病吃藥。張某安家中還有一位89歲的老母親和兩個因交不起學費輟學在外打工的孩子。十餘年來,他雖多次找村幹部尋求幫助,但因案件已於當年達成和解協議,現在又過了追訴期,無法通過訴訟獲得合理有效賠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法院灰」課堂上來了「檢察藍」
    同上一堂課 共研民法典「法院灰」課堂上來了「檢察藍」民法典7編1260條10萬多字,如何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條文要義,確保民法典全面準確適用,8月14日,來自法院、檢察系統的140餘名學員迎來為期3天的培訓,在國家法官學院參加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人民法院大講堂」民法典第五場、第六場宣講輔導暨第一期全國法院民法典學習貫徹專題培訓班。依託法院視頻會議培訓系統,全國四級法院、檢察院部分幹警遠程聽課。「法院灰」課堂上來了「檢察藍」,這並不是「偶遇」。
  • 江蘇檢察機關三年來批捕162人
    2019年江蘇檢察機關審結的964件危害安全生產案件中,發生在工程建設領域內的有476件,佔總數近一半;其次為發生在企業生產領域的139件,佔比14.4%,二者相加共佔同期案件總數的75.74%。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工程違法轉包、分包,施工準入不嚴格等是誘發事故的主因。
  •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為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貢獻力量
    但我認為,財富換不來為人民服務的成就感、為國家公訴的自豪感。檢察人的初心也應當是為人民、為國家獻出檢察人之力,只有堅定了信念,才能更堅定地走下去。  要想更持久地在檢察之路上走下去,還應堅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肇慶的實際情況看,雖然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廣東面向大西南的交通樞紐,但能否起到門戶城市的作用、能否真正配得上珠三角之名,還需要我們更具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