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運時
虎踞龍蹯的南京城,處處呈現出非凡的氣象,不用說氤氳著王者之氣的紫金山、明孝陵,也無須渲染肅穆巍峨的中山陵,光是那一條從歷史深處流淌而來的秦淮河,就不知承載了多少歷史文化的餘脈,至今仍生生不息。十裡秦淮,金粉樓臺,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了一副如夢如幻的勝景奇觀,恐怕是最能代表六朝古都,繁華金陵的處所了。然而,雞年春節來到石頭城,倘若不遊冶一番夜色中的秦淮河,觀賞一番秦淮燈會,憑弔感懷這千古風流,那麼當引為平生憾事------幸好遊歷者是不會錯過如此良機的!
秦淮燈會是流傳於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主要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秦淮燈會源遠流長,在南朝即出現,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歷來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一派熱鬧景象。明初以來,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六朝時,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就是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南宋以降,儒學鼎盛,江南貢院的建成,遂成為古代最大的科舉試場,秦淮於是一舉奠定了江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如今,位於秦淮河北岸的夫子廟猶在,這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算來已歷千年。孔廟至今香火不絕,文化氣息濃厚,堪稱十裡秦淮的心臟地帶,當然也是如今秦淮燈會的主會場。與之相輝映的,則是貢院的標誌性建築明遠樓,樓高三層,呈四方形,飛簷出甍,四面皆窗.,「明遠」出自《大學》」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寓意,是當年江南」明經取士,為國求賢」的所在。夫子廟和貢院的古建築群,再加上周邊明清風格的茶樓、酒肆、店鋪、客棧,均古色古香,秦淮舊景呼之欲出。
在欣賞秦淮燈會之際,順路拜謁孔廟,瞻仰貢院固然不失為追思懷古之舉,但尋訪秦淮河畔的文化遺蹟,卻更令人欣悅。「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往尋常百姓家。」這首膾炙人口的綺麗詩篇,居然可以在此一一踏訪印證,仿佛時空於斯時斯地交錯重疊,頓時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烏衣巷在夫子廟文德橋以南,其實早已隨著頻仍的戰亂和歲月的滄桑淪為廢墟了,但你偏偏可以看到一棟石砌木質的建築,竟然命名為「王謝古居」,門牌地址赫然標明是「烏衣巷9號」,不免由衷地感到時間的無情與溫情。夕陽殘照,漫步古巷,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恍若置身於千百年前,不時地遇到詩文中的名人住所,歷史遺址不期而遇。比如當年王獻之迎接愛妾的「桃葉渡」,《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媚香樓」,還有明代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瞻園」,李白筆下「二水中分白鷺洲」的白鷺洲……名勝紛至沓來,你一邊驚喜一邊惶惑,許多熟悉的詩文立刻變得更加清晰和有份量,不禁為秦淮河的千古風流蘊藉之名不虛傳而暗自嘆賞。
然而,新春之時,秦淮的魅力之源仍然在於水上,在於燈彩。尤其是夜幕降臨之後,秦淮河才真正展現出她那最旖旎也最神秘、最華麗也最風塵、最真切也最飄渺的一面。其實,歷經千載,河水已難稱清冽,反而呈現出墨綠墨綠的色澤,頗為沉重滯澀,似乎連蕩起幾道波紋也挾帶著歷史的重量而頗為費勁,但是河水流經夫子廟、得月樓、文德橋、秦淮人家以及長廊之間,不知怎麼的就顯出了美感。從南朝肇始,此地就是名門望族聚居之所。從新春到元宵,酒家林立、夜夜笙歌、燈火樓臺、繁華豪奢,堪稱「江南錦繡之地,金陵風雅之藪」,可見秦淮燈會之歷史悠久、阜盛隆重。這種格局迄今並無大的改變,兩岸茶樓酒店鱗次櫛比,仍不失「十裡珠簾」的韻致。「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這是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摹的秦淮河畔的兩岸風光實錄,今天的秦淮人家仍然保留著古韻遺風,小樓築於水岸,從院落的背街一面或是可憑欄的亭臺,便可以最近距離地親近秦淮河。但是這裡與一般的江南水鄉的特質又大異其趣,既有小橋流水的景致,卻又顯得大氣而豪闊,疏朗而悠遠。因此,在秦淮燈會正熱鬧的時候,尋一臨河佳處,或啜酒品茗,或行呤眺望,是最為相宜的。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月夜的秦淮河最是綺麗。如今,燈會更加鼎盛,燈彩更加異彩紛呈,著名的有「金雞吉祥」、「秦淮娃娃鬧春節」和「金雞報曉」,還有傳統作品「荷花燈」,無不栩栩如生。秦淮燈彩的扎裱技藝不斷提高,並推動了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民間藝術的發展。兩岸燈火依舊燦爛,而最富盛名的燈船則猶其令人讚嘆。河上的遊船畫舫,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燈彩,穿梭往來,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這是怎樣的一番盛況啊!正值元宵佳節,秦淮河上燃放萬盞花燈,華燈燦爛,這是何等的壯觀啊!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所描繪的夢幻一般的夜色,恐怕這一刻在許多人心目中得以重溫了。遙想當年,還有歌女名妓的輕歌曼舞,絲竹管弦,以及流連其間的騷客才人的風流繾綣,千古佳話。想來秦淮河該是寂寞的,因為曾經那麼多說不完的軼聞韻事,曾經湧現的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如今風流星散,都被雨打風吹去,只剩下滿河的燈彩依然璀璨。
2016年是秦淮燈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周年,同時,也是秦淮燈會舉辦30周年。越明年,我們在雞年春節再來夜泊秦淮,儘管已難盡情領略六朝煙月,金粉薈萃的況味,但如此良宵如此燈會,撫今追昔,在名篇佳句中尋味,在冥思動容之間懷想,隔了30多年歲月積痕與時空距離,卻仍然算得上一種風雅而獨特的緬懷與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