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2019年中國科協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貴州巡講活動」在貴州圓滿結束。
2019年中國科協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在全國13個省區進行巡講,貴州是今年第13站。來自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的6位專家,深入到貴陽市、安順市和黔南州的30所中小學校,開展了為期一周共計30場科普報告巡講活動,內容涉及數學、物理、航空、遙感、醫學與健康。
「天有多高,登天有多難?」「航天員怎樣『煉』成?」「將來你想為航母做點啥?」巡講活動所到之處,座無虛席,氣氛活躍,科普演講團的專家們利用自己長期在科研一線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知識、以淺顯通俗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為青少年們講述科學熱點問題、技術成果和未來發展趨勢,再加上現場熱烈的交流互動,不僅拓展了青少年學生的視野,還激發了同學們濃厚的科學熱情,每一場講座結束後,許多同學都要求專家們給自己籤名合影。 貴陽中天北京小學的張鈺麗同學在聽完講座後表示,「聽完張德良爺爺的課,我突然喜歡上了科學。科學將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多年後,就算有一顆大隕石要來撞地球,人類也有辦法應對。將來,人們可能都不用坐飛機、火車,會坐上『光速車』,像童話裡的女巫,騎著掃把在空中飛舞」。 「專家們的報告十分精彩,讓我受益匪淺,這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學生們可以與科學家如此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談,這將極大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熱情。」北京師範大學貴陽附屬中學初中部劉老師感慨地說道。
同學和老師們的熱情也深深打動了各位老科學家們,他們表示貴州的同學們很熱情,提的問題也很奇思妙想,可以說是「後生可畏」!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大禾老師70多歲高齡,全程站著講課,在羅甸二中計劃的1個半小時課程,因現場熱烈整整講了3個半小時……專家們總說:「孩子們愛聽,我們也愛講」。
本次貴州巡講活動,使我省的青少年有機會面對面與科學家進行交流,感受科學家嚴謹的治學風採,更重要的是萌發了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種子,起到了非常出色的科普宣傳效果。
據悉,本次貴州巡講活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和貴州省科協共同主辦,貴州科技館承辦,活動旨在通過開展科普報告巡講活動,使當地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得以面對面與科學家交流,感受科學家風採,初步了解各學科領域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 「中國科協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活動始於2000年,是為科學家進行科學傳播活動搭建的一個平臺。這些年來,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邀請各個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科普報告團,深入各地,面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開展面對面的科普報告巡講活動,足跡已遍及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曾帥
編輯 王琳
編審 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