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20日訊這兩天,網上有個帖子很火,發帖人自述,在杭州坐24路公交車,小腿被燙出水泡,圖文並茂。
帖子一出,在網上炸開了鍋,有人表示懷疑,有人弱弱地說,自己似乎也感覺到過高溫,但是沒有如樓主般被燙傷。有的人調侃「下次沒吃早飯的話,帶個雞蛋,包個錫箔紙,去烤烤試一試」。
事實到底怎樣,公交車真的存在這麼大的隱患?
我們一邊了解此事,一邊買了體溫計去公交車上體驗。
發帖自述:
坐在公交車最後一排小腿被燙出大水泡
當事人蘇陽(化名)每天坐24路上班,那天早上,他坐在最後一排中間靠左的位置上。據他說,坐了會覺得太熱,準備起身換位置時,小腿碰到了中間座位下的檢修口邊條,剎那間「感覺好燙,但不怎麼疼」。
他當時檢查了一下,小腿的皮膚只是略微有些變色,所以也沒放心上,差不多40幾分鐘下車後才發現,燙傷部位起了個大水泡,他形容面積「有半個滑鼠那麼大」,而且感覺火辣辣的,後來hold不住去藥店買了燙傷膏塗抹。
蘇陽猜測,那個位置跟發動機和水箱比較接近,車輛行駛中,發動機和水箱溫度升高,再導熱至金屬條,導致自己中招。
蘇陽還在帖子中發了兩張圖片,一張公交車後排座位下側的金屬條圖片,還有一張是自己的小腿,腿上有一塊皮膚儼然已成褐色,破裂化膿,燙傷嚴重。
帖子引起一片驚慌,有人說,後排座位確實要比前排熱;還有人說,輕輕一碰就燙成這樣,估計溫度接近100℃了,豈不太可怕?
記者親歷:
公交車的座位到底有沒有那麼燙
公交車上真有那麼可怕的位子嗎?我們決定親身體驗。出門前,同事們提議,最後一排最熱,中間幾排靠近地面有金屬箱模樣的地方也比較熱,都測一下。
本來我們想買個能夠測到100℃的溫度表,結果跑了好幾個藥房,最後在華東大藥房買到的也僅僅是最高溫度為55℃的溫度表。當時我們設想,如果55℃的溫度表安在那個位置,瞬間爆掉也能說明問題。
首先我們選擇了蘇陽所坐的24路公交車。
24路公交車的起點站正好是杭州高級中學站,我們就在那裡上車。24路公交車都是空調車,蘇陽所坐的也是。
上車後,我們直衝最後排。
最後排的座位不像前面幾排的座位底下是椅腳,而是直接搭建在一排箱體之上,箱體邊上確實有如蘇陽照片上所示的金屬條包邊。
我們把溫度計按在金屬條上,紅色水銀條從25℃(車廂溫度為25℃)迅速飆升至40℃。
連測兩次都是如此。
小心翼翼把手貼上去,果然感覺比較熱,不過沒有那麼燙,更不可能燙傷。而且記者試了好幾回,小腿似乎也很難直接貼到那個金屬條的位置,被座位邊沿遠遠頂著,好吧,也許更粗壯的小腿能抵達。
後來我們又選擇了801路公交車,空調和非空調的各體驗了一番。結果都是覺得微熱,而遠達不到燙的程度。中間排座位的金屬箱位置測試結果也差不多。
實驗結果:最後排座位相對較熱是成立的。中間排座位和最後排座位溫度相差1~2℃。
非空調車的最後排座位的金屬條要比空調車的更熱,非空調車金屬條溫度達44度,而空調車一般在40~42℃之間。
公交公司解釋:
那天那輛車那個位置底下排氣管裂了
一邊有圖有真相,一邊是我們真人多車輛多角度實測,那麼蘇陽的燙傷到底是怎麼回事?
杭州市公交公司熱線部工作人員解釋說,那一次是意外,他們與蘇陽已經在商洽賠償事宜。
公交公司負責24路的班組長做了解釋。正常情況下,公交車是不會發生過熱的情況。那天,蘇陽所坐的公交車排氣管發現裂縫,而這個裂縫的位置正好位於其座位下方的底盤位置,車輛行進中排氣管的溫度是可想而知的,通過導熱使得金屬條發燙。目前,這個裂縫已經修復。
記者問「排氣管是否在夏季高溫天比較容易出現裂縫」,班組長說,沒有必然聯繫,冬天也會出現,不過因為冬天大家都穿著厚褲子,感覺不那麼明顯。總的來說,排氣管出現裂縫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這一回純屬意外。
公交公司跟蘇陽密切聯繫中,等到醫療費用收據等備齊,賠償很快就會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