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七個月,從籌建到落地!西安這所雙一流高校新研究院正式投用

2020-09-07 秉燭教育

8月27日上午,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在高新區寧波智造港的園區正式投用。

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及宮蕾、孫旭兩名博士生代表把手掌放在顯示屏上,伴隨著特效,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開園。

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坐落於高新區寧波智造港。這所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已成為寧波市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院地合作的典型。

目前,該研究院已與寧波市龍頭企業籤訂科研合同4200萬元,100餘人的科研團隊全面入駐,形成了「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有效彌補了寧波研發能力和創新人才不足的發展「短板」。

籌建、籤約、落地7個月完成

西北工業大學計劃與寧波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想法,源於2018年9月。當時,工信部組織所屬高校在寧波召開了首屆產教融合對接會,西北工業大學正好在列。寧波濃厚的實業氛圍和優良的營商環境讓代表團深受感染,短短1周,西北工業大學就決定布局寧波。

「身心契合」,1個月後,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院長盛其傑來到寧波考察,用了這四個字來形容寧波與西北工業大學的相似之處。

西北工業大學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而寧波以製造業見長,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渴求創新動能和高端人才。

「寧波開放務實,西北工業大學低調深沉,兩者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盛其傑認為,西北工業大學可以為寧波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等「246」萬千億級產業發展做支撐,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同樣需要寧波協助推進。

2019年2月19日,寧波與西北工業大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按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四位一體的合作模式,在寧波共建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我記得很清楚,籤署協議那天正好是元宵節,寧波市政府、科技局等相關部門為了合作事宜,忙碌了整個春節。」西工大副校長何國強說。
7個月後,研究院就完成了「籌建—籤約—落地」工作,於9月29日正式揭牌。

建設、科研、產出「三不誤」

現場,一棵五彩斑斕的「科技樹」驚豔了全場。這棵樹的葉片由柔性OLED屏幕組成,不僅如紙一般薄,可以隨意捲曲攜帶,還能實時更新顯示內容。這款產品如今已進入量產階段。

「合作之初,我們就結合『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計劃,定下了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兩個重點,精挑細選出最契合寧波的成果,供寧波『點菜』。這讓後期的成果產出順理成章。」盛其傑說。

一年多來,研究院已取得高性能錐束CT無損檢測技術與裝備、可調式高光譜成像系統等項目研發成果33個,
其中自主研發的片式電阻器用面電極漿料、MLCC電容器用賤金屬導體漿料已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柔性電子印刷漿料在關鍵電子元器件的應用,AI微納衛星及大數據應用,高性能智能傳感晶片模組設計和應用,吸音、減振、降噪材料結構等4個創新成果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寧波維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寧波靜遠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已從研究院孵化,寧波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欣動力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等30餘家企業已與研究院建立合作服務機制……

「這個研究院相當於在我們家門口搭建了一個大展『科技拳腳』的舞臺。更多被鎖在實驗室裡的成果可以推向市場,更多高端人才可以被引進,我們面臨的智造問題也可以直接對接諮詢。」在場的企業家對研究院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搭建產學研平臺聚智引才

「我很喜歡這裡!」為首批博士後、首批工程博士班學生佩戴校徽後,博士生導師代表盛美萍、虞益挺點讚寧波。當天,西北工業大學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授牌。

栽好梧桐引鳳來。依託本部、破舊立新,研究院通過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臺,逐漸成為院地合作的典範。

去年以來,研究院整合西北工業大學優勢平臺,以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無人水下運載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航天動力技術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為基礎,購置先進實驗和測試設備,建設高標準淨化實驗室,打造五大寧波特色的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無人航行技術研究中心、民用航天技術研究中心、智能傳感晶片技術研究中心及衛星與大數據技術研究中心。
當研究院遭遇場地、團隊、資金等方面的問題時,寧波不遺餘力「伸以援手」。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寧波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單位組織組建了「種樹人」團隊,開展片區產業技術研究院月度例會、實地調研等系列活動,幫助研究院成功申報獲批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破解異地創新人員聘用等難題,激發了各研究中心招才引智的積極性。

目前,研究院已聚集中科院院士等國字號人才11名,教授、副教授62名,OLED材料及傳感器件、特種柔性阻隔膜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寧波、抱團發展。

下一步,研究院將以開園為新起點,背靠西北工業大學,廣泛整合創新平臺資源,凝聚海內外高端人才,形成突破產業關鍵技術合力,在「卡脖子」技術攻關、進口替代技術產品攻關等方面參與「揭榜掛帥」,成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攻手」。


來源:寧波發布

相關焦點

  • 杭州有望新增「一流」高校研究院,分三期建設,預計明年投用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杭州,了解一下這裡對於人才培養做的舉措,杭州有望新增「一流」211高校研究院,分三期建設,預計明年投用。快來跟隨小編一起看一下吧:為了培養出更高層次的人才,杭州也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這裡將有望新增一所國內「一流」的211高校研究院,這個研究院是由杭州聯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同建造的。
  • 西部高校闖東南,西安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歲末短短一兩月內,清華大學布局珠海、北師大入駐合肥、上交大學挺近川渝,全國各大高校並不眷戀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尤其是對於「雙一流」高校來說,掀起了一股「布局異地」熱潮。 11月份,就有至少十幾所「雙一流」高校布局異地,和其他城市成功「牽手」。
  • 金華理工學院籌建基礎為金華高等研究院,多所高校援建、共建該校
    2019年3月,金華市確定金華理工學院為一所公辦應用型本科高等院校。2020年1月,金華理工學院(籌)、金華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金華高等研究院將作為籌建金華理工學院的基礎,破解了「零基礎籌建高校」的問題,等到金華理工學院正式創建後,金華高等研究院會作為金華理工學院的一個二級學院。
  • 江蘇這所雙一流籌建新校區,投資50億,預計2023年招生
    我國有多所雙一流高校,這樣的高校實力通常都是比較強勁的,能夠考上的也都是學霸級的人物。江蘇省是我國的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實力十分強勁,雙一流高校的數量自然也是很多的。 這些年江蘇省對於當地的教育事業發展格外重視,很多高校都在不斷地擴大辦學規模,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江蘇省的教育實力。
  • 引進西安這所大學的新校區,總投資15億元
    不論是學科設置、科研實力,還是人才儲備、發展潛力,各項核心發展指標都穩居陝西高校第二梯隊前列。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排名中中,西安理工大學名列理工類大學第52位,總榜第128位,陝西本科高校第8位,僅次於省內7所「雙一流」高校。
  • 這所「雙一流」與教育部共建研究院
    這所「雙一流」與教育部共建研究院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陝西二本正式投檔,這所上海的雙一流高校僅469分,考生撿漏了
    我國高校有著一些等級劃分,優秀的高校進入了雙一流,被稱為雙一流高校,而進不去的高校統稱為四非高校,沒有屬性優勢,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以雙一流高校作為自己志願填報的第一選擇,但是雙一流高校整體分數較高,有些考生未能如願。
  • 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流出?廣東這所高校新入圍!
    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張名單,標題為「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名單的原出處不詳,且教育部並無發布官方聲明,暫時無法分辨真假。但仔細看名單上的內容不難發現,這應該是遵循一定指標篩選出來的。就一流學科調整高校而言,名單上的燕山大學、中北大學、湘潭大學等,都是之前各大媒體「雙一流」評估和預測中呼聲極高的學校。這份名單上,一流大學調整建設的高校有7所,其中A類3所,B類4所。一流學科調整建設高校有11所,廣東地區華南農業大學入圍。
  • 下一輪入選雙一流序列希望最大的兩所高校,實力不俗
    根據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的原則,本輪雙一流序列中,無論是一流高校還是一流學科都會有所變化。下面小編為您帶來兩所最有希望入選雙一流的高校。1、南方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 教育部主管,起手「雙一流」,河北這所新大學,出生就是世界名校
    ,除了承接國內外名校設置的分校、分區、研究院之外,更應該建設一所全新的世界一流的研究應用型大學,培育出一批優勢學科,建設一批特色學院,構架一批高端研究所。去年9月,雄安大學相關學院籌建工作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教育部相關司局、河北省教育廳、雄安新區管委會及北京大學將聯合成立籌建工作領導小組 ,同時成立雄安大學相關學院籌建工作組和籌建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並表示籌建工作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要求高,要用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修改完善方案,力爭按期完成雄安大學的建設工作。
  • 中國第1所郵電大學,由天津大學、重慶大學籌建,已入選雙一流
    中國第1所郵電大學,由天津大學、重慶大學籌建,已入選雙一流郵電類大學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助力劑,每年都有大量的相關人才從此類高校畢業。與此同時,隨著該行業的快速發展,包括電子科技、郵電等大學在內的高校越來越受到國家乃至社會層面的高度重視。但你知道誰才是中國第1所郵電大學嗎?
  • 北郊名校學子:與「雙一流」比,西安更需要「雙二流」高校
    「雙一流」的高校為「雙二流」的話——換個角度講,這些「雙二流」學生留在西安的比例更大,他們實質上對西安貢獻更大。據西安各校就業去向報告,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應屆畢業生中,選擇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比例達到41%,本地留存38%。另一所「雙一流」大學,西北工業大學2019年應屆畢業生中,光是籤約華東地區的學生就達到24.21%。這兩校是陝西唯二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A類的高校。
  • 古城西安,高校林立,雙一流高校7所,堪稱西北第一教育大都市
    陝西所有大學名單,共計95所,其中本科學校57所,專科學校38所,省會西安就有7所雙一流大學,這是讓多少城市只能望其項背。今天我們說的就是陝西省會西安的7所雙一流大學。一、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安交大」,位於陝西省會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牽頭高校
  • 西安高校不止雙一流,全國民辦本科高校30強中的5所就在西安
    陝西的高校資源在西北地區排名第一,公辦雙一流就有7所,高校林立,其民辦高校水平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陝西民辦大學名單,共計31所,其中民辦本科大學23所,民辦專科大學8所。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民辦本科高校全國30強中的5所,他們都在古城西安。
  • 10個月4所「雙一流」高校成立農學院,現代農業為何成了香餑餑
    中山大學學校網一封《中山大學關於成立農學院的通知》顯示,2018年8月29日,中山大學已正式成立了農學院。這不是近期第一所成立農學院的 「雙一流」高校。去年12月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雙一流學科院校」河海大學於2018年2月重新組建農業工程學院,鄭州大學於2018年7月舉行農學院成立儀式暨發展論壇。但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個月裡已有4所「雙一流」高校成了農業相關學院。除此之外,2018年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揭牌儀式舉行。
  • 這所師範大學持續發力醫學!繼籌建醫學院後,再籌建醫學中心
    當然,不僅是綜合性大學,一些與醫學「不沾邊」的高校近些年也開始涉足醫學。2017年9月,西北工業大學醫學研究院成立;2017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2018年1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成立;2018年12月,由原西南師範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的西南大學成立了醫學研究院。
  • 西安曲江新區讓民生工程順應「民心」建成投用10所學校幼兒園 按...
    打通建強路、經九路斷頭路;改造小寨東路、新開門北路等背街小巷;新建曲江第七小學、第五小學等10所學校、幼兒園;對太陽鍋巴家屬院等老舊小區進行改造……2020年,西安曲江新區通過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實施,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7所雙一流高校成立新學院或研究機構
    雙一流即將進入中期考評之際,各大高校密集成立新學院或新研究機構,為本校的雙一流建設發力。
  • 廣東新晉的雙一流大學就僅這一所
    隨著雙一流計劃的來臨,原本被985、211割據的局面被打破,一些原本未進入211計劃但是專業實力強勁的學校也成功入選雙一流計劃,迎來了春天。廣東也有高校成為新晉的雙一流大學,不過就僅一所!有人覺得會是華南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確實是一所專業實力和綜合實力都可圈可點的農林類院校,不過廣東成為新晉雙一流大學的是此次雙一流計劃比較偏愛的
  • 考大學就上雙一流,雙一流高校(137所)完整名單
    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不少高考家長開始關心和了解高校,在這個過程中會經常搞不清:雙一流高校有哪些? 為什麼都是雙一流還不一樣?高考指南今天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以便在接下來的志願填報中方向明確,對學校有更深層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