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但電動汽車發展的弊端日益突出,不是最理想的新能源車,最近,國內第一輛氫燃料車誕生了,每5分鐘加一次氫,繼續航行1000公裡,以驚人的速度讓我們去尋找真相。
其中,國內首輛氫燃料車——手套氫車在湖北武漢亮相,加上Mira只航行了1000公裡的氫,就達到了1000公裡,格魯夫氫車是國內首個氫燃料車,臉不輸給馬塞蒂的levant,國內首個氫燃料車的登場,也許預示著「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開始。
今年是氫能源元年,在4月的上海車展上展出,接受預約,全球氫能源車或2020年開始批量生產,氫車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應該不僅僅是這個車型,一次加氫跑1000公裡,而且還沒有排出汙染物,完全對環境好。
第三,既生瑜何生亮?電動汽車去哪裡?鋰電池是過渡性的,氫能量確實是慢慢產生的,現在氫能源汽車的技術先進的是日本豐田。
四大豪華轎車在外觀設計和外觀設計,前臺像馬塞蒂的levant,夏普的LED大燈與5個直瀑式格柵融為一體,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氫能源車的車身採用了全碳纖維的材質,蝴蝶門的形狀獨特,具有年輕時尚的個性。
其五,氫能源車安全嗎?現在那麼多天然氣計程車哪個爆炸了?純氫比天然氣更穩定,國家向一汽投入了近兆個氫發動機車,在電池密度和耐久技術徹底升級之前,氫動力是唯一真正取代柴油機的清潔能源。
其六,氫動力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技術,10年內在全國普及,當政府採取措施,以提高稅收範圍內的汽車,氫動力一下子普及了,氫燃料才是發展的趨勢,能源的添加速度快,續航能力強,汙染比電低。
其七,目前電力新能源最大的陷阱是不考慮電力和建設電力的附加成本,例如電動汽車,表面充電,用電,沒有汙染,但是,我們最大的電力源還是火力發電,汙染嚴重,當然氫也需要電氣的分裂和電氣關聯的純化。
其八,說實話,Glof的氫能車門真誇張,前面的臉抄襲了馬塞蒂的萊萬特太厲害了,氫氣站全面開展到2025的話,可以預約車,5年後出發。
結:我們應該跟進更強力的支援政策,真的應該拐彎超過車,氫能源的汽車才是主流,鋰電池的續航和廢電池的環境問題都是大問題,你覺得怎麼樣?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