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真叫盧俊團隊
原題:《寄生蟲:屋簷下的腦子,都在想什麼》
《寄生蟲》上熱搜了,並且在朋友圈持續被刷屏
豆瓣評分8.8分,幾乎所有的自媒體都是一致的誇讚,這部影片雖然還沒有在國內上映,但卻已經引發了極大的討論熱潮
一方面這是韓國第一部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影片,同時導演奉俊昊名頭也非常響亮,在韓國連續16日是票房冠軍,觀影人數更是超過千萬人
另一方面是它想要表達的階層分化的問題,直接擊中了當下中國人那最敏感的神經
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其實已經蠻多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更深度的思考,是關於底層思維邏輯的
換句話說,就是窮人為什麼會始終保持窮人的狀態,當今社會的階層真的已經固化了嗎?
01
思考一: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卻另有安排
通過影片我們可以了解到,餅叔一家幾乎個個都身懷絕技,但是很奇怪,卻全部都失業在家
很多人失業是因為自己的好吃懶做,怪不得別人,但餅叔他們一家都是很勤奮的,實在找不到工作了,他們靠疊披薩盒子賺取生活費用
兒子基宇腦子也是足夠的靈活,甚至還主動積極爭取披薩店的兼職工作
所有人都那麼努力,但為什麼還是找不到工作呢
看起來似乎不合理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際遇往往是跟整個時代掛鈎的,社會大環境好了,很多人都能逆勢飛揚
當前韓國經濟低迷,伴隨著的就是失業率高得驚人,社會的整體失業率高達4.7%
根據韓國政府數據,今年三月在15到29歲的青年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雖然其中30%的人都擁有大學學歷
大學應屆畢業生工作難找,通過韓國政府資助的計劃,去年到海外工作的青年比2013年整整多出三倍,其中有三分之一人去日本,四分之一人去美國
所以影片裡,餅叔說「這是一個 500 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職位」的時代
可惜,在經濟發展不景氣的社會裡,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
我們大部分人都想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但是往往是不能如意的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大部分人想要走的那條路,實在太過於舒服,充滿了機械性的重複
比如餅叔他們一家前期的工作,基本都圍繞的是保姆、司機、保安這樣的低收入型工作,可替代性確實比較強
上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是某大專院校的老師,說他大概統計了下,他們學校報名「會計」專業的學生,整體的人數是最多的,但很多人畢業即失業,找不到好的工作
因為學的都太基本了,小企業通過代帳這種低成本的方式就能完成稅務申報,大企業的則需要更高端的會計專才
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穩定,往往就是「穩定的窮著」
02
思考二:普通人往往很聰明,但為什麼還是一直窮著
比如為了省錢,他們就一直蹭著鄰居家的wifi,甚至還因為信號太差,錯過了披薩店疊紙盒兼職的機會
屋外會有人定期清潔街道,他們也不會關窗戶,讓消毒劑飄進自己家裡,順便可以消毒殺蟲了,哪怕實在是被消毒劑嗆得受不了了
基宇的朋友要出國交換生,順帶給基宇介紹了一份工作——去一位富家小姐當家教,別墅男主人是大企業的CEO,女主人年輕漂亮,女兒是高中生,兒子四五歲,很調皮
對於這樣的高階家庭,對於家教老師的要求顯然是很高的,像基宇這樣連大學都沒念過的人,顯然不符合條件
當然,他們是很聰明的,為了能成功獲得這份工作,基婷幫基宇造了假學歷去面試,分分鐘就成了名牌大學的高材生
諷刺的是,對於這樣的造假行為,老爸不僅沒有鼓勵,反而感到很自豪,可能在整個一家子眼裡,只要能賺錢,不管是任何一種行為,都是值得被稱讚的
當然啦,除了兒子之外,女兒基婷也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背了些藝術治療的資料」,就可以把社長兒子的「繪畫邏輯」說的有模有樣
包括後來一家四口全部受到樸社長的僱用,也都是因為女兒精心設下的騙局
在真實的社會中,這樣的人其實比比皆是
他們都很有才能也很聰穎,如果腳踏實地的從事某份工作,深度鑽研到某個領域,真的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但大量的人都把自己的那點「小聰明」用到了歪門邪道上,就是孔子說的「好心小慧,難矣哉」
意思就是整天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是很難成大器的
比如前段時間議論比較多的阿里巴巴的五名程式設計師「發揮特長搶到124盒月餅」的事情,他們通過耍這樣的「小聰明」雖然從明面看多賺到了幾盒月餅,但最終的結局就是讓自己丟了飯碗
還有Google的一個員工在Gmail有限測試階段倒賣Gmail帳號,也很快就被開除了,損失的股票放到今天,至少值幾百萬美元了
Facebook的幾個華裔員工,為了省一頓幾十美金的小錢,帶人進公司吃免費午餐,也被開除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些人就是如此,很多時候的一些「小聰明」往往會讓一個人變得胸無大志,鼠目寸光
03
思考三:氣質在骨子裡無法隱藏?
雖然他們四人在社長家的時候掩飾的很好,想要把自己的包裝成「高階一點的人物」
但是,社長的小兒子還是聞出了這家人身上一樣的味道,社長還總結說那是一種類似於「地鐵上的人」身上的味道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有錢人和窮人散發出的「氣味」,會不會真的不太一樣
其實影片想要表達的是關於「窮人身上的氣質」,靠裝,真的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而這一切,往往隱藏在你無意中的舉手投足之間,光靠「換不同的洗衣粉」其實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個人真正的氣質,不在於他們在人前做了什麼,而在於他們在人後做了什麼
我們來看看他們趁主人外出露營的時,是如何鳩佔鵲巢享受了一把富人生活,比如女兒直接在浴缸裡泡起了泡泡浴
兒子不僅直接隨意躺在樸社長女兒的床上,甚至還很輕車熟路的拿出她的日記,從整個動作的連貫性看,也估計不是第一次偷看了
老爸和老媽更是氣定神閒的躺在沙發上睡著覺,幻想著這是套屬於自己的豪宅
到了晚上,他們一家人集體大出動,喝著調製好的高檔威士忌,躺在最舒服的沙發上,大快朵頤
基宇甚至還幻想著以後跟樸社長的女兒結婚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在婚禮的那天要找演員來「扮演爸媽」,而這樣荒誕滑稽的想法,竟然得到了全家一致的認可
這些畫面背後,他們展現出的是最真實的自己,有荒誕的行為有醜陋的謊言,讓人思考頗深
很多人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擺脫原始的身份,但很多時候雖然是身份變了,但是存在骨子裡的那股子氣息卻很難改變
04
思考四:真正改變人生軌跡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電影中最成功的人士,就是李善均飾演的爸爸,樸社長
他作為一家之主,牆上的雜誌海報封面,也在講述著他的成功,直接把企業開到了美國紐約
他通過自己的才智,將其轉化為企業運營的生產力,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對於成功,他提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我很尊敬常年在同一個領域工作的人」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曾經提到了10000小時的天才,就是你要在這個領域成為專家,要至少經過1萬小時的鍛鍊
我覺得這句話還應該再往下多說一層,在同一個領域長期工作,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頂尖高手
如果我們觀察下周邊,你或許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就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真正努力過
社會競爭,其實並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強,大部分人都是很懶散的,你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超過80%的人,如果你又恰好遇到好的機遇,在這個基礎上整合資源,進入社會10%並不是難事
換句話說,在某個領域發現機遇然後死磕它,踏踏實實的奮鬥幾年
還有一點很重要,人不能輕視和忽略了自己
保姆老公每天晚上聽著社長回家的腳步聲,同時通過摩斯密碼並用信號燈表達對社長的崇拜之情
餅叔一家四口全部在社長家實現了全員再就業,喝酒慶祝,也說要敬「偉大的樸社長」一杯
窮人對於遠在天邊的富人推崇之至,心懷感恩,其實卻不知道,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並不是富人,而是自己
人要成功,首先要做到「不自輕」,然後持續努力
05
其實,現實生活往往電影更加戲劇,特別是關於階層分化的討論
前幾天台風,一位自稱住著小兩千萬房子的TOP 5%精英人士,因為颱風天需要親自通馬桶,忽然發覺人生艱難,自己如蟑螂一般毫無安全感
本來也沒啥,不就是發個微博抱怨下,但她卻把自己代入了電影餅叔一家的底層視角中來看待問題
還揚言「不管多大的雨,如果十分鐘不來修,就要報警投訴,找人揍樓管」
她所理解的美好生活,就是不管雨多大,樓管、物業、維修師傅都應該第一時間衝過來幫她修理,自己都已經是TOP5了,但享受到的照顧還不夠完美
「其他人怎麼樣我不管,我只要自己過得很好就可以了」
從這個角度看,富有的家庭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寄生蟲」,他們「寄生」在他人的洗衣做飯幫忙下,從而獲得優越的生活
社會在不斷發展,中產階級人群正在不斷壯大,跟上時代的腳步,足夠的自信才是真正的不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