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三臺智能回收機兩月發出4000餘元「環保紅包」

2020-12-19 天眼新聞

核心提示   11月7日,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實施方案(試行)》《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單位創建實施方案(試行)》,公布了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名單,花果園C區、K區在列。而此前,一批垃圾分類智能回收設備,已在這裡「先行先試」。

花果園設置的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

11月20日,記者對花果園C區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使用情況進行了走訪。智能回收機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回收機投放兩個月來,3臺機器回收各類可回收垃圾約5噸,在兩個月時間裡,向市民發出「環保紅包」4000餘元,越來越多市民加入到垃圾分類隊伍中,貴陽人的環保意識正在不斷提升。  A 「雙11」期間的紙殼不見了   11月20日12點,在花果園C區的一臺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前,市民王先生點開微信小程序,掃碼之後,將一袋塑料瓶放入機器,他的手機屏幕立馬顯示已收到0.31元。

花果園居民在操作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

「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很高,今年『雙11』期間,樓道裡連紙殼都看不到了。」提及回收機投放以來的變化,王先生說。  據了解,花果園C區共有一萬餘戶居民,今年9月至10月,花果園設置了3臺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該機器可回收紡織物、金屬、紙類、塑料4類垃圾,市民通過手機微信掃碼的方式,註冊登錄帳戶,機器對垃圾自動稱重後,便會立即向市民發出「紅包」。  「小區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環境衛生好了,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我們都很支持。」市民王女士說,小區裡裝上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後,她在家裡就提前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上班出門時順手就能將垃圾放進回收機,既能為環保做貢獻,又能獲得收益。  B 參與垃圾分類為環保出力  按《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到2019年底,全市創建8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2020年,全市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範圍達到90%以上。這些示範片區將以社區(鄉鎮)為單位,打造覆蓋居民小區和相關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運營方貴州邦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榮表示,自機器投放以來,他見證了小區居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例如喝奶茶,原來沒有回收機的時候,小區居民會把沒喝完的奶茶連著奶茶杯一起扔進垃圾桶,現在居民們學會了先把沒喝完的奶茶倒進廚餘回收桶裡,再把奶茶杯放入回收機中。」陳榮說,他還看見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扔垃圾,教孩子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一次,在智能回收機前,一位50歲左右的女士在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入回收機時,陳榮無意間看見這位女士在垃圾回收軟體中可提現的金額已經超過100元,便好奇地問這位女士為何不提現。她回答,她做垃圾分類回收是想為環保出份力,並不是為了紅包。對此,陳榮十分感動。  記者了解到,自3臺智能回收機投放以來,目前花果園C區已有2000餘人參與其中,累計回收紡織物、金屬、紙類、塑料約5噸,市民已提現的「紅包」金額已經達到了4000餘元。其中,中年人是參與垃圾分類的「主力軍」。  C 貴陽市民參與熱情高漲   「貴陽是全國文明城市,市民的環保意識很強,這為我們推廣垃圾分類提供了很大便利。」陳榮告訴記者,除了在花果園C區投放智能回收機外,公司在其他省份的城市也有投放。從前期運營的數據來看,貴陽市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度較高,無論從回收垃圾的數量、參與人數還是發出的「紅包」金額來看,貴陽的增量都非常大,超過了其他城市。

工作人員在演示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的操作方法

來源 貴陽日報

編輯 嚴莉莉

編審 胡瑩

相關焦點

  • 北京推廣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替代人工回收
    北京推廣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替代人工回收 來源: 中國環境報      日期:16.07.25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更加注重垃圾分類的效果,部分居民小區的分類垃圾箱將陸續升級。今年內,3000臺新型密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將進駐1000個社區,逐步替代人工回收。  在北京市西城區玉廊東園小區,就有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 東陵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廠家供應
    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我國不完善的塑料回收產業鏈條帶來的嚴重二次汙染,這個問題已經被和行業所認識並高度重視。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南京強制分類在即,新街口商圈垃圾分類將如何做?
    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黃山介紹,今年以來,新街口商圈的垃圾分類工作效果顯著,成立了商圈垃圾分類自治聯盟,利用核心區20餘塊電子大屏宣傳陣地播放垃圾分類公益宣傳800餘頻次,組織城市治理、垃圾分類志願者300餘人次,發放了指導宣傳冊4500餘份。
  • 一年多回收垃圾9523公斤,昆明市官渡區智能「小黃狗」變廢為寶受歡迎
    12月8日上午,居民陸瑞徑直來到「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前,拿出手機對著屏幕掃碼,快速選擇回收類型後,「小黃狗」立即張開「紙類回收」的「大口」。陸瑞敏捷地把準備好的紙板投進去,「三下五除二」就獲得了「小黃狗」回饋的1.18元環保金。「『小黃狗』不僅智能環保,還能變廢為寶,效益看得見。」
  • 探訪上海高校社區快遞垃圾循環利用 智能回收機吃緊
    今年「雙11」期間快遞包裹有望突破22.5億件,記者實地探訪高校、社區快遞垃圾循環利用  緊盯智能回收機信息,扔垃圾像搶購爆款商品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雙11」快遞包裹數量巨大。隨之而來的,是快遞包裝垃圾快速增加帶來的嚴峻挑戰。  快遞井噴,垃圾「圍城」,如何應對?楊浦區江灣翰林小區居民在智能回收機前投放快遞包裝。 陳璽撼 攝  稍慢一點回收機就塞滿了  楊浦區約1500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在「雙11」後不同程度地出現加速滿倉的狀況。
  • 垃圾分類智能化,咱宿遷老百姓分類賺錢兩不耽誤
    從今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46個重點城市。雖然宿遷不在46個城市之中,但是垃圾分類工作刻不容緩。在宿城區就有5個小區已經開展智能垃圾分類,並且率先實施垃圾分類「四分法」。
  • 小蜜蜂智能回收助力常熟市東區鉑宮智能垃圾分類模式
    有了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市民垃圾分類將更精準、更輕鬆。4月19日,蘇州常熟市東區鉑宮首個【小蜜蜂智能回收機】啟用試點,標誌著該小區垃圾分類逐漸進入無人化、自助化的智能時代。前期,隨著浙江小蜜蜂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工作人員發現大部分地區,雖然垃圾分類後的其它垃圾由環衛工人每天收集,但可回收垃圾沒有專人進行回收;社區居民分類習慣養成後,其分類後的可回收物缺少輸出口,在樓道和公共區域堆積易產生安全隱患;也有社區間存在拾荒人員穿梭,不定時地去翻撿值錢的可回收物的情況,撿拾的過程造成路邊和垃圾桶邊常有散落的垃圾。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
  • 一個空瓶換一個口罩,飲料瓶回收機走上申城街頭
    圖說:智能回收機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點擊屏幕右下角的「瓶子」,根據提示將脈動空飲料瓶的條形碼朝上,放入右側的小圓口裡,塑料空瓶就會很快被「吸入」。掃一掃隨後出現的二維碼,一個空瓶便可以兌換一隻口罩。
  • 環縣垃圾智能回收機生產廠家
    垃圾智能回收機我國不完善的塑料回收產業鏈條帶來的嚴重二次汙染,這個問題已經被和行業所認識並高度重視。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你是什麼垃圾」「我太難了」……楊浦區發布垃圾分類微信表情包
    從生活中常用的「hello」「哈哈哈」「我太難了」到垃圾分類專屬用語「你是什麼垃圾」「回家扔垃圾啦」等應有盡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即將滿1年,楊浦區綠化市容局聯合愛回收公司以智能回收機外觀造型為靈感,設計發布了一款擬人化且具有親和力的IP形象——「咕機」。記者獲悉,楊浦區從2018年開始實行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截止目前,一千多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已覆蓋近600個小區,受疫情影響前,日均回收可回收物超過120噸。
  • 環保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
    本周跟蹤研究  《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落地該《意見》明確了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其他地級城市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機制的工作目標,力爭再用5年後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 清運滯後居民難投放,頻現故障報修已多時,智能垃圾回收機險些成垃圾
    去年開始,一種智能垃圾回收機陸續走進不少小區,黃色的箱體、醒目的顯示屏、自動開關的回收門以及「智能環保、變廢為寶」的宣傳語,迅速吸引了眾多居民的關注。同時,它以廢品換現金的變現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分類投放樹新風,文明環保愛家園」——2020年瀋陽市垃圾分類
    》要求,加速推進瀋北新區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打造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培養師生的生活垃圾分類習慣,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6月30日下午,由瀋陽市文明辦、瀋陽市教育局、瀋陽市生活垃圾分類辦主辦,瀋北新區教育局、瀋陽師範大學瀋北附屬小學承辦的「分類投放樹新風,文明環保愛家園」2020
  • 合力聯動 有機融合 系統推進——哈爾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側記
    今年6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召開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推進會議,這意味著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試點階段轉向全面實施階段。黨建引領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推進會議召開後,市委組織部發出「致全市黨員幹部的公開信」,並推送到
  •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 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17年年底,團隊向同學眾籌了4萬元,又從各自父母那裡「借」了6萬元,湊了10萬餘元,研發製作了第一批60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只需關注「葉子再生」微信公眾號,進入小程序註冊登錄,投放前掃描箱體上的二維碼,將可回收垃圾放入回收箱,後臺就會根據投遞重量積分到用戶小程序中,積分可用於兌換生活用品。
  • 「粵能環保」深耕垃圾分類藍海市場,提供智能垃圾分類系統解決方案
    距離上海實施垃圾管理條例已一年有餘,而包括北京在內的其他多個城市垃圾分類工作也在悄然提速。我國垃圾分類處理產業,真正站到了「風口」之上,近期,成立於2017年的垃圾回收科技企業粵能環保今年再次宣布獲得數千萬元投資,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用最好的用戶體驗改變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粵能環保創始人兼CEO羅惠軍在剛接受採訪時就向創業邦強調了其公司願景。
  • 理工男放棄保研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用化妝品空瓶換綠色能量 首批空瓶智能回收機落地銀泰百貨
    12月28日,「00後商場排隊扔垃圾成一景」的路人視頻在微博上熱傳,「我在上海的朋友都羨慕我了,用完的化妝品空瓶還能換綠色能量。」00後小袁看到媒體報導,特意跑來杭州武林銀泰的智能空瓶回收機體驗空瓶是怎麼變廢為寶的。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廣州小區出現了智能化回收設備,居民們開始習慣通過掃碼扔垃圾來積攢環保金,實現資源回收利用;在海珠區的素社街道,綠化垃圾有專門的收集存放室,源頭減少露天堆放擾民情況;環衛收運系統與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已成為廣州垃圾分類的特色模式之一;廣州目前運營7個垃圾焚燒電廠,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5540噸/日……近年來,廣州持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