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來源 | 刺蝟公社編輯 | 居文娟
導讀 想聽的歌是不是還在那1%裡。
剛聽說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下面簡稱「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混跡韓圈多年的楊咩咩就掏出了手機,查看自己在網易雲音樂裡收藏的歌單。
還是灰的,「我就知道」。
楊咩咩一點都不意外,她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這兩年她已經把聽歌的陣地換到了蝦米,並且對蝦米讚譽有加。
版權合作的消息來得比較突然。
9日下午,國家版權局在官網掛出文件《國家版權局推動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文中提到:
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積極協調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雲音樂的粉絲好像終於盼到了日出,微博上一片喜色。
「所以我就只下載網易雲啦!」
「網易雲或成最大贏家。」
當然也有炫富的:
「作為一個手機裡同時有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人,看到資源合併…突然不知道該卸載哪個了…」
財經網在微博發起了一則投票: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你選擇用哪個?截至今日零點,數據顯示為32372:11098,網易雲音樂以絕對的優勢獲勝。當然數據並不是很權威,僅可做參考。
作為雲音樂的粉絲是值得高興的,先看看兩家手握的音樂版權。
資料顯示,騰訊音樂目前已經集齊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詞曲及錄音版權,同時還擁有YG、LOEN、CUBE等韓國公司的音樂版權。業內的說法是,全球範圍內200多家唱片公司持有數位音樂的版權,目前90%以上都已被騰訊音樂拿下。
網易雲音樂的優勢一向不在版權,但是也掌握了不少資源,僅在2017年,網易雲音樂就先後與愛貝克思(avex)、米漫傳媒、Kobalt Music、豐華唱片、天娛傳媒等多家版權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不過,高下立見。
在這樣的情況下,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合作也就不奇怪了。早在兩年前,這樣的合作就已經開始了。2015年10月,QQ音樂向網易雲音樂轉授音樂版權150萬首,合作方式與籤約版權類似,合作方式是以預付+分成的方式進行。
而在去年新周期的談判當中,雙方沒有達成一致。
失去騰訊音樂的授權,幾乎就是災難。網易雲音樂在那次版權事件風波後期刊發了一段聲明:網易雲音樂最近被迫下架了一部分歌曲,量級在網易雲曲庫的1%左右,但不管佔比多大,還是影響了不少用戶的收聽體驗。
聲明中,網易雲音樂表示在「加速這部分歌曲的恢復」,沒想到彼時的傷口還在,國家版權局發話了。
去年10月,國家版權局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應全面授權、避免獨家授權。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段玉萍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
網絡音樂服務商搶奪獨家版權、哄抬授權價格,這不利於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不利於廣大網民和聽眾對音樂的使用,不利於本土音樂的創新創造,也不利於網絡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獨家授權的模式還可能導致盜版的反彈,會破壞來之不易的網絡音樂版權良好秩序。
簡單來說,國家版權局對「音樂版權獨家授權」定了一個調:不應該。
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去年9月,騰訊音樂娛樂聯合阿里音樂共同宣布了一項重磅消息, 雙方已經完成了相關的版權轉授合作。
吃瓜群眾認為這是對網易雲音樂的夾擊。尤其是在當下,音樂版權的差異化,就是各大平臺留人的一個重要方式。
其實國家版權局的幹預是可以理解的。
有傳言稱,為了獲得環球音樂的獨家授權,騰訊音樂支付了3.5億美元加上部分股權,不過這一說法未獲得騰訊官方的確認。
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也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微微提過這個問題,「網際網路平臺的競爭已經把唱片公司的版權價格抬到不能想像的地步,比如說去年我們幾家爭奪環球,就漲了幾倍價錢。到這地步,即使像阿里、騰訊這樣級別的公司,都感覺很吃力。」
如果沒有官方進行幹預,音樂版權的價格肯定還會大幅度水漲船高。
當然對於騰訊音樂來說,這樣的合作也並不完全是受到幹預的結果。
研究網絡版權的艾瑞諮詢分析師熊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由於需要承擔獨家版權帶來的相關責任,如果騰訊不向外分銷版權的話,將會減少三大唱片公司的收入,三大唱片公司也會向其施壓,促其更多分銷;或者在2-3年的獨家分銷權到期後,三大唱片公司將選擇其他公司。
繼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合作以後,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也再次宣布版權合作。對於備受用戶吐槽的網易雲音樂來說,也總算是努力為用戶送了一份新年大禮。
但是大禮剛拆封,就有人發現了新的問題。按照官方的口徑,此次音樂版權互換,會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還剩了1%。
「激動的我馬上去搜小幸運。結果沒有。」
根據網易科技的報導,網易雲音樂此次又獲得騰訊音樂獨家代理的簡單快樂、夢想當然、燦星文化、種子音樂、華誼音樂、韓國CUBE娛樂等廠牌資源,以及蘇打綠、光良、汪峰等熱門歌手曲庫。
涉及蘇打綠、光良、汪峰、江美琪、蘇運瑩、姜育恆、戴佩妮、弦子、吳克群、泫雅、李榮浩、張靚穎、張碧晨、劉思涵、孫子涵等熱門藝人歌曲。
這就是說,網易雲音樂的曲庫確實更新了。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的網友吐槽自己「剛好就是那1%」呢?
虎嗅網的一篇文章做了一個計算,由於騰訊音樂本身曲庫豐富,按照1%的比例來算,不計獨家,騰訊音娛最多可以保留17萬首;計算獨家,估計最多保留5萬首左右音樂。
這個數量級已經足夠打出那張「版權差異化」的牌了。
和網易雲音樂相比,騰訊音樂必須抓住「版權差異」這個生存基因,以留住自己的固定用戶。雲音樂有一點很可怕,即便在經歷了幾次版權浩劫以後,其用戶數量依然在保持增長。去年11月,雲音樂宣布平臺用戶突破4億。
出來混,總要有一技防身。
網易雲音樂有強大的社交基因,騰訊靠的可能也就是這1%。
另外,短期來看,平臺之間的「版權差異」肯定還會持續下去,音樂版權的價格雖然不會再如去年那般讓「大公司」都感到吃力,但上漲是一定的。
在一個版權保護意識較強的市場中,高質量音樂版權也一定會成為競爭的焦點。
但是網易雲就是有點邪,版權上一直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但是用戶忠實度很高。即便是那個吐槽雲音樂版權問題的楊咩咩,也依然保留著網易雲音樂的客戶端。
「我在上面還買過兩張專輯呢。」楊咩咩表示,衝著花錢買過的樸樹和孫燕姿,這客戶端也還不能卸。
文章由刺蝟公社公眾號授權發布
刺蝟公社 ID:ciweigongshe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新銳觀點,前沿情報內容產業垂直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