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當醫生,如何引導他實現夢想

2021-01-17 天津人民出版社

01

昨天,孩子路過動物園,回家就跟爺爺奶奶說,今天要去動物園玩。於是,一大早起床後,孩子就為自己去動物園開始做積極的準備了。

因為我有工作要做,不能與孩子同行,所以我給孩子布置了相關任務:「去動物園,請為媽咪拍回10張動物的照片。要仔細觀察園內動物,重點觀察動物吃什麼,拉的便便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沒有看到的話,就請諮詢爺爺奶奶,或者請教動物園的飼養員。」孩子非常高興地領了任務,同時我也把這個任務告訴了爺爺奶奶,以獲得陪伴者的幫助。

我布置的這個任務有兩層目標:第一,引導孩子去動物園如何遊玩;第二,引導孩子學會學習,不懂的可以詢問或請求幫助。

孩子遊玩歸來,因為有了任務和目標,所以我們之間有了話題可聊。孩子拿出手機,跟我一張照片一張照片地分享,介紹動物的名字以及自己在看動物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一個簡單任務的布置,讓孩子的動物園之行更充實、更富有意義,何樂而不為呢?

博士後媽媽有話說:

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目標」對於小孩來說,有點兒太過於高要求了。其實,對於自我意識還在發展中的幼兒來說,「目標的設立」是很重要的。儘管孩子非常小,但是幫助孩子確立適合他的目標,將有助於促進孩子自我管理素養的提升。

幫助孩子設立一個目標,就給了孩子一個努力的方向。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變得更加強烈,同時,他也會更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管理。

當然,對於小朋友來說,目標不能太抽象,要跟孩子的生活以及理解度相匹配。例如,寶寶三歲的時候,我跟寶寶一起設立三個目標:第一個是每天堅持鍛鍊身體,第二個是每天堅持閱讀書本,第三個是每天堅持自己吃飯。

現在,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於是我們又設立了學習的目標。目前寶寶的學習目標有兩個:學好語言和學習跆拳道。前者為了更好地交流與表達,後者為了強身健體。

在目標的驅動下,孩子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克制自己的惰性心理。從孩子第一次去學跆拳道的小害怕,到現在越來越自主地學習,在目標的驅動下,他的變化很明顯。可見,目標設立是非常重要的。

02

昨晚,入睡前,我躺在床上和孩子聊天。我輕聲問他:「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呢?」他說:「我要做醫生。」「為什麼呢?」孩子稚嫩的聲音擲地有聲:「因為當別人生病了,我要給他們治病。」多麼美好的夢想,也許這個夢想不一定能實現,但是孩子這顆關愛他人的心,是值得讚美的。

博士後媽媽有話說:

對於3歲寶寶來說,或許他不明白「夢想」究竟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和他討論討論,長大後想幹什麼。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夢想也總是會在變化著的,不要緊,我們只需要陪伴孩子一起去尋找夢想、實現夢想,那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哲學家羅素曾經說:「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對愛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這麼小的孩子,能夠懂得去體驗他人的病痛,並在心底種下做醫生的夢想,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欣賞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希望自己做一位能夠陪伴他去尋找夢想、實現夢想的人。如何引導孩子去尋找夢想呢?我想,閱讀是不二選擇。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為孩子精心挑選好的、經典的、高尚的書本,讓孩子從中去體驗、感悟和學習優秀人物身上的夢想。在我家,我還貼了名人畫像,讓孩子與高尚的人多接觸,從而點燃孩子心中夢想的燈。

陪伴孩子過程中,我還希望帶孩子去進行各種體驗,與孩子將夢想化小,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孩子通過體驗來逐漸增強認知。孩子喜歡飛機,有著航空夢想,我就陪著孩子一起去認識、探索和研究飛機。我相信,堅持這樣做下去的話,夢想的種子就會在孩子心中根植和發芽。

記住,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夢想」,在孩子心中早日播種的夢想種子,將會成為照亮孩子一生的光芒。

03

隨著雞年的逝去,「旺旺」狗年已經來到,假期也即將結束,馬上要投入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中來了。

新年伊始,我就與孩子一起來許下新年的願望!

我先跟孩子分享我的2018年願望,那就是「健康」,孩子也說他的新年願望是「健康」。但是,「健康」對於孩子來說,太抽象了。所以我們需要將其分解為:

1. 吃飯不挑食——每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就給他記錄下來;

2. 堅持早晚刷牙——這個本來堅持不錯,繼續堅持;

3. 按時睡覺——睡覺時間到,能夠儘快安靜入睡;

4. 每天陽光運動1小時。把它融入「自我評價量表」,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監督。

博士後媽媽有話說:

如何與孩子一起聊新年的願望,到底該怎麼做更科學、更有效呢?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做:

策略一:分解「願望」

願望一般都是比較抽象的,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只談「願望」,意義真不大。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願望縮小,變成小目標。這樣孩子才能理解,才能與我們討論願望。

策略二:適合「自己」

新年願望最好還是要適合自己,不能離現實太遙遠。下面是來自權威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新年計劃建議:學齡前兒童:我會在玩鬧之後把玩具收拾好。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每天刷牙兩次,飯前飯後都要洗手。我會在吃完飯以後收拾餐桌。5—12歲兒童:我會每天喝牛奶,按時喝水,只在特殊的時候喝飲料。我會找一項自己熱愛的運動或活動,比如籃球、足球、跳舞、騎車,等等,每周至少做三次。我會保證我個人信息的安全,不將我的姓名、家庭住址、學校名稱、電話號碼輕易放在網際網路上,我也不會在父母不允許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照片發給某個聊天的陌生人。

除了個人計劃,我們還可以一起討論整個家庭的新年計劃,如每個月旅行一次、每個月玩兩次棋牌遊戲、參加志願活動,等等。

策略三:營造「氛圍」

在新年伊始,帶著孩子一起規劃新年計劃,可以成為「家庭傳統」的一部分,變成一種儀式。我們可以動手製作一份新年願望清單,做成海報,掛在家裡顯眼的地方。事實上,許下新年願望會帶來一種慶祝的感覺,幫著孩子制定新年願望,可以讓孩子從注意到他人的想法開始,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並開始逐漸學會塑造自己。對於小孩來說,帶著他們一起做新年計劃,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一種期許的樂觀氛圍。

策略四:製造「回憶」

當然我們還有其他更巧妙的方式來寫新年願望。我就希望找一個罐子,把孩子和自己的新年願望寫在紙條上,存放進去,若干年後的某一天,等孩子長大後,再打開這些塵封的「願望」,這將是一件十分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

下面分享一些製作計劃的表單,來自美國最大的兒童任務表網站KidPointz.com。

Chore Chart(日常事務表):如果想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這個表將非常的適合。Daily Routine Chart(每日生活計劃表):這個計劃適合年齡小的孩子做某項針對性的訓練,比如穿衣、刷牙、睡覺,等等。Exercise Chart(運動計劃表):這個計劃適合督促孩子每天做一些運動。Reading Chart(讀書計劃表):這個表方便孩子記錄閱讀的書名、日期,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了精美的計劃表,接下來就要認真執行。在寶貝們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過程中,我們做家長的,則需要堅持做到兩點:

1.成為孩子的榜樣。

2.不斷認可並獎勵孩子(特別提醒,獎勵需要合理安排,不能太容易得到,當然也不能太遙不可及,獎勵設置的目的是讓孩子享受不斷努力而達到目標的這個過程)。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確實無力改變世界運轉的秩序,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更幸福。

相關焦點

  • 如何引導孩子走好夢想之路。
    此書正是為老師與父母解決了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動力、目標不明確的各種問題,讓孩子從應試教育走向生涯教育。書中分為四章,分別從向夢而生、構築夢想、踐行夢想、拓展夢想。一步步引導孩子去主動成長、從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等去探索孩子的世界。達文西畫筆中的雞蛋沒有沒有一個是一樣的,就拿孩子來說,就算是雙胞胎,也有所不同。
  • 四歲孩子研究恐龍,家長如何幫他實現夢想?正確引導不打擊最重要
    畢業後一直還從事這個行業的也就只有小麗了,昨天她突然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四歲了,就喜歡研究古生物,想讓我幫她出出主意怎麼教孩子。我嘲笑她也是考古專業畢業的,怎麼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了,他很尷尬的說畢業後為了掙錢,早都把自己的專業還給老師了。
  • 讓夢想指引他前進--對孩子的夢想多一些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沒有聰明和笨之分,只有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區別。我們經常指責孩子學習不夠努力,成績永遠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我們何曾想過,我們對孩子的這些要求,經過他的同意嗎,他也和我們一樣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嗎?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測試,回到家問問孩子,他的夢想是什麼?你會驚奇的發現,孩子原來相當飼養員、生物學家、寵物醫生等等,而不是你一廂情願給他策劃的醫生、教師等等。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幫助他樹立夢想
    常見的回答是「我想當老師」,「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醫生」... ...若干年之後,當初的「夢想」也隨著時間流逝了,甚至都不曾記得當年自己說過什麼。哪怕到了大學,仍然覺得迷茫,「我以後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離「夢想」也越來越遙遠。事實上,我們根本就沒有樹立過夢想。
  • 「媽媽,我想當個醫生」,當4歲孩子有夢想時,家長該如何引導?
    和大部分孩子一樣,女兒靈靈在玩過家家時,很喜歡扮演小醫生,常常拉著我和她爸爸扮演病人。所以,我們家日常上演醫患大戲,我和她爸爸總是頭疼、肚子疼、輪番上演,讓靈靈醫生來幫我們醫治。靈靈醫生遇到了困難,以前隨便檢查一下,讓爸爸媽媽打一針病就好了,但是畫面上並沒有出現熟悉的聽診器和治療工具,要怎麼幫長頸鹿呢?我看她手忙腳亂了半天也沒找到方法,於是引導她點點「X光儀」,給可憐的長頸鹿做了檢查,才給確診:「媽媽,長頸鹿的脖子骨頭斷掉啦!」
  • 孩子不切實際的夢想
    (二)實現需要有現實的物質條件。很多孩子,想當明星,想當音樂家,想當演員,想當朗朗一樣的鋼琴家,想跨進世界一流大學等等,但實現這一切的基礎,離不開父母提供的物質條件。(三)現在的各種培訓費用很高,父母能不能為你所有的夢想買單?夢想的翅膀,可能需要用人民幣來打造,而不是所有的夢想,都有足夠的人民幣來支撐。
  • 當孩子說:「我長大了也想當一名醫生」,告訴他這4點,真的很重要
    我告訴兒子他們是醫生,此次湖北疫情爆發,他們是去支援的,他們是了不起的醫生,他們是偉大的戰士。 當我說完這句話,我看到兒子眼裡有光,他突然說:「爸爸,我長大了也想當一名醫生!」兒子說完後,我倍感欣慰。 借著這件事,我跟孩子聊了聊要成為醫生的條件。
  • 6歲孩子夢想當醫生!中西方父母不同的回答給了孩子不同的命運
    6歲孩子的夢想:我要當醫生!中國的家長樂開了花孩子好!有出息,真棒,爸爸抱抱!當醫生工資高!社會地位好!以後別人生病都得求著你,說不定還會給你爸爸我送禮!你的朋友圈你都是醫生,能和你扯上關係的人對你態度會比較好!醫生隨著年資的增長你的技術會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可以不退休的職業!西方家長神態嚴肅孩子,如果你真這麼想,我就要好好培養你,醫生的職業是治病救人,你必須好好學習才能成功。
  • 孩子害怕打針,看到醫生就哭,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之所以對醫生這個害怕,一來是因為每次見到醫生都代表著要打針,哈子一向都比較害怕打針,二來是因為有些家長用醫生來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就說感冒了就有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就害怕的趕緊穿上衣服了。
  • 「車日路模型」——實現夢想,軌跡看得見
    前幾天,我13歲的孩子把牛奶盒扔進「幹垃圾」裡,我說放「可回收」去,畢竟你以後是要當環衛工人的。他瞪大眼睛問,誰說的?!你自己呀,幼兒園時問你夢想,你驕傲地說環衛工人,我怎麼引導你,你還是很執著!他趕緊竄過來捂住我的嘴說,我沒說我沒說,沒有沒有,接著大叫著溜掉了。
  • 「長大後想當李佳琦」面對孩子脫口而出的夢想,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朵朵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很簡單呀,因為他每天只要坐著說話就可以賺錢,還可以見到好多明星。」趙女士對女兒的說法有點震驚,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思考了很久後,她這樣回應孩子:「朵朵啊,你想當什麼樣的李佳琦呀?」
  • 瑪法達看世界:小孩擁有大夢想很可笑嗎?別再打擊孩子的夢想了
    而且,他知道什麼是漫畫,什麼是幽默。我想他是一個巨人。」 小人物可以有大夢想,夢想和年齡無關,那些不斷讓世界變美好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心存美好的夢想。 二、腦洞大開的問題背後值得深思 「人生四十歲才開始,那我們來這麼早幹什麼?」
  • 夢想需要引導
    設立目標要切合實際,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小學在於幫助及賞識,那怕會背記一句兩句話,都明確告訴他,今天你學會說話了……初中階段青春期在於管教及引導,讓他養成看書學習有樂趣;高中階段告訴他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真正目地就是將來求到一個理想的職業。所以說人的夢想有大有小,不論大小夢想都要付諸行動,才能讓他在成長過程中體現出創造力和推動力,人生價值得已實現,才能推動他成長進步。
  • 如何激勵孩子的夢想?
    在青少年成長的路上,如何激勵孩子的夢想?在本篇文章裡面,我將把我所知道的傾囊而出的告訴大家,希望對各位家長朋友有作用。孩子就像一輛汽車,動機就是他的內驅系統,就是發動機。沒有發動機的汽車,如果想實現往前的行走,就只能靠外力牽著走、推著走,而外力一旦撤掉的時候,車就停下來了。那些家長不盯著就不會學習,不會上進的孩子,就是因為自身並沒有學習的動力系統。在這裡,我將與大家分享,孩子學習動機的幾項重要工作,其中包括:激勵夢想,磨練意志,精神嘉獎,物質獎勵,懲戒措施等。
  • 《公主與青蛙》天賦決定孩子興趣的關鍵,勤勞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動畫裡女主角蒂安娜是一個普通黑人家庭的孩子,從小的夢想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雖然靠著自己每天打兩份工賺的錢,眼看就可以買下店面,但是資本主義家的忽然變卦讓她可能即將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這時候她遇到了被巫師變成青蛙的王子,王子答應她如果願意像童話裡那樣吻他一下讓自己變回王子,就可以給她足夠的錢讓她繼續自己的夢想,然而蒂安娜的吻卻沒能讓青蛙變回王子,而是讓自己也變成了青蛙。
  • 夢想,是孩子的精神天堂!最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一個夢想
    霍英東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求生技能和膽量,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霍英東就請來了遊泳教練教孩子們遊泳。但是,很長時間過去了,孩子們卻還是連浮都浮不起來。霍英東乾脆炒了教練的魷魚,自己來教。他二話不說,統統把那些不敢下水的孩子趕下水,逼著他們自己想辦法浮起來。
  • 家庭教育中,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確立一個為之努力奮鬥的人生目標
    兒童時代是一個夢想的時代。當孩子談論自己的夢想時,父母應為此感到高興,並且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因為這正說明孩子對未來生活和未來世界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說明他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個人心中擁有了夢想,就會在希望中生活,投入他全部的努力,並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蹟。
  • 「相伴同悅讀 共抒家國情」2020年雲南省婦聯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的想法呢?、消防員,有時候孩子們想法有很新奇很新穎 ,在水下說話,在天空飛翔……那麼,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呢?雲南兒童網的餘劍利老師在本期活動中帶來了精彩的講述,告訴了孩子們與家長們如何去實現合理的想法。
  • 小時候很頑皮的孩子,長大成績卻非常優異,是什麼在激勵他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太貪玩,不愛學習,沒有上進心,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缺少前進的動力。能讓孩子產生學習動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唯有孩子自己的夢想才是他持久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擁抱夢想,讓夢想成為他學習的動力。
  • 疫情持續到現在,如何引導教育好孩子?甚至有些想輟學如何遏制?
    今年的「新冠」疫情持續到現在,孩子們不能正常返回學校上課,只能在家裡線上進行視頻教學,多多少少對學業各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家長要樹立榜樣,科學合理安排課程作息時間表,引導正確思想方向,隨時留意不好的苗頭,及時發現糾正,在教育好孩子這個問題上容不得一丁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