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6日,為期兩天的2020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在濟南成功召開。國內新材料學術界和產業界著名院士專家、上市公司高管、知名新材料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及投資趨勢,為濟南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20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在濟南召開。
●「大咖論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插上騰飛翅膀
據了解,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9屆,為250餘個新材料項目提供了早期創業及加速成長融資路演平臺,是國內新材料行業最大規模與影響力的新材料行業資本和技術主題品牌會議活動。
本次大會旨在搭建新材料產業「產學研用」資源對接平臺,匯聚新材料企業、項目、資本、技術、專家等要素在濟南融合共生發展,促進新材料資本技術落地和產業化,助推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現場,4位院士、2位投資人圍繞新材料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以及新材料產業投資等多個維度進行了主題演講。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副主任屠海令就「新材料產業現狀分析與前瞻思考」作了專題演講,其他院士也分別圍繞磁性材料、非晶材料、新膜技術的研究成果和產業應用作了精彩分享。啟賦資本董事長傅哲寬等投資人以「基金助力新材料產業結構升級、新材料產業投資趨勢與展望」為主題,介紹了資本與產業的集成和共享。2場圓桌論壇圍繞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及投資趨勢,與參會人員共同探討了新材料熱點前沿技術和產學研協同發展之道。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2020中國好材料暨「大國之材」頒獎典禮,對石墨烯、碳纖維、3D列印、磁性材料等行業內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進行頒獎和表彰,同時重磅發布了2020中國新材料私募股權投資機構50強。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現場籤約4個新材料類實體工業項目,總投資15.8億元。
●現場籤約,總投資15.8億元的4個項目落地
記者了解到,大會期間,鋰電池軟包鋁塑膜項目、3D陶瓷手機背板項目、石墨烯複合材料項目、多晶金剛石微粉生產基地4個項目與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進行了現場籤約,總投資15.8億元。
天橋區委書記韓偉表示,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匯聚了「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這批新型功能、先進結構、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的籤約實施,將為天橋區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近年來,天橋區探索「產學研」融合路徑,逐步推進傳統化工產業向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扶持壯大新材料應用項目發展,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聚集了一批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打造區域性先進材料科研成果研發、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作為天橋區攜河北跨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首要承載地,該園區新材料產業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初具規模,成長的每一步腳印都閃爍著「產學研」轉化的火花。地處濟南黃河北部,園區土地成本、稅收、財政等優惠政策並不佔優勢。園區將吸引科研機構落地進行「產學研」轉化作為園區發展的突破口,聚集了來自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等科研院所的一批科研團隊。
為推動技術成果在園區就地產業化,園區管委會從場地、設備、資金等多方面致力提供「氣候和土壤」,先後引進建設了研發、交易、數據服務等多種功能載體,壓縮企業投資周期,提供硬體保障。目前,園區形成了以富通光導、天諾光電、東珩膠體、建邦銀漿等一批企業為基礎,以通信光纖、氧化鋁纖維、電磁屏蔽材料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成為全市專業的新材料產業功能園區。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在尖端技術從研發到產業化通常要經歷取得初步技術成果—進行中試—產業化投產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資金支持。到哪裡尋求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筆投資,是很多科技類企業關心的問題。
為此,大會還專門組織了前沿新材料專場、新基建·新材料專場、醫療器械新材料3個產業項目的路演,通過中國頂尖投資機構與優質項目的一對一快速約談,幫助機構與企業之間搭建高效對接通道,機構在了解更多項目的同時,企業也可獲得戰略及行業投資趨勢方面的建議和指導。
●明確規劃,打造「中國纖谷」特色園區
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圍繞全市十大千億產業體系和園區產業基礎,優化調整了以新材料、智能製造和醫療康養為主的產業發展主攻方向,並高質量編制了「十四五」產業規劃。
在新材料產業發展方面,該園區將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聚焦打造「中國纖谷」特色方向,以新型功能材料和新型結構材料「一主一次」兩個層面,重點布局光導纖維、納米纖維、導電纖維、醫用纖維四個方向,延伸布局光纖光纜、電磁屏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型複合建材四大板塊,在高性能結構纖維和電池隔膜領域與周邊城市形成產業協同,並以本地企業培育、外部企業招引、新平臺建設為路徑,重點打造「高性能結構纖維—新型複合建材—綠色建設」產業鏈、「光導纖維—光電信息材料—新基建」產業鏈、「醫用纖維—生物醫用材料—智慧醫療」產業鏈,構建「中國纖谷」特色新材料產業體系。
該園區將聚焦企業引培和區域協調,逐步完成新材料產業的升級和集聚。2020—2022年,重點從人才服務、平臺服務、渠道服務等方面扶持本地材料企業。針對轉型企業,積極引導現有企業進行產品升級與業務拓展,建立「幫扶一反哺」機制;針對小微企業,重點幫扶在科研、市場等方面具有潛力的企業,通過減稅、政府擔保助其融資等方式進行扶持;針對科創企業,通過共享實驗室、共享廠房、成立聯合科創產業基金等方式,助推科創企業「生根發芽」。同時,聚焦「新型建材、光電材料、醫用材料」三大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引進10-20個行業龍頭企業,形成區域特色,全面實現新材料產業高端特色化發展,力爭到2022年實現產值突破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還致力於「引進來」和「落實事」。大會期間,主辦方邀請了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走進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參觀考察園區光纖預製棒、電磁屏蔽材料企業及產業園區,力求藉助知名專家和機構力量,尋求更多突破點。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的召開,開啟了濟南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的嶄新一頁。「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新材料與資本技術所帶來的新價值,實現與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投資機構的強強合作、互利共贏,打造園區新材料品牌優勢。」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表示。(濟南日報 記者:張群 通訊員:劉如嫣 潘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