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2020-12-22 百家號

專注水產養殖,話說適用方法。

文章嚴謹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因為海水裡含鹽份過高,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無法直接依靠海水生存,必須「海水淡化」後才能飲用,而所謂的「海水淡化」其實質是把其中的鹽份搞掉出去,變為適合人類飲用的水,這個時候的水就應該叫"淡水"了。而海裡的魚類千千萬,而且生活得很好,但是,淡水裡的魚如果丟進海裡,那它們又會像我們人類一樣"生不如死"。

魚類"滲透壓"

問題出現了!拋開我們人類不說,同樣是魚,海水魚可以在海水中遨遊生活而淡水魚卻又不行?另外,我們在防治魚病時也會使用含鹽的鹽水,養殖對蝦等海水動物時還會採用"海水淡化」後的苗種。其實,這些事例其中都涉及到水和鹽的「滲透壓」原理。

所謂魚類"滲透壓"是指因鹽份濃度差異而發生的"水之出入"而言。通常,生物體內鹽份濃度與體外的鹽份濃度有差異時,水就自濃度低的一方流進濃度高的一方,即體內鹽份濃度高則水會滲透進來,體內鹽份濃度低則水會自體內滲透流出。棲息於淡水的淡水魚是屬於前者,棲息於海水的海水魚是屬於後者。對於淡水魚而言,外環境的水經常會滲入體內,此時,水與水中的不潔物質就可能會一齊滲進魚體內,據說這就是常說「淡水魚比海水魚更有泥土味」的原因。

海水魚的水鹽平衡 (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所有生物都經受不住高鹽份海水的,海水魚要想在海水裡生存,也得需要大部分淡水來支持生命的生存,由此,海水動物們便利用自己身體上特有的細胞半滲透黏膜脫鹽淡化海水,它們身體的口腔膜、內腔膜和表皮膜等細胞膜都是「海水淡化器」。它們喝進海水後,首先在口腔內通過吸氣不斷增壓,壓力差迫使一部分水滲過黏膜進入機體內。而大部分鹽則被阻隔在口腔內,可隨水流經鰓裂或排洩道排到體外。這就是海水魚的「海水淡化器」

淡水魚的滲透作用

濃度低的水會往濃度高的水滲透,謂之滲透作用或者滲透過程,也就是說,鹽度含量低的淡水會滲透至鹽度含量較高的水中。正常情況下,淡水魚體內的含鹽量均比淡水的含鹽量要高,因此,水大多會往魚體裡進行滲透,淡水會一直滲透進入魚體中,因此,淡水魚是不需要喝水的。不但如此,淡水魚為了機體平衡,也會將滲入體內過多的水份藉由鰓或尿液排洩出去,此外,體表的粘液也會阻止過多的水進入體內。

魚是通過滲透壓調節來控制體內的鹽水平衡。由於滲透壓的作用,水會通過魚的體表進入魚的體內,最終由腎臟代謝成尿液排出體外。平時,魚是通過鰓和食物來補充電解質來維持體內滲透壓。滲透壓不是隨便可以改變的,養魚也不是醃臘肉或醃鹹魚,鹽加多了也會"脫水",醃製後的臘肉或者鹹魚就是脫水後的產物。

滲透與反滲透原理 (圖片來自網絡)

正常的水體中鹽的濃度是很低的(滲透壓很低),而魚的體液鹽濃度通常為0.5%,這就意味著魚的體液會不斷的流向滲透壓相對低一些的水中,如果是這樣繼續下去,魚就會脫水而亡。在正常情況下,魚兒通過鰓的運動來吸收水中的鹽分,當水的濃度高於0.5%的時候,魚兒就會通過腎臟把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排尿),使其滲透壓與外界相近,使水的鹽分與魚兒體內的鹽分接近,則水就不會滲透進魚兒的體內,也叫生理平衡。讓魚體水份維持均衡狀態的功能,叫做「滲透壓調整功能」。

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我們用食鹽治療魚病時,水中加鹽增加了氯化鈉濃度,就跟人補充生理鹽水一樣,可以理解為:淡水中的鹽分本來就很低,滲透壓也很低,魚正常的滲透壓是0.5%,所以水中增加鹽分後會滲透進魚體內。

用食鹽治療魚病,它的機理和作用是:一是讓滋生在魚體表的病原體首當其衝"脫水"至死,二是用了鹽水後,由於滲透壓原理使魚體內過多的水分就會流向體外,保持體內外滲透壓平衡。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魚體機能將會逐漸恢復,再配合一些藥物治療,效果自然更好,這是食鹽防治魚病的核心

食鹽水的殺滅作用

對於病魚來講,如果體表受到感染或者黏膜層受到破壞(魚受傷),水就會從薄弱處滲透進去,也許一些病菌就會"搭車"而入。為了維持魚體平衡,魚就會大量分泌粘液,並且鰓跟腎臟也會超負荷運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魚體免疫力和體力急速下降,最終染病衰弱而死。

鹽可以通過浸浴潑灑法改變病原體的或其附著生物的滲透壓,使其失去生理平衡脫落、死亡。鹽是通過滲透壓起作用,那麼如何殺死病原菌或寄生蟲呢?這就要講到細胞了。由於細菌是單細胞或幾個細胞組成,當外部的滲透壓高的時候,細菌就會失去水分(細胞絕大部分是水),大量脫水後必然導致死亡,有些黴菌和寄生蟲類也和細菌類似,在滲透壓的作用下脫水而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報導病毒性魚病就不能用此方法治療,其原因即:病毒沒有細胞質,所以滲透壓對病毒無效。

食鹽防治魚病的用量

鹽的濃度只有當達到0.3%—0.5%時,才能起到調節滲透壓的作用,全池潑灑可以參照這個濃度。另外,用鹽過量會造成過度滲透壓,反而會導致魚兒對魚病的抵禦能力下降。當鹽濃度超過1%以上至5%(浸泡濃度)時,即使是短時間的浸泡,也可能會讓魚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對鹽量的把握要慎重。

藥浴浸泡:食鹽防治魚病以藥浴浸泡為主,短時間浸泡濃度為1-5%,與海水鹽份濃度略同或稍高一點,最低為0.5%,藥浴時間為5~15分鐘程度,時間過久則魚類會死去。要施行藥浴時,必須考慮魚類的健康狀況來調整藥浴時間。

苗種運輸:魚苗和苗種經常在運輸後死亡,這是由於操作過程中的驚恐、不適的生理應激壓力而促成。同時,魚體受到諸如粘度破壞、體傷、掙扎等傷害,並且此時的魚體內會失去過多的鹽分,使得魚難以平衡滲透壓。此外,由於傷口開裂造成的機體(疼痛)壓力,在運輸時魚類又總是保持高密度,血液中皮質醇水平也會增加。為克服這一系列的強烈生理反應,在運輸前運輸之中,可以使用 0.3%—0.8%的低濃度鹽水中暫養運輸,增加水體鹽的濃度,將限制魚的滲透壓不平衡的能量消耗,以幫助魚類平衡滲透壓,並藉機殺滅病原體。

1.浸泡法。

浸洗法是在一定的容器內,配以較高的藥物濃度,用較短的時間,強制魚類受藥,從而殺滅魚體表或鰓部的病原體。濃度和浸洗時間可視魚的體質、水溫等狀況適當增減。

苗种放養前,用2.5%鹽水浸洗10~15分鐘或用5%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對魚體進行消毒,以防止將病原體帶入池中,同時還可增強魚的抗病能力,提高魚種成活率。

用2%的鹽與3%的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分鐘,可治療松鱗病、水黴病。

用2%鹽水溶液浸洗魚體1.0~20分鐘,可防治紅線蟲病。

用1%~2%的鹽水浸洗病魚2~8分鐘,可防治車輪蟲病

用3%~4%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可治療魚的水黴病、爛鰓病、赤皮病。

用2.5%鹽水浸洗病魚20分鐘,可治療魚的口絲蟲病。

用2%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可治療魚的斜管蟲病。

用3%鹽水或用2%鹽水與3%小蘇打混合液給病魚浸洗10~15分鐘,可防治鯉魚的豎鱗病。

用7%鹽水浸洗(水溫15℃時)5~10分鐘,可治療親魚水黴病

用5%鹽溶液浸洗魚體5分鐘,可防治指環蟲病。

用3%鹽水浸洗病魚10~20分鐘或用2%鹽水洗浴病魚30分鐘,可治療鯉嗜子宮線蟲病。

用3%鹽水浸洗魚體2分鐘左右,可防治白頭、白嘴病。

用2%~4%鹽水浸洗魚體4~5分鐘,可防治水黴、車輪蟲等引起的皮膚病、鰓病等

用1%~3%的鹽水溶液,浸洗產卵魚巢10分鐘,對水黴病有防治效果

用5%的鹽水浸洗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的苗種和產後的親魚,可預防傷口出血潰爛和感染黴菌。

用3.5%鹽水和1.5%硫酸鎂浸洗,水溫20℃浸洗15分鐘,可防治小瓜蟲。

用1/50000硫酸銅和同濃度的硫酸鎂,另加1%的鹽混合液浸洗病魚20~30分鐘可殺死小瓜蟲(白點病)。

用2.5%食鹽水浸洗15~20分鐘,可防治赤皮病。

2.全池潑灑法。

每畝用食鹽5~10 公斤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1~2 天,可以預防氣泡病。

每畝用食鹽10公斤加上黃泥10公斤後化水全池遍灑,可以減輕魚類浮頭。

用食鹽10~15公斤溶水潑灑,可防治白頭白嘴病和車輪蟲病。

用食鹽和小蘇打各50克/立方米水體,可防治松鱗病、水黴病。又據:每畝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鹽5斤加小蘇打5斤混合潑灑,可以重複使用一次,據說此合劑對防治水黴菌效果很好。

3.內服法。

用於添加在飼料中作為誘食劑,刺激魚兒食慾增強。但大多數還是用於藥餌投喂。

治療腸炎或爛鰓病的藥餌中,拌入適量食鹽,通常為20-30克/公斤飼料,可提高藥餌的治療效果。

每100公斤魚用食鹽、大蒜各0.5公斤做成藥餌,連餵7天為一療程,可防治爛鰓病、腸炎等。

每100公斤草魚用大蒜頭2公斤,先剝去皮、搗爛,再加入10公斤米糠、1公斤麵粉、1公斤食鹽,攪拌均勻後,每天投餵1次,連用5 天,可防治"老三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和腸炎病。#水產養殖#

(綜合編修:劉文俊)

(備註:本文原創劉文俊,內容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於網絡資料,如有異見告之即改或刪)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相關焦點

  • 對滲透、滲透作用和滲透壓的理解
    對滲透作用的理解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只要在半透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就會出現滲透作用;另一種是只要有水進出半透膜,就存在滲透作用。對滲透作用的理解哪種是正確的?下面選看考試真題(有老師認為此題有錯誤)。
  • 人體內環境的滲透壓及其影響因素
    1溶液滲透壓的概念所謂溶液滲透壓,簡單地說,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溶液滲透壓的大小隻與單位體積中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個數有關,溶質微粒越多,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高;反過來,溶質微粒越少,溶液滲透壓越低。
  • 食鹽在水產養殖中八種用法,全知道的人可不多,你是其中一個?
    (食鹽滲透壓功能圖解)接著,講述食鹽在水產養殖中的8種用法。【用法用量】(1)防治爛病、白頭白嘴病、赤皮病、豎鱗病等,可使用1.0%~3.0%氯化鈉水溶液浸浴淡水魚5.0~20.0min,其浸浴時間長短主要隨水溫高低而定。(2)使用0.5%~0.7%氯化鈉水進行全池遍酒防治魚類爛鰓病、爛尾病、體表潰瘍病。
  • 尿滲透壓能預測腎病進展,查一下可能挽救腎功能
    慢性腎病最常見的病變無非兩種:不是腎小球病了,就是腎小管病了。這兩種病變的治療方式大相逕庭。 腎小球病,往往會出現很多尿蛋白。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腎小管發生了病變?腎穿刺活檢是一個方法。還有一個常被人忽視的指標可以判斷:尿滲透壓測定。
  • 【二輪複習】絕對高頻微專題-物質跨膜/滲透壓
    >2、滲透壓的種類3、滲透壓與生理鹽水4、滲透壓與水鹽平衡調節5、滲透壓與組織水腫--1、滲透壓的概念及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什麼--由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例1.(2017年新課標Ⅰ卷,31)血漿滲透壓可分為膠體滲透壓和晶體滲透壓,其中,由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由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回答下列問題:(1)某種疾病導致人體血漿蛋白含量顯著降低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由_______進入組織液,可引起組織水腫等。
  • 中考生物考試知識考點:血漿滲透壓
    1.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具有吸取水分透過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於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不同,因而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表現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體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對一些無機離子如Na+、Ca2+等大多嚴格控制,不易過。這就造成細胞膜兩側溶液的滲透壓梯度,從而導致滲透現象的產生。
  • 滲透壓的物理本質是什麼?
    根據範氏定律,滲透壓與溶液的濃度和溫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數就是氣體狀態方程式中的常數 R,並據此導出了範氏滲透壓公式。不過,範氏滲透壓公式只能近似用於理想稀溶液,而隨著溶液濃度的漸漸增大,計算值就會越來越偏離實際值,這就導致用範氏滲透壓公式來解釋滲透過程,仍有很多難以自圓其說之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客觀上還存在一個能從本質上解釋滲透過程的科學概念尚未被我們抽象出來。
  • 2019中考生物考試知識考點:血漿滲透壓
    1.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具有吸取水分透過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於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不同,因而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表現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體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對一些無機離子如Na+、Ca2+等大多嚴格控制,不易過。這就造成細胞膜兩側溶液的滲透壓梯度,從而導致滲透現象的產生。
  • 2020中考生物複習:血漿滲透壓形成及數值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生物複習:血漿滲透壓形成及數值,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血漿滲透壓形成及數值   血漿滲透壓由兩部分溶質所形成:一部分是血漿中的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體物質形成的血漿晶體滲透壓,另一部分是血漿蛋白等大分子物質所形成的血漿膠體滲透壓。
  • 有機酸抑菌與胞內滲透壓的提高
    不同有機酸抑菌機理不盡相同。 有機酸多為弱酸,其pKa各不相同,在溶液中存在解離和未解離狀態的平衡。隨著酸根離子不斷聚集,胞內滲透壓升高,因此細胞必須釋放帶負電荷的離子,如細菌 生長所必需的前體物質或輔助因子等以平衡升高的胞內滲透壓,從而抑制細菌正常生長代謝。研究發現,大腸桿菌在含8 mmol·L-1 乙酸的培養基生長時,胞內帶負電荷 的乙酸根離子濃度高達250mmol·L-1,細胞通過釋放帶負電荷的穀氨酸根來降低胞內滲透壓,使胞內穀氨酸根濃度比對照低80%,導致大腸桿菌生長速率減半。
  • 高滲透壓嬰兒配方粉對嬰兒健康的影響
    什麼是滲透壓呢?  滲透壓為維持只允許溶劑通過的膜所隔開的溶液與純溶劑之間的滲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額壓力。生理學上滲透壓主要分為兩類: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維持晶體滲透壓主要是氯化鈉、其次是碳酸氫鈉、葡萄糖、尿素、胺基酸等;產生膠體滲透壓的物質主要為蛋白質、肽等高分子膠體物質。血液滲透壓主要受上述兩類物質所產生滲透壓的影響。
  • 2020年中考生物考試知識考點:血漿滲透壓
    1.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具有吸取水分透過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於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不同,因而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表現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體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對一些無機離子如Na+、Ca2+等大多嚴格控制,不易過。
  • 【考點速遞】生理學部分——血漿滲透壓
    C.α2-球蛋白D.清(白)蛋白E.γ-球蛋白☆答案和解析見本文最後【考點分析】血漿晶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滲透壓正常值298.7mOsm/(kg·H2O)1.3mOsm/(kg·H2O——記憶:①「晶體」是透明的,所以「晶體」滲透壓是由「亮晶晶」的「NaCl」產生的。
  • 醫療衛生招聘重點:生理學之滲透壓相關知識點總結
    」的直接考察並不多,但是考試中很多其他的內容都涉及到了「滲透壓」的相關知識點,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學好滲透壓的相關知識點是學好其他內容的基礎,現就滲透壓的相關知識點總結歸納如下:  1.滲透壓的分類  生理學中明確講到滲透壓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 2019中考生物複習資料: 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具有吸取水分透過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於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不同,因而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表現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體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對一些無機離子如Na+、Ca2+等大多嚴格控制,不易過。
  • 反滲透水處理的工作原理及優點
    反滲透水處理的工作原理:反滲透技術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 近30年來,反滲透、電滲析,超過濾和膜過濾已進入工業應用,發展很快,在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中、食品、醫藥工業中,通常將反滲透作為高純水製備中的脫鹽,超過濾則多作為制水系統的後處理,膜過濾則用於水處理的預處理和後處理,用於過濾微粒和細菌。
  • 魚缸裡放鹽真的好嗎?有什麼壞處嗎?我們養魚該如何用鹽?
    魚缸裡放鹽有壞處嗎?魚缸裡放鹽,肯定是有好處的。魚缸加鹽一直是新老魚友們常常用於魚缸預防魚病和輔助治療魚病的做法,魚病早期往往還有奇效。首先要明確一點:魚缸加鹽並不能直接給魚治病,但是可以間接治病。魚友們往魚缸加鹽,目的是為了調節魚缸水的滲透壓。
  • 原生質體培養和再生滲透壓穩定劑變化
    原生質體分離時主要應考慮取材、酶的種類、純度、酶液的滲透壓、酶解時間、溫度等。生長旺盛、生命力強的組織和細胞是獲得高活力原生質體的關鍵,並影響著原生質體的複壁、分裂、愈傷組織形成乃至植株再生。用於原生質體分離的植物外植體有葉片、葉柄、莖尖、根、子葉、莖段、胚、愈傷組織、懸浮培養物、原球莖、花瓣和葉表皮等。葉肉細胞是常用的材料,葉片很易獲得而且能充分供應。取材時,一般用剛展開的幼嫩葉片。
  • 2015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生理學之滲透壓相關知識點總結
    2015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生理學之滲透壓相關知識點總結 1.滲透壓的分類生理學中明確講到滲透壓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 淡水魚不是海水魚,魚缸裡沒鹽就活不了,往魚缸裡下鹽也需要技巧
    因為我們剛開始飼養觀賞魚,對於觀賞魚疾病的判斷和藥物的選擇以及用量上,根本就難以掌握,所以說在我們遭遇了觀賞魚疾病的時候,養魚老道倒是提倡新魚友們儘量去使用老三樣調理,也就是換水、升溫、下鹽,所以這其中就牽扯到了需要下鹽的問題。至少我們新魚友往魚缸裡下鹽,它不至於藥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