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今年糧食總產量達1089.4億斤,連續7年超千億斤

2020-12-25 中國生物技術網

山東發布微信公眾號12月16日消息,「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農業農村加快發展、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的重要歷史時期。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一是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棉花生產保護區5650萬畝。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6113萬畝。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比上年增加18億斤,佔全國增量的16%,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貫徹落實中央「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的指示要求,堅持非洲豬瘟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兩手抓,生豬存欄在全國率先實現止跌企穩,自去年8月份以來連續平穩回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生豬存欄量達到2623萬頭,恢復到2017年的86%,預計明年年底恢復到常年水平。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花生產量分別佔到全國9%、10%、11%、13%和16%,穩居全國前列,「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二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2019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56%,高於全國5.36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85%,高於全國近17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迅速,家庭農場達到8.28萬家,農民合作社22.41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共有13.6萬家,今年全省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預計超過1.5億畝次。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首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濰坊。農產品出口逆勢上揚,截至10月,出口額1020.9億元,同比增長4%。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持續深入,2019年,全省農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規模分別達到196.3億元和357.4億元,多元開放的農業對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三是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19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75元,較2015年增長37.5%,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由2015年的2.44:1縮小到2019年的2.38:1,低於全國2.64:1的平均水平。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對農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撐。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過萬家,創建壽光蔬菜、煙臺蘋果兩大千億級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4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省級5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59個,省級以上田園綜合體46個,初步構建起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產業園體系,產業融合發展載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日趨完善,帶動農民增收能力顯著增強。

四是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紮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系列戰役,全省農村清理生活垃圾1200多萬噸,村容村貌發生較大改觀。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一類地區農村改廁覆蓋率達到90%以上。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95%以上,完成生活汙水治理的行政村達到30%以上,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4.7%、20.53%,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9.8%,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6%,農膜回收率達到89.4%,提前完成國家規定的任務目標。

五是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99.86%的村(組)完成成員身份確認,99.75%的村(組)成立了新的集體經濟組織並完成登記賦碼,99.55%村(組)完成股權證書發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890.4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42.3%。推進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確定了濟南市長清區等28個縣(市、區)進行先行先試。紮實推進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實現交易額247.7億元。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日益完善,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斷強化。加大農業保險改革力度,2019年,全省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到33.58億元,提供風險保障800多億元,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承保覆蓋率達到75%以上。

回顧「十三五」時期我省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農業農村農民的任何事情,必須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政治優勢轉化為重農強農行動優勢;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順應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健康有序推進農村各項事業;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緊緊依靠農民群眾這一主體力量;必須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總抓手,聚焦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激活鄉村各類資源要素,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山東省糧食總產量達1089.4億斤 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
    16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山東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比上年增加18億斤,佔全國增量的16%,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比上年增加18億斤,佔全國增量的16%,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
  • 今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 山東糧食產量連續7年超千億斤
    記者20日從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比上年增加18億斤,佔全國增量的16%,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記者在山東博興縣呂藝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看到,往日淤泥堆積、河道狹窄的狀況已不復存在,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溝渠又深又寬,道路兩側還種有海棠和白蠟樹。近年來,山東多地通過水、土、田、林、路等綜合治理,一批中低產田變成高產穩產田。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6113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
  • 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山東今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 比上...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 記者12月16日上午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89.4億斤,比上年增加18億斤,佔全國增量的16%,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雲介紹,山東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棉花生產保護區5650萬畝。
  •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糧食單產增加0.9公斤,增長0.2%。(人民日報記者劉志強)
  •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
    來源:證券日報網 蘇詩鈺本報記者 蘇詩鈺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2019年增長0.9%
    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比上年增加778萬畝,增長4.7%。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2020年,全國薯類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加103萬畝,增長1.0%。
  • 河南糧食總產量首次超過1350億斤
    新華社鄭州12月14日電(記者韓朝陽、張浩然)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日前發布數據,經國家統計局核准,2020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6825.80萬噸(1365.16億斤),比2019年增加130.40萬噸(26.08億斤),增長1.9%。據悉,這是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第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並首次跨越1350億斤臺階。
  • 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央視網消息:國家統計局今天(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 糧食總產量7541萬噸!連續10年領跑全國
    糧食總產量7541萬噸!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 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 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總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陳煒偉、於文靜)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吉林省今年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700億斤|早間新聞匯
    1— 吉林省今年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700億斤11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60.6億斤,連續8年突破700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第五位;單產實現每畝892.4斤,全國排名第四位,比上年前進一位。
  • 豐收年!全年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那水稻、玉米、小麥還會漲價嗎?
    根據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的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2019年增加了113億斤,可以說,糧食保衛戰在水災、颱風、乾旱、蟲災的四重加持之下,依然打贏了!並且取得了糧食單產每畝增加0.9公斤的目標。
  • 農業部解讀糧食產量八連增:邁上11000億斤新臺階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1424億斤,這意味著邁上了11000億斤的新臺階。再創新高的糧食產量如何構成?好形勢是怎麼獲得的?明年糧食生產前景如何?4日,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 2020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分析
    總產量66949萬噸(13390億斤),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比上年增加778萬畝,增長4.7%。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2020年,全國薯類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加103萬畝,增長1.0%。
  • 2020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10日解讀糧食生產情況時指出,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糧食總產438.1億斤 生豬淨調出量超1000萬頭
    糧食總產438.1億斤 生豬淨調出量超1000萬頭 我省紮實推進糧食及生豬生產工作 發布時間:2019-09-02 08:51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統計局: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比去年增長0.9%
    中新網12月10日電 國家統計局10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糧食產量數據。數據顯示,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13390億斤),比2019年增加565萬噸(113億斤),增長0.9%。根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如下:一、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頃(1056萬畝),增長0.6%。其中穀物播種面積97964千公頃(146946萬畝),比2019年增加117千公頃(176萬畝),增長0.1%。
  • 雲南糧食連續15年豐收 人均糧食產量達349.5公斤
    新華社昆明1月28日電(記者 浦超)雲南省統計部門提供的訊息表明,雲南省2008年糧食總產量1588萬噸,比上一年增產42萬噸,由此雲南省糧食已經連續15年豐收,人均糧食產量達到349.5公斤。    多年來,雲南省一直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來抓。
  • 十七連豐 我省糧食產量7541萬噸糧食總產量約佔全國十分之一,商品...
    本報訊(記者 王辛娜)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6949萬噸(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565萬噸(113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6.5億噸(1.3萬億斤)以上。黑龍江省今年糧食產量7541萬噸,比2019年增加近40萬噸,實現十七連豐,連續10年領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