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晴朗,我照例一番洗曬。拿出了這隻箱子,感嘆,終於,再提兩次,就不用提你了!
這是我娃英語培訓班的箱子。我已經提著它,每周一次,倒兩趟地鐵,風雨無阻地穿梭了兩年。瑞思學科英語這個標記,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周三上海二號線,十一號線及九號線的上下班高峰洪流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裡了。而且,我還木得一分錢的宣傳費用。所以再精明也精明不過商家,誰叫家長是最好宰的一個群體呢。
太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了?你們上個英語課,幹嘛還提個箱子?
因為,我們上的是全天班,箱子是用來裝午休用的被子的。而且,瑞思,木得放箱子的地方,所以,必須當天拿來,當天拿走。相信看到這裡,家長已經被嚇退了一大半了。可是,究竟是什麼毅力,讓我堅持了兩年,推著它,帶著娃,上這個課呢?
因為最本質的是,我推崇它家的理念。就是學以致用,用英語來學習其它學科知識的這個理念。而且,我贊同它家的方法。為什麼孩子要丟裡面一天,就是要保證有一段足夠長的完整的時間,讓孩子能接觸到英文的環境。
在上海灘上這個洋氣的地方,要獲得這樣的環境,有幾個方法。其一,就是去雙語幼兒園,或者更乾脆的,去國際幼兒園。有條件的能去這樣的幼兒園學習英語當然是不錯的。不過如果你們小學選擇的是體制內的學校的話,我聽說哦,這樣的幼兒園出來的孩子不太受小學老師待見的,因為習慣養得太自由散漫了哈哈哈。所以,作為一個木有絲毫海外關係的中國小孩子,我們還是保守地選擇了體制內的幼兒園。那麼英語也是要學的對哇?那能提供同樣浸潤條件的培訓班,其實不多。我所知道的,瑞思是其中一家,而且是最早的一家。還有一家是copy瑞思模式的某樂學科英語啦。所以這兩家是可以考慮的。某樂英語我也考慮過,但因為它們的選址離我家實在遠得無法接受,所以我放棄了。瑞思雖然離我家也遠,但它的選址比較人性化,日月光校區就在九號線打浦橋站直接乘電梯直達了,都不用走出地鐵站。這樣對規避嚴寒酷暑天氣,其實是相當人性化的。就這樣一個細節,讓我敲定了瑞思,而且賊船一上就是兩年了。
但實話實說哦,凡事有利必有弊的。全天班也是有弊端的。其一就是這個相當於是學校了,但是選址在商場裡。商場你懂的,空氣是密閉的,光線是人造的,小朋友的夥食是外包的,午睡是睡地鋪的。。。如果你是對養育孩子的條件十分挑剔的人,請將這個缺點無限放大。。。
但經過兩年的學習,至少在學習英語這塊,我家孩子還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所以一周的七天裡面,有一天對孩子生活方面的要求放鬆一點,也可以接受。甚至長途的地鐵之旅也變成了樂趣。我家娃從剛滿三歲就開始擠上海高峰期的地鐵。地鐵裡的人生百態見得著實不少,各色人等,各種語言。對地鐵的線路分配如數家珍。她可以背出幾條主要線路的所有地鐵站名,在哪裡換乘,電梯在哪裡。甚至還學會了university這個詞,因為有一站是Jiaotong university。反正我覺得她以後做做地鐵裡面劃旗子的工作還是可以的。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選擇離家遠的機構啦,我是被虐得有點受虐的傾向了。我主要是想說,對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和立體的,讓孩子有多些機會跨越兩點一線的生活,多點機會認識所在的城市,也是極好的。只要你自己不覺得苦,你的孩子,也不知道什麼叫苦。
當然為什麼能提供這樣全天浸潤的機構不是特別多,大多數家長也是有考量的。在選擇瑞思之前,我也考慮過什麼英孚啦,綠光啦,長頸鹿啦,星吧閣啦,迪士尼啦,凱頓啦,什麼葡萄籽啦好多好多。。。。其它機構我沒有上過所以沒有發言權啦,但我的感覺是,如果你敲定了一家,儘可能的堅持上下去,因為每家的體系都是不一樣的,中途換,肯定會有銜接的問題的,還要花時間去適應,不太划算的。小孩子還是儘可能地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和環境下進行學習,才能慢慢體會到這個體系的精華所在。
而且小孩子學東西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跟比他大的孩子多接觸。所以我在孩子剛滿三歲就丟進去了。一開始麼她傻乎乎的,很快,她就跟哥哥姐姐沒有交流障礙了(除了身高真的差太多)。所以蒙氏教育裡面為什麼提倡混齡教育呢,就是其實小孩子之間的互相影響比大人對他們的影響其實要更多。而且全天班,同吃同睡,更為他們提供了深入了解的條件。所以兩年下來,這班同學的感情,真是深厚啊。。。所以我的體會是,要學,就趁早,別不捨得。孩子比你想像中的要聰明和堅強,他們沒有那麼離不開你。
嗯,好像說太多了。我應該說點屬於瑞思本身的東西,就是它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我們從三歲開始,就上pre-K的課程。拿起它家的教材看看嘛,你說簡單嘛,也是簡單的。你說這些東西能不能自己教嘛,肯定也是可以的。但瑞思課堂裡面提供的,肯定也是有家長不那麼容易能提供的東西。
首先,瑞思很鼓勵的,是美式教育的精髓:領導力的培養。鼓勵你在眾人面前大聲地說出來。鼓勵你去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tissue manager, bottle manager,line-up manager。孩子有點小官噹噹是很得瑟的事情。他們的考試體系裡還有一項領導力的考察。這是我們以前學了很多年的啞巴英語所忽視的地方。有時不是說你本身水平很高就能怎麼地。美國能稱霸全球,也跟美國人從小就受的領導力教育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吧,人家就是有這個自信啊,對吧。
第二呢,是活潑的教育方式。怎麼個活潑呢?首先瑞思的老師都比較年輕漂亮,哈哈。目測至少是90後的。年輕漂亮的老師,是很受孩子歡迎的,因為他們的語言多樣,輕鬆,與時俱進,而且特別能玩。年輕老師剛踏入職場,總是最有幹勁的那個群體。(當然穩定性能提高一點就更好了)其次呢,教學的方式也比較活潑。我上過他們的公開課,課堂那個氣氛熱烈啊,自由寬鬆啊,我相信在體制內的幼兒園是沒辦法達到的。(所以我為什麼鼓勵七天裡面有一天要放鬆,至少嘗試一下不一樣的教育氛圍)所以兩年上下來,孩子們可以像美國孩子那樣玩石頭剪刀布,唱很多很local的兒歌,在眾人面前自信地介紹自己。這也是語言學習的目的所在啊,至少可以了解一種不一樣的文化和表達方式。
第三,是成熟的課程體系。我為什麼最後沒有輕易更換學習機構,是因為我感受到,pre-k和K階段的課程,是滲透著學科教育的思維的。比如用英語學習語文,數學,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舉個例子,老師上課所用的記數方式:tally marks,其實就無形中教會了孩子數數的觀念,還有數字的累加,減除。我家孩子對tally marks總是非常珍惜,每當這個mark沒有了,她會懊惱很久,又回來了,又非常開心,一個課程下來心情跌宕起伏啊。但是老師並沒有特意灌輸什麼數學的記數方法,就是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就讓孩子理解並應用了。所以我相信,持續地學下去,她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的。
第四,課程是典型的美式體系。比如上課所使用的交互白板啦,教室布置的風格啦,都是美國課堂典型的。而且他們課堂的一些互動方式,動手方式也是很美式的。比如說,自己動手做一本小書。孩子在動手做書的過程中,既動了手,鍛鍊了精細動作,又理解了書的內容。要知道,哪頁在前,哪頁在後,都是需要進行思考的,是一個邏輯判斷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體會到了書的重要性。自己做出來的書,更有動力去閱讀,不是嗎?美式教育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bring out孩子內在的東西,稱之為educate,這和傳統中式的灌輸是相反的。我也無意評判這兩種方式的高低,也許他們也存在共通之處,但在孩子年幼的階段,我更傾向於培養孩子的興趣,bring out他的天賦,自己主動地去探求他所想知道的事情。
不過瑞思最讓人「詬病」的一點,是他沒有外教。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有外教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但沒有,我也並不強求。首先外教最大的優勢是純正的口音和地道的表達方式。但我並不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語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並且敢於溝通。如果你的目標不是到電視臺當播音員,口音的問題,並不重要。而且對於尚且年幼的孩子來說,有一個跟自己其實是相同母語的老師帶領著,心理上需要克服的障礙會少一點。當然了,如果瑞思能引進外教會迎合更多家長的需求。但我真心希望不要因此學費又噌噌噌地漲啊哈哈哈。。。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沒有解釋一開頭的疑問,為什麼提了兩年的箱子不用再提了。這是因為嘛,瑞思的全天班目前只有pre-k和k這兩年啦,所以,兩年後的上課,跟其它機構一樣,就是兩個小時一次這種了。(再上下去幼兒園的老師不會放過我啦)這意味著,我們要侵佔娃們課後的時間了,全天班,farewell啦!我腳得,至少對我的娃來說,全天班還是非常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讓剛學會說母語的她,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別的完全不一樣的語言。。。。
還有一點我覺得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在瑞思還是在別的機構學習,如果課後不幫他們複習的話,效果都幾乎為零。所以說到底,對孩子的學習來說,機構只是一個輔助,只是給家長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思路。所以說,考驗娃,最終還是考驗爹媽的付出。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