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主辦、視覺同盟聯合主辦的「人才與未來——中國設計教育與企業發展高峰論壇」即將於2009年7月25日—2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原創設計者郭春寧先生作為對話嘉賓將參與此次論壇。如下是視覺同盟對郭春寧先生的專訪文章精選: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原創設計者 郭春寧
被採訪人: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原創設計者 郭春寧(現任始創國際公司:藝術總監、總裁)
記者:廖翔、沈揚
採訪時間:2007年12月
郭春寧簡介: 1958年生於瀋陽;1975年考入天津工藝美術學校裝潢設計專業;1980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商業美術設計專業學習;198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日報》廣告部從事廣告設計;1988年辭職;1992年初參與創辦北京始創國際企劃有限公司;以公司名義參賽的原創作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 |
關鍵詞: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郭春寧、字體設計、設計教育
視覺同盟:請您談一下參加這次「漢字字體價值重構」國際研討會的感受?
郭春寧:字體在生活中可能是挺小的一個事情,大家不會關注字體的形好不好,注重的是它的工具作用,它表達的是文字符號,主要在於它清不清楚,而我們設計師對它有更多的選擇和認知、感受。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設計字體,用到的時候經常發現不完美,從設計角度來講有些缺陷,這可能是目前國內字體軟體的一些歷史原因或轉變過程中的問題,參加這個研討會也是想讓設計人來關注一下造字人的工作和成果,從造字的角度來觀察字體產生的過程和它們的問題所在,我們很欣慰的是看到了他們開發的字體,從塑造到空間處理有了飛躍性的提升。很多研發人員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工作,這個工作是非常龐大的,英文的字體開發只要幾十個字,加上標點符號也不到一百個,就可以成為一個系列,而中國漢字常用的有幾千個字,別說做了,想都是一個頭疼的事情。我們也學過美術字,也進行過美術字訓練,覺得那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在非電腦時代,設計水平高不高、執行能力強不強是很多人看你美術字寫得好不好的,所以美術字在造型的訓練、使用、設計的品質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會徽
視覺同盟: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設計者,現在大家都非常清楚地記住了奧運會會徽的中文「京」這個漢字,作為奧運會會徽的設計者,您是怎麼想到這一點的?
郭春寧:奧運會徽是呈現給全世界人的,從國際奧委會到中國奧組委都一再強調要有中國文化的特徵,要代表我們的地域形象,因為歷屆奧運會都突出奧林匹克精神與本國文化的完美結合,奧運會中大家更注重的是每一個舉辦城市、國家對世界文化、奧林匹克運動體現出的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次也非常好的通過奧運會會徽來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當時真正的創意也是從尋找中國的視覺開始,什麼是中國的視覺,什麼樣的視覺能充當起會徽設計的元素,中國文化說起來很容易: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但奧運會徽畢竟是個標誌,怎麼通過簡單的圖形把非常好的傳統文化呈現給全世界,而且還要被全世界所認可、認知,承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一個難題,在創造中國視覺的時候,很順暢地就想到了漢字,因為漢字不僅僅是記載文化的符號和工具,還有非常獨特的視覺特徵,它的結構、筆畫空間處理是非常有意思的,同時它又是中國獨特的一門藝術,書法、印章都是構架於漢字基礎上的一種發揚和提升,最關鍵的是能夠被全世界廣泛認可——漢字給全世界看,他不知道你的內容是什麼,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中國字,因為方塊字在世界文字發展的進程中,是唯一保留了圖形化的文字。文字是獨樹一幟的,個性非常鮮明,是特有的國家的屬性。
內容上,要讓它一看有形,還要有意,意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我們要凸顯出舉辦城市的地域特徵,因為奧運會都是以城市來命名地域的,我們選擇了「京」字,我們知道「京」字代表北京,但是它還有沒有其它意義?於是我們查了《現代辭海》,裡面解釋它是北京的縮寫,代表北京、代表首都,沒有其他的代表和解釋,更沒有負面的東西,所以就覺得這個字可以為我所有,為奧運會所用。第三個原因是「京」的筆畫比較簡單,因為在我心中是想用漢字來塑造運動的人行,首先要擬人化,把它變成一個圖形,增強視覺衝擊力或增加奧運體育的氛圍,還要考慮彰顯奧運會的一些理念、精神,這樣能通過人讓大家聯想到這方面,所以就選擇了「京」字。漢字是我們創作會徽的源頭。
視覺同盟:您作為中國的知名設計師,怎麼看待奧運給中國設計帶來的機遇?
郭春寧:我感覺奧運會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能到中國來,確實給中國的設計師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機遇,據我了解,中國的設計師對這個事件充滿了期盼,甚至是摩拳擦掌,準備參與這項競爭與有益的工作,都希望能贏得這個榮譽,被世界所認可,全中國的設計師都有這種想法。但是有一部分設計師,包括我身邊在國內非常好的、高水平的設計師,他們放棄了,他們放棄的原因也不是不珍惜這次機會,確實是他們沒有激發出靈感,沒有被他自己認可的靈感來參與這個競賽。我當初也是特茫然,也認為這件事太難了,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不僅是國家認可,還要世界認可,我們在此之前說到奧運會徽的設計,確實如同電影的奧斯卡,甚至比奧斯卡還難,奧斯卡是每年一次,奧運會是四年一次,奧運會有百年的歷史了,第一次到我們中國,我相信所有的中國設計師都願意參與,有人會問這能賺多少錢,我說這不是錢的事,沒有錢照樣大家都會熱衷地參與,我覺得這是榮譽,比錢要重要。實際上,我也是說奧運精神支撐著我們,硬著頭皮去參與這件事,奧運鼓勵的是「參與就是勝利」,重在參與,機遇擺在面前,我們只有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設計師者郭春寧(左)接受視覺同盟採訪
視覺同盟:您對中國的設計教育有什麼樣的看法?
郭春寧:中國的設計教育歷程挺短的,從美術派生出實用美術、工藝美術,中央工藝美院(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立50周年校慶的時候我回去過,其實中央工藝美院確實是中國設計的搖籃,它起步比較早,實際上看中央工藝美院的50年就是中國設計教育的50年,工藝美院的教育非常注重中國文化傳統的發揚光大,為中國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沒有全盤地否定中國文化。中國的設計發展時間非常短,而設計與國家的經濟是分不開的,經濟越發達的國家,設計地位才能越被認可和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做這個事情,得到一個良好的循環。我一直致力於設計,從我本人來講,是因為我對設計的喜愛,是一種個人興趣,絕對不是什麼賺錢做什麼,很多人學設計是以賺錢為目的,其實只有你喜歡設計了,把工作和愛好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好。說到教育,我不敢說太多,因為我確實離開學校時間太長了,現在藝術院校對美術教育、設計教育也在探索、提升,怎麼樣從學校走向社會,怎麼樣和社會結合,因為普遍現象是很多學設計的人進入社會還要重新再學,這是我親身的體會,到社會以後會考慮老師教了什麼,其實他們教我們的是解決的方式,不是方法,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學術要提高,但是學術高了以後,離實際應用可能就遠了,這是很難把握的事情,如果過分地強調學校不結合社會實際,又怎麼提高學術價值?社會實際有時候很低俗,有些東西不是設計師決定的,是某個領導拍板的,要解決媚俗,又要提升價值,這都是社會上的事情,在學校裡老師教不了那麼多東西,到了社會要重新再學習。
視覺同盟:我們網站的讀者中有很多學設計的學生,請您給他們一些建議,怎麼樣才能把設計學好?
郭春寧:首先,自己要認為自己喜歡這個事情;第二,成功的背後是要超越自己,永遠不要滿足自己的現狀,超越自我的背後必須要有不懈的努力,這樣才能實現夢想,不要天天做夢,要想怎麼實現夢想,去做喜歡做的事情,成績是慢慢積累起來的。現在很多人做事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我不否認靈感,創作說沒靈感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創作,但是靈感是來自於多年的積澱和對事物認知的深度。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原創設計師者郭春寧(右)與視覺同盟主編廖翔(左)合影留念
歡迎參與「人才與未來——中國設計教育與企業發展高峰論壇」,一睹設計企業家風採
相關奧運專題:
·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設計揭曉專題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火炬發布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