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某普通211大學,順利保研到了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個人認為整段保研歷程中最痛苦的環節除了等待就是跑材料了,從前期準備反覆修改,到中期四處奔波跑章、聯繫老師,再到最後卡時間投遞,需要十足的耐心,千萬不要因為嫌棄材料繁瑣而放棄機會。
成績排名和英語很重要
的排名和英語直接決定是否能否被篩進夏令營或預推免,部分學校也很看重本科出身。同時要有一定的實踐科研經歷(最好與專業相關)來填充簡歷,每項經歷要確保真實,能在被老師提問時對答如流。有志向於保研的同學一定要把刷績點和刷英語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豐富自己的科研,實踐和論文經歷。
績點的短板可用經歷去彌補,比如多發表高質量論文(區別於要交版面費的水刊),做大創項目等;本校大二才讓考四六級,我當時覺得分數還能看就沒刷分了,現在看來有時間的一定要多刷幾次!來不及刷四六級的可用託雅成績代替。
面試表現是關鍵
北大國際法的保研有夏令營,mini營和預推免三次機會,在這裡分享關於預推免的一些經驗。預推免的考核形式和STL考研的複試類似,全英文面試,內容包括自我介紹+針對簡歷提問+案例分析,總體上對英語口語能力有一定要求,有短板的小夥伴一定要多加練習。面試開始後,首先做個2~3min的自我介紹,接著老師會根據你簡歷上所提及的經歷提問,我被問到在檢察院實習的經歷和大一期間做過的課題調研。
如果你簡歷上的經歷總體偏向某個具體的部門法,就會是這個部門法的老師進行提問。我所作的科研項目和實習經歷都和刑法有關,向我提問的老師便是教中國法刑法的老師(離開線上會議室前也有聽到老師們在商量說下一個同學對商法感興趣,要不要商法老師來提問)。一定要對簡歷上自己的每項經歷爛熟於心,有什麼內容收穫都要對答如流,並且要能將相關的經歷聯繫起來,譬如老師當時問我有沒有在經歷B中發現經歷A的一些現象,儘量把老師能想到的問題排演一遍。
案例分析不會太難,對法律英語要求不高,我抽到的是關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案例,老師會針對案件的主要爭議點,判決結果及其是否合理,你作為一方當事人律師如何辯護,你在生活中有無遇到某些現象等等角度提問。作答要有理有據邏輯清晰,可能的話控制一下語速。
保研更像是一場耗時耗力的馬拉松。其實大一期間我並沒有保研這個概念,忙著轉專業和各種學生事務,到處試錯的同時也犧牲了第一學期的績點。轉專業失敗後,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拼命追趕才把績點拉回來一丟丟,中間還誤入過不少「歧途」:踩中雷課導致績點跳水,跑去學日語考N1、做科研項目荒廢學業……面對朋輩壓力難免會有焦慮,孤獨,疲憊和彷徨。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處理焦慮的做法是圍著操場一圈圈地夜跑,邊跑腦子裡邊冒出「自己這樣忙活真的值得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現在想來這一路確實走得坎坷,雖然有遺憾雖然有不滿,但也有喜悅和收穫,終究還是值得。一定要相信自己,擺正心態,一步一步按計劃來。三年磨一劍,車到山前必有路,加油各位!
本文作者:紅燒茄仔,某五院四系211大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