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見識和眼界,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2020-12-11 騰訊網

見識和眼界,

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論語》:子張篇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譯文】

大臣陳子禽對子貢說:「你不過是謙恭罷了,難道仲尼真的比你強嗎?」子貢說:「君子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智慧,也可以看出他的不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我的老師沒人趕得上,就好像青天無法通過階梯登上去一樣。

見識多的人,更自信

見識多的人自信從容,不會怨天尤人,只有見識少的人才會到處抱怨,覺得世界不公。

這說到底就是見識少的緣故,見識少的人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覺得這個世界上都是預設好的,失去了拼搏的動力,最後註定一事無成。

見識越多的人,

越能堅持自己

有一句話說:「一個努力奔走的人斷然不會隨便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們會為了夢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對此,深以為然。

在生活中見識越多的人越能堅持自己;見識的少,則總會在別人的意見中改變自己,甚至會嘲笑努力改變的人,生活在自己的沾沾自喜裡無法自拔。

見識的少,眼光就不會長遠,會讓我們在同一個機會面前失去的更多,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你擁有的見識決定了你是否有更大的機會,所以不要怪上天給你的機會太少,而要怪自己的見識太少。

每個人都想有一段酣暢淋漓的人生,但卻不想去改變,只想毫不費力的重複。人生有好多分水嶺,而拉開差距的就是在某些時候你見識的多少,這個世界很公平,機會永遠眷顧那些見識多的人而不是見識少的人。

一個見識多的人能看到很多隱藏的機會,見識多的他們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見識越多的人,

越能看清自己的差距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學生曾經問過他:「老師,你學識淵博,知道的事情那麼多,為什麼還經常懷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諾回答:「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圓圈外是未知的,圓圈內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圓圈就會越大。圓的周長也就越大,於是,你與未知接觸的空間也就越多。因此,雖然我知道的比你們多,但不知道東西也比你們多。」

當我們見識的少,我們就常常誤以為自己是最棒的,從而將自己禁錮在小小的世界裡得過且過,忘記了外面的世界之大。

真正見識多的人必然是看過了很多風景,看過了很多人生的人,所以他們不再把自己當成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

所以越優秀的人,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相反,平庸的人卻經常一知半解,就覺得天下無敵。

見識多的人,更能看清自己的差距。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因為越有見識的人,越能看見自身的差距。

見識越多的人,越謙卑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見識少的人,他們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牛的人,而越是真正見識多的高手從來不會顯露自己的本領,對任何人都非常謙卑。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謙卑。當你見過山外的山、人上的人,反而會覺得自己的渺小,會形成一種謙卑和恭敬的優良品質。

那麼怎樣才能增加見識呢?

讀書和旅行是最好的選擇,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當我們見識的多了,那些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就會覺得正常,只有有了足夠的見識,我們才配擁有高品質的生活,才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卓越之人之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就因為他們具有超乎尋常的見識。

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見識後,自然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們深謀遠慮,成竹在胸,能給自己的人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見識才能幹成大事,走向成功。

文章圖片及內容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整理:小左

相關焦點

  • 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你知道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嗎?見識決定著你的圈子,你會接觸到什麼樣的人,最後你會成為怎麼樣的人。你說重不重要,不然你永遠只能看到眼前的一角。你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背井離鄉,去往陌生的大城市嗎?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年齡大一點的可能是覺得大城市工資高一點,而大部分年輕人是因為想增長自己的見識。課本上了解到的永遠沒有真正見識到的愜意,真正接觸到的才是有生命的。年輕人在城市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就是見識,見識這玩意跟經濟地位,跟什麼多聰明的人接觸,其實並沒有多少關係,就是你是否在大城市生活。
  • 《天道》肖亞文:看過這部劇才知道,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重要
    在天道中有一個出場不多,但是非常重要的女性人物,那就是肖亞文。在劇中,肖亞文作為丁元英的助手,當丁元英解散私募基金後,原本作為僱員的肖亞文就和丁元英沒有任何關係了。為了能和丁元英保持一點聯繫,她不惜自費兩萬多從北京飛到德國請求自己的同學兼好友芮小丹幫忙。芮小丹問她:僅僅是認識,有什麼意義?你總得為點什麼。確實,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個不相干的人,這麼費心費神地張羅,總是要圖點什麼才說得過去。
  • 一個人的眼界和學歷關係大嗎?
    眼界高與低的差距真正導致差距的,是環境和見識。環境。我們每一個人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就會有種錯覺,以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環境的狹隘造就了眼界的狹隘,造就了心胸狹窄。社會上很多走極端的人正是這樣。歷年的中高考狀元身上也能看到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帶來的良好作用。學歷。一個人的固有觀念十分可怕,而學歷低的人卻很難有機會打破自己固有的觀念,他們接觸的人層次比較多。因為物以類聚,他們定會受到接觸的人很大影響。周圍人的價值觀會折射到他們身上。大部分學歷高的人身邊基本也是一些積極向上,是行業內也比較優秀的人。
  • 提升自己的見識到底有多重要
    提升自己的見識到底有多重要?!總看到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不不不,限制你想像力的絕不是貧窮,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你的見識!一個人的見識到底有多重要?別人早已經習以為常的,你卻認為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為什麼有些初中文化甚至小學文化的人,也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卻是一家大企業的老闆。
  • 你認為一個人的眼界和什麼有關係
    眼界,資料顯示,指目力所及的範圍。引申指見識的廣度。 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語出唐.王維 《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詩:「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 蘇轍(子由)《和子瞻雪浪齋》:「窗中縞練舒眼界,枕上雷霆驚耳門。」等。
  • 【論語】禮,到底有多重要?
    【雲說】在西周時期,人們因社會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貴族、平民和鄉野之人的區分。孔子這裡認為,那些先當官,即原來就有爵祿的人,在為官以前,沒有接受禮樂知識的系統教育,還不知道怎樣為官,便當上了官。這樣的人是不可選用的。而那些本來沒有爵祿的平民,他們在當官以前已經全面系統地學習了禮樂知識,然後就知道怎樣為官,怎樣當一個好官。因為,後學會驕傲,會力不從心。
  • 沒見識,到底有多可怕 ——隧道效應: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傻瓜
    意思是,要想辦大事,最重要的是要有見識,才能只能算是輔助。所謂見識,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人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見識不是吃過、穿過、用過。見識,是面對問題時的思維高度。見識,是做出決策時的判斷力。那沒見識,到底有多可怕呢?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老農賣柿子的故事,然後再來說說故事背後的管理學,也就是「隧道效應」。撰稿 | 周方舟講述 | 張家瑞
  • 學會增長你的眼界與見識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婷婷隨筆本文約734字,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人的欲望可真難滿足,一步步的走向頂峰,但還是不能夠滿意,人吶,到底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呀!信念和毅力真的很重要,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嗎,人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人有另一個強大的自己影子。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心得,最重要的是,敢於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歸為零。
  • 讓孩子增長見識有多重要?家長如何開闊孩子的眼界?
    都說「三歲定終身」,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雛形了。讓孩子多見世面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增長孩子的見識和眼界,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保持對世界的熱愛和好奇。10年前,我的第一個孩子在北京出生,是個男孩。
  • 你的眼界,你的見識,決定了你的格局
    你的眼界,你的見識就決定了你將來的格局,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我們以前可能都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看破了紅塵,於是決定剃髮修行。他的師傅是一個很有修為的老者。這個年輕人覺得跟著自己的師傅,自己的境界一定會提高很多,但奇怪的是,從他開始拜師的第一天開始,他的師傅只是叫他端水,掃地,倒茶。
  • 為什麼人的眼界和見識會有不同?如何擴大自己的認知維度?
    我們形容一個人很牛,通常會說這個人眼界高,見多識廣,格局大。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凡在一定的領域作出一定成績,有著一定聲望的人,都有著不凡的見識和眼界。馬雲王健林就不用再說了,就在我們平常生活的周圍,眼界的高低也會深深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那為什麼人們會有這種不同呢?我想可能是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思維方式的不同。固定思維模式容易影響判斷。
  • 帶領孩子增長見識、拓寬眼界須打開心扉「因地制宜」
    眼界,指視力所及的範圍。引申指一個人觀察、考慮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眼界越寬廣的人其成就也就越大,眼界狹隘的人其作為也必不會大,比如坐井底者便只能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
  • 趙麗穎:人的眼界和格局,比努力重要得多
    趙麗穎給我最重要的感覺,是她很聰明。她在很小的時候,見識與格局,就超越了她生活的環境。這也就正說明光有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有眼界和格局。早年時期窮過的人大概會明白,貧窮對人最大的傷害,從來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短視。
  • 夜讀| 一個人有沒有見識,就藏在這3個細節裡(有聲)
    不得不說,一個人有沒有見識,是可以通過細枝末節辨別出來的。它不用刻意顯擺,而是一種自然流露。有時候,見識的廣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而一個人有沒有見識,就藏在這3個細節裡。我有一個遠房親戚,每次在酒席上和他交談,都會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他喜歡當著全家族的面,冷嘲熱諷地問我:「你不是之前還跑去留學麼,學了啥?現在出來還不是要給人打工?」說完又話鋒一轉,誇起了自己的兒子:「他自己開了個修車店,一個月賺的比你一年都多。」
  • 一個人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
    那麼,一個人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人品?人品,簡單來講是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品格又指一個人的思想和道德,能力是指為人處世和利他的能力。如果一定要追更到底,人品到底是個什麼的東西,可以閱讀有關這方面的書籍。本文我所要講的是人品到底有多重要。
  • 相信的力量背後,是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
    5從凡事不信到再次願意相信體現了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小時候最容易相信。知道這世上有那麼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麼可能?"掛在嘴邊。現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也是在走出原來的小世界後,遇到了那麼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麼多無功利心的人。
  • 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
    什麼是見識?見識是一個男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一個有見識的男人必須有很髙的修養,因為他看問題是從全局的髙度、正義的立場和是否有利於更多的人的角度出發的,而不是執著於個人的感受和利益的得失而固執己見。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並具有防止男人少走彎路、多聚人氣等諸多益處。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廣,他的世界就會有多大」,現在我們也可以說:「一個男人的見識有多廣,他的事業就會有多大。」增長見識,還要虛心向他人學習。
  •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相信每一個家長對孩子的讀書問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很難說到底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真的會更優秀。在同等年齡和層次中,看待同一事物會比別人看得更多看得更遠,就意味著決策或選擇都將勝別人一籌。
  • 農村孩子如何跨過所面臨的三座大山,彌補眼界見識上的差距?
    前段時間,看到《高考之後,農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彌補和精英家庭子女在眼界、見識上的差距?》這篇文章,今天又大致重讀了一遍,裡面很多內容實在太贊同了。 農村家庭的孩子和精英家庭子女在眼界、見識的確存在差距,這是毋庸置疑了!
  • 學歷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學歷就是每個人求學的經歷,從小學、初中、高中等等都是每個人的學歷證明,這些學歷不僅僅是對於一個人學識深淺的一個梗概。每個人求學都是有目的的,而學習的目的從學習知識到對於事物正確的判斷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給人的提升,也是對於個人今後發展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