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的這句千古佳句用來形容吉臺經貿合作交流再貼切不過。當下,廣大臺商矚目吉安、集聚吉安,正像盛夏的荷花,開枝散葉,抱團相簇,接天映日,分外動人。
吉臺兩地的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商緣相通。吉安,已成為臺商西進的「橋頭堡」和江西利用臺資的「排頭兵」,被外界和媒體稱為臺商雲集的「吉安現象」,被國臺辦授予「臺資企業轉移承接地」。紛至沓來的臺商已成為推動吉安發展的重要力量。
臺商企業大登陸——吉安成臺商產業轉移好陣地、投資興業新樂土
近年來,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臺灣客商跨過海峽,來吉投資興業。吉安成為眾多臺商投資興業的一方寶地。
4月29日在臺灣臺北舉行的2015江西吉安(臺灣)產業合作對接會上,吉臺合作再結碩果:萬益食品、聯眾科技等24個項目籤約,項目總投資達7.71億美元,涉及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如此佳績,得益於近年來吉安鉚住臺資、鍥而不捨、久久為功。與臺商的廣泛接觸及對兩地產業現狀的分析,吉安果斷決定將對臺招商作為主攻方向,提出打造「江西的崑山」和「全省重要的臺商聚集地」。
「四個全覆蓋」,足以見證其決心和行動:即開放領域一、二、三產業全覆蓋,招商重點臺北、臺中、臺南全覆蓋,對接活動一年四季全覆蓋,力量擺布市縣各級、各部門全覆蓋。「四個全覆蓋」,極為不易,也正因為如此,方能形成難能可貴之「吉安現象」。「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臺資企業從2005年的56家遞增到2014年的341家,位居全省前列;「低端草根」邁向「高端精英」,寶成、華碩等世界500強,臺玻集團、德昌營造、志嘉集團等9家上市公司牽手吉安;「涓涓溪水」開始「匯聚成河」,僅電子信息產業,142家臺資企業在吉安集聚成鏈。
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江丙坤親臨吉安,見證臺企入吉盛況。他私下了解臺商集聚吉安原由,臺商們告之答案有三:第一,吉安勞動力素質好,員工穩定,對企業忠誠度高;第二,吉安的員工工資與沿海相比,利潤空間大;第三,吉安的政府服務高效廉潔,與政府打交道的行政成本低。吉安已成為臺商產業轉移好陣地、投資興業新樂土。
產業融合大發展——吉臺經貿合作一二三產全方位開放,不再「工業獨秀」
江丙坤曾在志嘉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工致辭時指出,臺商西進第一波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重點在廣東;第二波是2000年左右,重點在江蘇;目前臺商西進第三波熱潮已從江西開始、從吉安開始,而且從量從質上都在變化,從製造業進入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
的確如此。敏銳的吉安人立足吉臺兩地優勢互補,持續在一產、二產、三產領域實行全方位開放。
吉安的農業有條件、有潛力——當前,吉安正處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戰略機遇期,中央蘇區振興明確提出「支持吉安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優先安排吉安的農業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扶持吉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支持鼓勵吉安農業開放開發、先行先試。我市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引資引智」工作。
臺灣地區是亞洲乃至世界公認的農業發展先進地區。吉安與臺灣同處北緯30度一線,有著相近的自然條件,兩地農業發展有著很強的互補性,特別是近幾年吉安致力於發展現代農業,市一級和各縣都有一個2000畝以上核心區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兩地合作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
吉州區具有「現代農業的示範點、中原文化的展示園、精緻農業的旅遊觀光區、贛臺交流合作的大平臺」功能的福容臺灣園已初步建成,深得市民青睞,每逢節假日,福容臺灣園裡遊人如織,好不熱鬧;
遂川臺灣茶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狗牯腦」茶加工技術,也將有力推動茶產業與茶文化、茶旅遊的深度融合,極大提升遂川「狗牯腦」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新幹是個養豬大縣。由臺資企業——吉安樂樂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生物發酵床應用技術有效提高了生豬抵抗力和肉品安全,增加養殖效益,徹底實現糞汙零排放零汙染。
如今,我市已有臺灣食品產業園等近70個現代農業項目落戶。同時,我市還不斷瞄準臺灣的設施農業、精緻農業、效益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這些項目的進駐,帶給我市農業的將是全新面貌、嶄新天地。
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交流往來,近3年,我市每年都組織考察團赴臺學習臺灣農業發展經驗,同時聘請臺灣農業專家到我市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講學,傳授臺灣現代農業的先進理念,共同打造臺資農業在大陸集聚的新高地。
吉安的服務業前景廣闊、空間巨大——由臺灣志嘉集團投資70億元的志嘉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在市委、市政府改革創新、賦予青原區開發建設的青原山對接區,建設起一個文化藝術、生態休閒、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區;落戶泰和縣的泰鑫臺灣文化公園不僅僅是做商業,更是做文化,使人們不出吉安就能身臨其境感受臺灣的迷人風情。有諸多臺灣服務業巨頭的共同託舉,吉安現代服務業一定能開啟一片新的天地。
吉臺兩地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方面展開全方位的開放合作,實現了兩地互利共贏,為吉安經濟轉型、發展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吉臺情緣得永續——政風民風深得臺商讚譽,吉臺交流互動頻繁
吉安不沿邊、不靠海,何以能與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臺灣喜結情緣?透過「吉安現象」看吉安,看到的是吉臺兩地之間獨特的情緣與共同的夢想。
臺商看重吉安,不只是在地利,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政府的高效服務和幹部清正務實。上海臺協會長莊震霆曾經說:「臺商到任何一個地方去,都是拿著『溫度計』去測量溫度,政府方面要有『三熱』:進入之前看是否有熱情,進去之後看是否有熱心,時間久了看是否有熱忱,考察這麼多次,我發覺吉安這『三熱』都有了。」
全國臺企聯會長、臺升集團董事長郭山輝稱吉安的對臺商服務團隊為「夢之隊」。這個團隊真誠、熱情,上下一致,盡心盡責,贏得臺商的認可。
近年來,吉安緊緊抓住廣大臺商迫切希望來到大陸尋求發展的良好機遇,提出了「打造江西崑山」的戰略思路。吉安各級政府始終秉持「放開比開放更重要,開明比精明更重要,誠信比承諾更重要,服務比扶持更重要」,對在吉安投資發展的企業,上下一致、說到做到、幹的一定比說的好,竭力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吉安的幹部,服務臺商不分日夜,不分節假日,盡心盡責,贏得了臺商的認可和讚賞。市委書記王萍、連續4年率團入島,考察企業,拜會臺商,促成了一批臺資企業籤約落戶,幫扶一批臺資企業快馬上路,掀起入島招商的高潮。
吉臺情緣在互動交流中升騰。在走出去的同時,我市也積極邀請臺灣各階層人士來吉考察,連續舉辦五屆「吉臺基層農會交流暨農業懇談會」、六屆兩岸青年中華傳統文化(吉安)研習營活動。2014年,在臺聯會的牽線搭橋下,臺灣同胞向大陸捐資助學、捐資助老也相繼有序開展,先後向泰和縣馬市小學捐贈學習用品、向吉安縣光榮敬老院捐贈生活用品等折合人民幣20餘萬元。據悉,2014年我市共接待臺商293批2678人次,一大批臺灣政商界精英親臨吉安考察投資,形成兩地經貿交流和民間交往的生動局面。
天涯咫尺親緣濃,吉臺兩地正攜手譜就發展美妙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