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要有勇做「刑事案件質效第一責任人」的職業擔當精神

2020-12-27 中視聯播

作者:曹堅 全國檢察業務專家,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檢察機關是刑事錯案的第一責任人」的話題引發了檢察機關系統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檢察機關主要構成主體的檢察官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法律意義上的刑事錯案畢竟少之又少,全國檢察官每年批捕起訴的以百萬計案件絕大多數都獲得了有罪判決,以數字計算的錯案率微乎其微。但是,從精益求精的「求極致」要求看,檢察官辦理的刑事案件在質量和效果上是不是都真正達到了合格甚至優秀的標準,是不是都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恐怕不是所有的檢察官都敢那麼肯定和自信。從這個角度出發,把「檢察機關是刑事錯案的第一責任人」演化為「檢察官是刑事案件質效的第一責任人」的提法可能更具針對性和普遍性。

做刑事案件質效的第一責任人是檢察官對刑事檢察工作極端負責的職業要求的體現,「第一責任人」是對工作極端認真態度的生動詮釋,就如同解放軍戰士誓言的那樣,「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我們不必斤斤計較於這個案件的「前世今生」,只要案件到了自己的受理環節,到了自己的手中,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第一責任人的心態去辦理案件。作為「四大檢察」之首的刑事檢察工作,其厚度與廣度毋庸置疑,刑事業務做精做細做優是新時代檢察事業對檢察官的要求。以這個要求衡量,檢察官離刑事案件質效的第一責任人的標準還有不小距離。

例如,在程序上是不是嚴格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時處理案件。在審查逮捕案件時,是不是真正的對逮捕必要性做到了事實層面和法律層面的把握,對可捕可不捕、可訴可不訴的案件,出於照顧偵查機關工作考核和減少審批麻煩的心態,也就一捕了之、一訴了之了。在辦理延長期限十五天時,是不是案件都符合刑訴法「重大、複雜的」條件要求,那些不那麼重大、複雜的案件也被隨意延長了。在退補案件時,是不是存在沒有實質的補偵要求,而是為爭取辦案時間的「空退現象」?這些問題匯總起來就造成了某些檢察院、檢察官的「案件比」居高不下,辦案人為拖沓拖延。

又如,在實體上我們是不是嚴格堅持了刑事認定的證明標準和證據規格要求。對有的事實龐雜的經濟犯罪案件,是不是抱著「只要總體能定罪,個別事實不認定也無礙」的心態,在沒有查清全部事實的情況下就將案件事實打包訴到了法院,讓法官再進行刪減排除?在出席二審上訴案庭審時,對一審確有爭議自己把握又不是那麼準的案件,不敢明確提出改判意見,而是籠統發表個「請合議庭依法裁判」的刀切豆腐兩面光的無關痛癢的檢察員意見,這種現象有沒有呢?

再如,在責任上我們是不是切實挑起了員額檢察官應當擔當的重任。在處理稍有爭議疑難的案件時是不是還受既往審批式科層制處理案件的陳舊思維模式的影響,習慣性地上交難題,在審結報告中列明多種意見,就是不言明自己的處理意見和依據,讓部門負責人、分管檢察長甚至是檢委會做判斷選擇呢?凡此種種,都說明刑事檢察工作的質效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檢察官的責任意識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路尚漫漫。檢察人員分類改革不是新瓶裝舊酒,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檢察官應當具有這種胸襟和情懷。

做刑事案件質效的第一責任人要求檢察官具備承擔起訴訟主導作用的能力和水平,訴訟主導作用不是靠說出來的,而是靠檢察官在一個個刑事案件的辦理中扎紮實實做出來。

傳統觀念對刑事訴訟有個形象的比喻,偵查機關是做飯的,檢察機關是端飯的,審判機關是吃飯的。如果檢察官把這個比喻當真,真把自己視為刑事訴訟中端飯的角色,前靠公安搜集證據後依法院審查判斷,角色模糊缺少定力,那就是對刑事檢察職責的放棄。捕訴一體的全新辦案模式對檢察官的思維模式、工作能力、執法方法等提出了全新要求,唯有求變、求新、求進方能不斷適應刑事檢察改革的新格局。偵查機關接不接檢察官的引導意見,審判機關採不採納檢察官的指控意見,關鍵還是憑檢察官對案件事實的精細把握和對法律依據的充分闡述,這個過程就是檢察官論理、釋法、達情綜合能力的體現。

檢察官全程參與審查逮捕與審查起訴,承擔的刑事訴訟監督職能由單一演變為複合,須立足以刑事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的基點,向前延伸對偵查活動的引導和監督,向後落實庭審活動的實質化。

檢察官的訴訟主導可以細分為對偵查階段涉案事實整體塑形的評估與預測、對關鍵重要證據提取固定的提前感知與提示、對偵查報送罪名與相似罪名的判明、對瑕疵證據與非罪事實的前端剔除、對庭審活動的預先準備與服務、對案件處理結論和程序適用的明確以及對庭審環節犯罪事實的高效指控與論證。檢察官為了有效應對庭審挑戰,就需要有意識地向偵查環節延伸職能,發揮檢察影響力,將工作做到前面。我們說「決勝在法庭」,而實際上一個案件辦的好不好其實庭前已經奠定了基礎。如果關鍵證據沒取到位,適用的法律條文內涵沒有弄明白,隱藏的程序瑕疵和證據適格問題沒搞清楚,光憑著一腔熱血在法庭上慷慨激昂也很難挽回敗局。庭審畢竟不是表演而是看證據講法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刑事辯護的成功是建立在檢察官指控的錯誤或疏漏上也不無道理。庭審實質化形象的解釋,就是要在庭審中真切的展示證據,闡述法理,認定事實,形成定案結論,而不是走過場搞形式,庭審實質化最大的挑戰對象是出庭檢察官。

要把庭審實質化變為現實,檢察官需要構建起從審查逮捕到出席法庭的整體指控認定思路,全面掌控案件證據框架和證明體系。庭審實質化的「果」結在法庭,庭審實質化的「因」種在偵查與起訴,而有效連結庭審實質化的「因」和「果」的必然是檢察官所承擔的訴訟主導職責。

做刑事案件質效的第一責任人還需要營造符合檢察工作規律的工作環境,要有科學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的指引。刑事檢察既是專業性很強的業務工作,也是具有很強社會屬性的政治工作,形成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工作指標評價體系很有必要。考核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考核指標放任自流也是萬萬不能的。以第一責任人要求自己是檢察官的自我加壓,是自律;建構科學的考核評價指引體系是對檢察官工作的正向引導和激勵,是他律。長久以來,固有的追求重定罪重處罰的追訴理念可謂根深蒂固,客觀公正的檢察辦案理念還需經由實踐形成習慣自然。只有通過不斷的職業培訓學習,通過指導案例和典型案例的科學指引,通過自己的不斷總結和反思,逐漸形成更加全面科學的辦案思維意識。考核評價體系中某些不合時宜的指標設計和業績評價方式也確實到了應改盡改的時候。考核指標設計偏重於追訴糾錯,很多指標是建立在偵、審機關工作錯誤的基礎上,當然這也客觀體現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的法律定位。但是,如果考核指標一味強調追訴糾錯的工作成績,難免會在實踐中形成有小錯不查坐等大錯再出手的檢察辦案心態,或者出現配合協商式糾錯,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糾一些法律文書文字疏漏的錯誤,或者搭便車監督其他司法機關本來就準備撤銷、追訴、判緩免刑的案件,這種湊數性質的監督成果既浪費司法資源,也沒實際意義,還影響了那些扎紮實實埋頭辦案監督的檢察官的積極性,有的考核指標成績越優異可能工作越有問題也並非謬論。而考核指標中少有對案件寬緩處理的獎勵,例如對不捕、不訴、緩刑建議等,基本沒有獎勵,只有約束和檢查,檢察官也就缺少對案件依法寬緩處理的內在動力,本著怕麻煩的心態,可捕可不捕的捕掉,可訴可不訴的訴了,可判實刑可判緩刑的就不提緩刑建議,反而是在領導層面發現一些案件完全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倒過來建議承辦檢察官對案件作出更加全面妥善的考慮。考核評價體系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目的在於對檢察辦案工作進行體檢,考核得出的數據起到的是提示、警示的作用,是要促進檢察工作的全面平衡科學發展。唯考核數據論,唯考核排名論,有本末倒置之嫌,難免會異化檢察辦案工作,從這個意義講,倒不如以一個大致均衡的指標數據框架來評估檢察工作,超出這個框架的要仔細查明情況和原因,而非簡單的以數據多少排名論先後。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智庫專稿)

編輯:楚予、統籌:秦前松

相關焦點

  • 大檢察官訪談|顧雪飛:質效為要 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質效為要 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專訪二級大檢察官、河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顧雪飛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各項檢察工作,必須真正重視基層、全力抓好基層、努力建強基層,推動新時期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內涵式發展:堅持規模適度,質效優先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主題。作為檢察機關,自身高質量發展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必須做好的兩篇「大文章」。
  • 【全面提升刑事辦案質效】 檢察官高效追訴嚴重過錯被害人 全面維護司法公正
    編者按:努力提高辦案質效,優化「案-件比」是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面臨的新任務。大興區檢察院將「整合兩項審查、突出實質審查、審查引導偵查」融入每一個訴訟環節,切實做到不枉不縱,全面提升辦案質效。檢察官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害人有嚴重過錯且也可能構成犯罪,及時引導偵查調取關鍵證據,高效追訴涉嫌犯罪的被害人,且僅用三天時間辦結案件,極大的節省了辦案時間,提高了辦案效率,維護了司法公正。
  • 質效為要 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大檢察官訪談
    二級大檢察官、河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顧雪飛內涵式發展:堅持規模適度,質效優先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主題。在顧雪飛看來,檢察工作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即堅持數量、質量、規範、效率、效果「五位一體」綜合考量,把規範辦案、注重質效貫穿始終。顧雪飛認為,就河南檢察工作而言,相對於以往單純注重數量、規模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內涵式發展更加注重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 周末加班提速結案 努力提升案件質效
    為貫徹落實市中院調研王益區法院工作反饋會議精神,提升王益法院民商事案件審判質效,深入分析研判當前制約審判質效存在的問題。2020年9月13日上午,王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轉過利用周末時間到黃堡法庭、王家河法庭督促研判案件質效情況。踏進法庭辦公室,李轉過副院長就與法庭加班幹警積極交談,首先感謝同志們放棄休息時間仍在工作,接著了解目前案件存在的問題,影響案件質效的瓶頸,與法庭幹警一同對照收案登記薄逐一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的案件進行指導。法庭幹警感動之餘,紛紛表示,一定努力完成任務。
  • 蘆溪法院「案件質效提升年」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蘆溪法院「案件質效提升年」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2020-03-18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把尺子量質效!遼寧檢察機關以「案-件比」為指引提升案件質量...
    「案-件比」已經成為遼寧檢察機關刑事檢察部門業務管理的「指揮棒」和反映各基層院司法辦案質效的「風向標」。用好「案-件比」評價指標,將在提升當事人的司法感受、節約司法資源的路上行穩致遠。【對話】在司法環節中如同「綠色司法」GDP指標省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處處長席照生遼寧法制報:「案-件比」指標的高與低在司法環節裡起到什麼作用?
  • 在落實「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中展現檢察擔當|大檢察官訪談
    「『人民至上』要真正體現在主動作為上,要著力培養每一位檢察官的司法良知和辦案情懷。」在黨課課堂、在業務分析研判會商現場、在全省檢察長會上,田雲鵬反覆強調,要統籌推進「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更好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江西檢察機關通過檢察開放日、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多種渠道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逐項抓好落實。
  • 提升質效大家談——「依法忠實履職 守護平安光山」的刑事審判庭
    7月份,光山法院召開了審判質效推進會。為了落實會議精神,各部門(團隊)開展了質效競賽,今天帶來的是刑事審判庭(一團隊、二團隊、三團隊)。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積極利用移動微法院、「雲間」網際網路庭審系統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審理刑事案件,最大程度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響。疫情好轉後,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刑事審判庭第一時間提審當事人開庭,把「六清」目標任務。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積極利用移動微法院、「雲間」網際網路庭審系統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審理刑事案件,最大程度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響。
  • 全面推進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應用
    通過強化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實現刑事案件在公檢法系統線上流轉,有力地提升了檢察辦案質效,為我院「蹚出服務保障轉型發展新路、爭當全市檢察工作排頭兵、推動亮點工作挺進全省第一方陣」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 勇擔當敢作為 于和偉韓雪演繹新時代檢察官
    通過展示公檢法人忠誠履職、匡扶正義的鬥爭過程,向社會公眾呈現善與惡、是與非、法與情之間的衝突,力求在螢屏上真實還原新時代檢察官的鮮活形象,詮釋人民檢察官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不畏艱難勇敢擔當,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維護司法權威、捍衛公平正義的初心與決心。
  • 以「工匠」之心辦理好每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記上海檢察機關重大...
    團隊立足專業化辦案,以把工作做到極致的責任擔當,辦好每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並進一步輻射專業化辦案質效,提升檢察專業化團隊工作影響力。充分發揮捕訴一體辦案優勢,對重大刑事案件從嚴從快辦理。團隊召集人劉金澤作為專案組成員立即趕赴徐匯區案發現場,向辦案人員了解案發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取證要求,並在作案工具的提取、殺人動機的核實、犯罪嫌疑人精神狀態的鑑定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同時,在引導偵查過程中,強調對未成年人取證程序的特殊要求。通過借力改革疊加效應,優化檢警協作,進一步提高重大刑事案件辦案質量、提升訴訟效率。
  • 聽大檢察官怎麼說
    檢察官在刑事訴訟檢察環節承擔主導責任   今年的最高檢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切實履行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的主導責任。對此,該作如何理解?  「從我國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和刑事訴訟制度設計看,檢察官在整個刑事訴訟中的檢察環節是承擔主導責任的。」張軍解釋說。
  • 楊陵區法院召開第三季度案件質效推進會
    9月3日下午,楊陵區人民法院召開第三季度案件質效推進會。會議由黨組書記、院長吳雲青主持,院黨組成員、全體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及審管辦人員參加會議。會上,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國萍通報了1-8月份我院案件質效情況
  • 銅川王益區法院召開案件質效推進會
    9月29日下午,銅川市王益區人民法院召開案件質效推進會,分析研判審判執行質效,聚焦辦案主業,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各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參加會議。會議傳達了市中院馮迎春院長督導王益法院案件質效的講話精神,審管辦通報了各部門、各員額法官案件結收比,解讀了案件質效考核體系指標。與會人員深入研判分析了在案件質效方面的弱項指標,研究了提升案件質效的方法和措施。會議要求:一要清醒認識當前的嚴峻形勢。
  • 新時代下如何提高刑事法律文書質效?這場學術沙龍為您解答
    9月13日上午,由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主辦,甘肅省檢察院承辦的「新時代下如何提高刑事法律文書質效,要充分體現「讓檢察官說理、讓證據說話」的工作理念;在重視「電子速度」的同時,要在法律文書中充分體現「檢察溫度」。
  • 「破題」後如何「解新題」「答難題」——張軍檢察長在大檢察官...
    新修訂的檢察官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對檢察官履職立場作出規定:客觀公正。這體現了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體現了新時代對檢察官職業的根本要求。從客觀公正的履職立場出發,檢察官的角色定位應是怎樣的?張軍回答說:「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始終牢記:檢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訴者,也是無辜的保護者,更要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法治進步的引領者。」
  • 這個數據背後是每一位檢察官的擔當和汗水
    與此同時,新類型犯罪增多,『醉駕』取代盜竊成為刑事追訴第一犯罪,擾亂市場秩序犯罪增長19.4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增長34.6倍,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增長56.6倍。」「以前的庭審,檢察官把案件、被告人訴出去就認為基本完成了任務。今天,庭前的認罪認罰工作,庭上的量刑建議,檢察官也要斟酌再三。要認真思考怎樣把檢察官的主導責任履行好、履行到位,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會上,這一觀點成為大檢察官們的共識。
  • 堯都區人民檢察院召開降低刑事案件「案-件比」周例會
    會上,綜合業務部主任郭曉燕通報了上周員額檢察官所辦理的刑事案件「案-件比」情況,全院案件比已降至張軍檢察長提出的「檢察機關最優案件比」1:1。第二檢察部主任胡武平就我院刑事案件認罪認罰、量刑建議、適用速裁程序等工作情況作了具體安排。各員額檢察官就如何降低「案-件比」作了交流發言,提出改進措施。
  • 商州區人民法院召開案件審判質效推進會
    9月14日上午,商州區法院召開案件審判質效推進會,通報1-8月份全市法院審判質效及商州法院辦案人員案件結收比情況,分析商州法院執法辦案工作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會議由商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芳斌主持,院機關全體幹警、全體員額法官參加了會議。
  • 浙江海鹽:運用「案件碼」助力優化「案-件比」
    「這起涉案金額達70餘萬元的涉疫口罩詐騙案一天內就完成審查起訴,以前起碼要一個月,『案件碼』這款神器功不可沒!」近日,浙江省海鹽縣檢察院檢察官柏水英在院裡總結一起剛剛判決的涉疫口罩詐騙案時對同事們說。案件首次受理時,承辦檢察官在「案件碼」中輸入案件基本信息,並對照評分表初次評分後,系統即可根據總分自動劃分70分以下、70-90分、90分以上三檔,相應生成紅、黃、綠專屬二維碼。通過釘釘App將該「案件碼」發送給偵查人員,偵查人員手機掃描後即可獲悉評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