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電信詐騙案件數量不斷攀升,為什麼在如此濃厚的反詐騙宣傳氛圍中,依舊有這麼多的受害者出現?就拉薩而言,哪些人群是比較容易遭遇網絡電信詐騙的群體?人們該如何提高防範電信詐騙的意識?為此,記者專訪了拉薩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趙述成。
從兼職刷單詐騙來看,比較容易遭遇詐騙的群體是學生和家庭主婦,犯罪分子往往打著「低投入、高回報」的幌子,利用受害人想要兼職賺錢的心理,通過QQ群、微信群、兼職平臺、找工作網站等方式發布兼職信息。
防騙口訣:求職者不要相信網絡上「高佣金」「先墊付」等兼職工作,不要輕信未註明固定電話和辦公地點的招工廣告。
從網上貸款類詐騙來看,較容易遭遇詐騙的群體是外來務工人員和經商人員,犯罪分子打著「額度高、手續簡單、到帳快」等幌子,受害人往往因為臨時資金短缺和資金周轉需求遭遇詐騙。
防騙口訣:網上貸款無需匯款,詢問存款的均是詐騙;凡是索要銀行卡和簡訊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從殺豬盤(網上誘導投資類詐騙)來看,這類詐騙手段較容易遭遇詐騙的群體是婚姻生活質量不高的大齡女士,犯罪分子慣用的手段就是通過「陌陌、QQ、微信」等當下比較熱門的聊天軟體聯繫受害人,利用受害人迫切需要關心和「愛」的心理狀態,慢慢打開其防線後,以願意帶其賺錢為幌子實施詐騙。
防騙口訣:網絡交友,不貪心不輕信。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民警向行人發放「反詐」宣傳單
從冒充客服理賠類詐騙來看,較容易遭遇詐騙的群體是企事業單位人員,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網購買家信息及快遞信息後,冒充快遞公司客服謊稱受害人快遞丟失可進行經濟賠償或者冒充商家客服聯繫買家謊稱網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可給予受害人退貨退款,或以受害人操作失誤會對其銀行卡自動扣款,需要受害人取消為由,運用一環扣一環的話術誘導消費者按照其要求提供帳戶內餘額,最終要求受害人進行小額轉帳、大額轉帳、貸款等。
防騙口訣:如接到自稱客服的來電,要求辦理「退款」「理賠」等手續,不要輕信,應撥打官方客服電話諮詢核實;切莫輕易點擊連結,填寫個人相關信息;切勿告知他人驗證碼。
從冒充領導熟人詐騙來看,較容易遭遇詐騙的群體是會計和財務類職業人員,騙子利用員工敬畏上司,不敢冒昧跟領導核實信息的心理,通過微信、QQ附近人等功能潛入一些公司的內部群,藉助群裡的聊天記錄,判斷群成員身份,然後冒充領導對員工實施有針對性的詐騙。
防騙口訣:在電話、網絡聊天、簡訊溝通中,凡是涉及借錢、匯款等問題時,一定要核實對方身份,第一時間撥打對方常用聯繫電話號碼,或者用視頻聊天確認後再做決定。
此外,在網絡電信詐騙中冒充公檢法實施詐騙,冒充軍警以介紹工程為名詐騙的現象也較多,廣大市民要提高警惕。甄別冒充公檢法詐騙要注意,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製作筆錄;拘捕(留)證件由警方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微信、QQ等方式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公檢法機關設立的所謂「安全帳戶」,也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轉帳匯款。甄別冒充軍警以介紹工程為名詐騙,商家、個體經營者在接到此類信息後,應及時核實信息是否準確,不要盲目打款,以免追悔莫及。
從受害者群體的分析不難看出,打擊治理網絡詐騙,不能只依靠公安機關的打擊治理,更需要我們自身有充分的知識和信息識破詐騙迷局,提高反詐意識,形成綜合施治的合力。(文/圖 西藏商報記者 白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