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一種奇妙的力量,它總是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詞語來表達情感,也總能準確表達出完美的意思。那麼在漢字中,不同的人死去應該怎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古代很重禮節,很多事情是不能在明面說,而如果想說,就要用諱稱,那麼死亡的諱稱有哪些呢?下面就拿幾個例子來說說。
皇帝死亡要叫駕崩,或者崩殂,因為在古代,講求君權神授,皇帝是統治者,是真龍天子。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人們稱皇帝死亡去世是一定要用避諱之語的。而為了表示尊敬,也為了彰顯天子身份,就用駕崩來稱呼。畢竟在那一時期,皇權至上,要是誰不這麼說,可就算是侮辱,是要誅九族的!而仔細想,駕崩二字就很有講究,天崩地裂嘛,正好形容天子死去。
皇家裡除了皇帝之外,諸侯王們算是地位很高的了,所以他們死後人們提起也要用諱稱,也就是薨,表示高大的東西倒塌,用來象徵諸侯王的身份。
除了皇帝之外,和尚也算是一種特殊的身份。和尚是佛門的教徒,他們嚮往極樂世界,看淡生死,只把死亡看作是一道讓他們邁向極樂世界的門檻,所以他們死去時,被人稱為是圓寂。佛教崇尚清淨自然。圓代表著圓滿,兩者結合,就是圓滿安寂。當然,這樣的稱謂也只有佛門中人能擔當得起。而與佛家不同的是,道家之人死去,會稱為羽化,反真。這很可能是修道之人的特點吧,講求死亡是反璞回真,認為死亡會讓他們到達另一個世界,羽化而登仙。
這些都畢竟算是官方的說法,當然也有不那麼官方的說法,也就是民間的說法。在民間,死亡的諱稱就有樸實的感覺了。比如有的地方會說這人沒了,有的會說是歿了,有的會說是升天了,也有說嗝屁或者翹辮子的。總之,民間的說法就不那麼莊重了,而是會根據當地風俗自發形成,不會特別去避諱死亡二字。
那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是他們的仇人死了,要怎麼說呢。根據查閱資料了解後發現,古人的思維也和今人差不多,仇人死去,自然是讓人很開心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不會去避諱,而是怎麼痛快怎麼來,怎麼開心怎麼說。畢竟這世上,人無完人。一笑泯恩仇也好,快意恩仇也好,都是個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