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計劃是什麼意思?2018年111計劃入選大學名單

2020-12-22 閩南網

  「111計劃」在不斷調整,但目標越來越清晰:希望打造世界一流的學科專業研究基地,並面向全國地方高等院校開放,以此促進入選地方高校的人才引進工作,一定程度上縮小與985高校等中央部屬高校的差距。

  近日,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最近聯合印發了《關於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的通知》,在這個計劃實施12年之後,今年又新增25個引智基地作為建設項目予以立項。這些基地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於180萬元。在這5年的時間裡,他們要做的就是引進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學習、融合、發展,並為我所用。

  相比廣為人知的985、211,創新引智計劃從引進海外人才入手,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瞄準國際競爭力,「111計劃」意義重大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被稱為「111計劃」,旨在推進中國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最早的提法是,從世界範圍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會聚1000餘名優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正因為如此,它被稱為「111計劃」。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帥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111計劃」從2006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一直都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目標,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引進外國人才和智力服務國家。通過引智帶動國內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這對於我國科研水平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她看來,把人才強國和教育、科技人才培養三個板塊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是這個計劃最大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111基地」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建設項目的形式實施,按照「統籌規劃、服務需求、科教融合、擇優建設、動態管理」的原則進行。

  歷年評選的「111基地」,目標均為創造具有國際影響的科技成果,提升學科的國際競爭力,提高中國高等院校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推進我國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方向一直在調整,今年又有新動向

  根據官方文件的規定,每一個「111計劃」引智基地5年獲得的經費不少於900萬元。2006年,項目剛開始實施的時候,「111計劃」的遴選範圍為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國務院僑辦、中科院等所屬「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屬高校。

  但是這一遴選政策在2016年經歷過一次重大調整。當年首次面向高等院校開放,共有15所地方高校入選。2017年共有21所地方高校入選「111計劃」。2018年的動作更大,共有25所地方高校入選「111計劃」。

2018年入選「111計劃」的地方高校名單

  吳帥表示,從入選名單來看,今年入選的高校基本都是實力強勁的省屬重點大學。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所,以及其他地方重點高校14所。

  今年的另一特點是入選的人文社科領域的入選者明顯增多。

  從數據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111計劃」在不斷調整,但目標越來越清晰:希望打造世界一流的學科專業研究基地,並面向全國地方高等院校開放。以此促進入選地方高校的人才引進工作,一定程度上縮小與985高校等中央部屬高校的差距。

  吳帥在採訪中也強調,「111計劃」十幾年來一直在與時俱進。2016年和2018年都有較大程度的調整。以今年新出的《通知》來說,可以解讀為將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創新任務、學科發展前沿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凝鍊並落實研究任務。要不斷完善基地管理和運行機制,統籌外國專家團隊來華期間的教學科研工作和訪問交流活動,發揮外國人才在學科創新中的獨特作用。

  她認為,這一切與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強調要著力解決國家重大項目和重大需求,要努力推進原始創新,所以「111計劃」在今年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其中明確可見的有,技術類、基礎研究類的項目都選取了目前比較前沿的議題,還選取了高端裝備等項目,都是我國目前重點發展、亟待攻關的方向。

  探索體制創新,期待走出第三種道路

  實際上,專家們對「111計劃」有許多重要的期許。吳帥表示,「111計劃」通過結合海內外優秀人才、夯實基礎研發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模式。特別是隨著最近這些年的不斷調整,引智的廣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升,今年批准的「111基地」在數量上為歷年最高,且覆蓋了7個人文社科領域的項目,充分說明國家在科教融合和引進外國人才上的決心和力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經過12年的發展,「111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元培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洪文表示,國外的高校和科研管理體制與我國存在不小的差異,外國優秀人才的想法和工作方式與我國的教師和科學家也存在鴻溝,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如何求同存異、互相適應協調是不少基地面臨的問題。在下一步的發展中,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是「111計劃」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

  吳帥也表示,對外國人才管理角度,以及管理自主權的界定都還可以有進一步的嘗試。她說,國內外的科研管理體制差別很大——裡面涉及兩部分人群,外國專家和國內學科團隊之間的合作問題。在她看來,我們急需的是合作機制和兩種制度之間的融合,走出第三條道路。這條道路既不同於國外的體制,也不同於國內的科研管理體制,而是建構具有中國特色適合國內外人才團隊的管理機制,這一點對於「111計劃」最終的發展,以及科教融合的新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說不定這第三條道路的探索對我國科研管理體制的發展也能產生積極作用。

原標題:高校創新引智有新動向:985、211都out了,111了解一下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厲害了,石大入選「111」計劃
    日前,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計劃」)評審結果,共有50所高校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得立項
  • 東華理工大學成功入選2017國家「111計劃」
    對於大學你是否只知道985和211?不不不,其實還有一個111!
  • 2020全國「111計劃」大學名單匯總
    什麼是「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111計劃」的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需求,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優勢特色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研究機構或世界一流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名海外頂級學術大師以及一大批學術骨幹,與國內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相互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重點建設100個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基地
  • 大學中的985、211是什麼意思?雙一流 和111又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聽說了985高校和211高校這樣的名詞,也知道這樣的學校很厲害,但是具體985、211到底是什麼意思,小編相信很多學生和家長還不是很了解,而最近剛出的另外兩種新出現的「雙一流」和「111」這樣測名詞,大家更是一知半解啦,今天大牛教育小編就針對這高校名詞做個一一解答
  • 河南師範大學進入國家"111計劃" 河南第二所
    近日,河南商報考學君從河南師範大學了解到,該校申報的「綠色化學與電源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成為國家「111計劃」入選高校。據悉,河南師範大學是河南省今年唯一入選的高校,也是繼河南大學以後,河南省第2所進入國家「111計劃」的高校,此次成功入選,是該校一流學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的標誌性成果。
  • 985、211後「111計劃」是個啥?我省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大入選
    985、211後「111計劃」是個啥?我省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大入選作者:     來源: 東北網綜合     頻道主編: 連冬雪   東北網9月20日訊 據生活報20日報導,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近日公布了2016年度國家「111計劃」立項名單,上海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15所高校獲批入選,而我省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已位列其中。
  • 杭州、上海等地高校多次入圍「111計劃」,含金量高,發展潛力大
    「111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06年開始實施,獲批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的建設經費原則上不低於180萬人民幣。111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回流引進,對於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 2020全國「111計劃」大學名單匯總丨Day159
    譚劍波tangible唱吧:tangible一直播:34908557什麼是「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111計劃」的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需求,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優勢特色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研究機構或世界一流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名海外頂級學術大師以及一大批學術骨幹,與國內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相互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重點建設100個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基地
  • 還是國家新推出的「111計劃」高校更好呢?
    那985、211是什麼呢?為什麼大家聽到你是985、211的都投來崇拜的眼神。985工程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世紀之交為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而做出的重大決策。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
  • 拔尖計劃2.0哪20所大學?拔尖計劃2.0是什麼意思?
    「拔尖計劃」是國家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推出的人才培養計劃,創辦時間則是2009年,而在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該計劃2.0的基地名單,引起了廣大朋友的關注
  • 「111計劃」引領教育創新發展,中美高等教育水平還有多大差距?
    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該計劃將在全國資助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讓它們從世界前100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引進、匯聚1000名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幹,故該計劃也簡稱「111工程」。
  • 科技部公布2018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名單—新聞—科學網
    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日期:2018年12月12日 來源:科技部
  • 2018-2019全國醫藥類211大學名單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國211大學名單可看出,醫藥類211大學共有3所,以下是具體名單,供大家參考。)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教育部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國家藥學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議組長單位;入選「1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唯一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醫藥院校,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 河南大學2020年國家專項招生計劃及2019年分專業錄取情況
    ​【河南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111「計劃高校98個本科專業,4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動植物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 科技部公布2018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詳單]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科技部關於公布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的通知》。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作為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
  • 科技部公布2018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近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科技部關於公布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的通知》。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作為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
  • 首批國家「拔尖計劃」2.0名單公布,江蘇這所大學入選
    2019年,共遴選推薦六個學科申報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最終五個基地入選。華中農業大學據華中農業大學官網消息,近日,教育部發文公布了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遴選結果,我校申報的「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
  • 西北大學2018年十大新聞
    拓展閱讀:數據參考|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世界大學排行榜發布,西北大學位列內地高校43位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今日揭牌,正式全面開診!國家「雙一流」名單發布|西北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大學正以怎樣的姿態打造「世界一流學科」?
  • 浙江大學2020年自強計劃招生簡章
    》(教學司〔2020〕1號)文件精神,使更多來自農村、邊遠和貧困地區的優秀學子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浙江大學2020年繼續實施自強計劃(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工作。2.考生材料審核及資格認定:我校將組織相關專家對考生的家庭戶籍、考生學籍及家庭經濟情況等進行再次審核,對考生高中階段的學業成績、學科研究、獲獎情況、社會活動、個人陳述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擇優確定自強計劃入選資格考生名單,於2020年6月30日後在浙江大學本科招生網站、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上進行公示,考生也可在報名系統中查詢結果。如發現考生有弄虛作假情況,將取消相關考生自強計劃入選資格。
  • 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拔尖計劃」2.0名單,這些高校入選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是國家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推出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培養中國自己的學術大師。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