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酒中不言真君子,錢財分明大丈夫,是何意?蘊含老祖宗智慧

2020-12-11 小小嬴政

自古以來,關於什麼才是真正好男人、大丈夫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個時代對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看法。到了現在,農村開始出現一句新的諺語,是關於好男人和大丈夫的,那就是「酒中不言真君子,錢財分明大丈夫」。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在酒桌上雖然狂飲亂喝,但是從來不亂說話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而在錢的問題上是非分明的人才是大丈夫。這幾乎已經成為了評判一個男人是否值得信賴的唯一標準。

中國人喜歡喝酒是出了名的,每逢年節喜事,親朋好友就要聚在一起,點上幾個好菜,擺上幾瓶好酒,開懷暢飲,盡敘離別之情。可是酒桌上卻是最能分辨出男人品格的地方,有些人喝高了,就開始胡言亂語。把一些涉及到朋友間隱私的事情全部給抖了出來,讓朋友無比尷尬。

而有些人則冷眼旁觀,控制著自己的酒量,既不多飲,也不拒絕。喝得正到好處,不會發酒瘋,亂說話。這樣的人是真君子,跟這樣的人喝酒,越喝越帶勁。下次再有聚會,那些喝醉就亂說話的人是肯定不會再有人來請了。

如果說酒桌上喝酒還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好男人品格的話,那麼在錢財的問題上如果能夠做到是非分明的男人,那一定是真正的大丈夫。什麼叫錢財上的是非分明?應該是自己得到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如果不是自己該得的錢,一分都不能多拿。

有些人最後進了牢房,總是覺得不解,因為自己沒有拿別人錢呀。他是沒有拿別人錢,可是他家裡人拿了,並且得到了他的默許,這樣的男人顯然在錢的問題上是非不分,是一筆糊塗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通過自己辛苦得來的錢,花得多少都開心。但是通過非法渠道得來的錢,哪怕是花一分錢都會心裡不安。真正的大丈夫會把金錢看得很淡,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寧可自己少用點,少花點,也會儘可能去幫助別人。

他們不會佔別人一點小便宜,更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去出賣朋友。他們是真正心胸寬廣的好男人,真正當得起大丈夫的美譽了。所以說,農村俗語「酒中不言真君子,錢財分明大丈夫」體現的就是農村人心目中的兩種好男人。

當代社會,這樣的好男人顯然太少了,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追逐名利是人的本能,而能夠克服人性弱點的男人真正在世間少有。他們真的是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的好朋友,將來一旦你遇到了這樣的男人,千萬不要錯過,男人可以深交,當作知已,女人可以考慮託附終身,值得信賴。

即便是在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今天,商品意識已經被灌輸到了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這樣的農村俗語對於年輕人而言還是有相當的警示作用的。因為當代年輕人在交友或者戀愛時,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感,從而走上錯誤的道路。

相關焦點

  • 古語云「酒中不言真君子,錢財分明大丈夫」,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酒中不言真君子,錢財分明大丈夫」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講述了現實生活中的兩個人情冷暖的道理,即使是對現在我們來說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話所表示的含義。這句話的大意為:喝酒不胡言亂語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錢財上分得清清楚楚且公正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漢。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其實很簡單。比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酒宴,那些喝完酒就喜歡亂說話甚至大吵大鬧的人,沒有多少人會喜歡與這樣的人共處,相反那些即使是喝完酒仍然不會借著酒意放肆的人,往往是真君子。
  •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我們常常說,看一個人的酒品也能判斷出來這個人的人品,酒品好的人往往人品也差不到哪裡去。君子是古代人們對於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種美稱,尤其是那些有學問還有修養的高雅人士。由於君子的品德是被世人所承認和讚譽的,所以古人無一不以獲得君子的稱號為榮。可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夠或者這樣的榮耀。自古以來,大家對君子、還有大丈夫的判別就爭論不斷,大家總是各有各的看法。
  • 農村老話: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男人的行為準則
    農村老話: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男人的行為準則在農村,很多老頭老太太們都喜歡坐在一起聊天,在他們的交談過程中,往往都會冒出那麼幾句經典俗語。這經典的俗語說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老人們還告訴我們說,這裡面有大道理呢!
  • 老話說: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男人的行為準則
    老話說: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男人的行為準則,在理「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君子歷來倍受人們的追捧,當人們看到一個德行良好、品行端正的人的時候,往往會以「君子」來尊稱他。「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稱一個男子為為君子無疑是對他的極高的讚譽。大丈夫生不畏死,不以貧賤動其心智,不以富貴違背本心,言必行,行必果……古往今來,很多名人名志對於「君子、大丈夫」都有一些見解。
  • 俗語:「酒後不語真君子」,其實還有後半句,能夠做到才是好男人
    在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中,嚴格規定了君子的言行舉止: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說的是人生那麼長,聰明的人會把目光放長遠,忍一時不僅僅是海闊天空,還有無限逆轉的機會。一直以來,人們都說酒後吐真言,《智囊全集》中的一句話,酒後不語真君子,很多人都對這句話十分熟悉。
  •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更經典,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
    中國有很多民諺俗語,這些俗語通常都是古人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的,其中精華的部分被人所保留,不符合時代氣息的,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淹沒了,可以說留下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都飽含了天地間的哲理。老祖宗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句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人間苦辣。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讀: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陳昌文解讀:喝酒,酒喝多了,不說話,不亂說話,是真君子。在財富上能分得明明白白,該別人,就給別人, 不該是自己的的,絕對不拿。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
    文/Echo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中國的語言文化沉澱了幾千年,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國。深奧的語言文化中就包含了幾種中文語言,因為中文是一個統稱,我們細分之後就有:諺語、俗語、歇後語,同是中國語言為何要細分呢?因為每種語言的作用不同,分劃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中文。而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語言,有一個較為特殊,那就是俗語。
  • 俗語:「寧娶從良女,莫要過牆妻」何意?
    俗語:「寧娶從良女,莫要過牆妻」何意?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俗語,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俗語不但文字簡練,包羅萬象,而且朗朗上口,蘊含真理。古往今來,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老祖宗,用一代又一代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因此學好民間俗語是一個人最大的幸運。在民間,對於婚姻的重視程度由來已久。一個家庭的幸福,往往取決於對婚姻的選擇,選對了一生的伴侶,幸福指數就會不斷攀升;而選錯了一生的另一半,婚後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
  •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能做到的男人不多了
    這麼說,其實還是有一點不具體,在國學經典《增廣賢文》中,就對「君子」,「好男人」這兩個形容,做了具體的描述,這句話的上半句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酒中不語真君子」。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指喝酒之後不會亂說話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何意?短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許多經驗和道理,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在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智囊全集》自序中有講到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要遵循本身的原則才會走好自己的路。
  • 「觀棋不語真君子」,後半句是什麼?
    人說:「觀棋不語真君子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
  • 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被農民接受,它雖語句粗糙,但內函深奧,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是祖輩們的智慧結晶,濃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對後人的生活和為人處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古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藏智慧
    而且古人也講:「觀棋不語真君子」,看出其中妙局的能者高手一般都不會在旁邊咋咋呼呼,君子從來都是真正有涵養的人,能做到觀棋不語很不容易。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這後半句更是經典,把喝酒和小人巧妙地聯繫在了一起,這後半句就是「把酒多言是小人」。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日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什麼是「橫財」?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
    文/玉濁清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些事情還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說當人們休息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眼皮跳動的情況雖然說從前人們聽到這句話都會深信不疑,但是直至如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的俗語都會被年輕人所摒棄,並且也覺得這些俗語是非常具有迷信色彩不足為信。那麼「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