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了病床,如今的大大和小小,在康復室裡玩得很開心。記者 蔣慎敏 攝
浙江在線01月28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蔣慎敏 金潔珺)昨天下午2點,省兒保的康復室裡。3歲出頭的雙胞胎小哥倆,大大和小小正在復健——兩個月前,他們遭遇車禍。
哥哥大大行走起來依然有些彆扭,右腿拖著,一瘸一瘸地走著。弟弟小小跟在後頭跑著,卻一不小心跌倒在了軟墊上,就乾脆手腳並用地爬了起來。只不過,由於右手已被截肢,小小的爬行動作也是一邊高一邊低,不留神就會側摔過去。
有時候,連每天面對各種生離死別大小病痛的醫生都忍不住感慨,這麼小的寶貝,就要遭遇身體的殘缺。然而兩個孩子的臉上,此刻卻是滿是笑容,玩得不亦樂乎。
昨天的這一幕,比起一個月前的情形,用孩子奶奶翁大媽的話說,已經不知好到哪裡去了。如果和兩個月前,車禍發生時,兩個孩子命懸一線的情況相比,當下則更是充滿了希望。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挺好的。等到小小能夠裝上義肢了,我們一家人的心也能再次安定下來。」兩個月過去,看著如今嬉鬧的孫兒們,翁大媽的臉上總算又掛上了笑容。
事故發生後的這80來天
這家人經歷了太多太多
也許還有許多市民,掛念著這對雙胞胎兄弟。
去年的11月6日,這一家人在杭州上塘路附近的親戚家吃過午飯後,爺爺用自己的電動車載著兩個孫兒回家。
在上塘路湖州街路口,爺爺等到綠燈直行,沒想到,同樣在這個路口等待通行的一輛工程車,正巧是右轉,一下子就撞到了電動車。
被撞飛出去的爺爺第一時間爬起來去找孫子,但不幸的是,工程車右側車輪已經碾過了兩個孩子的手腳。
哥哥大大的右腳開了道大口子,深可見骨;弟弟小小的右手臂手肘以下部位完全被碾爛,血肉模糊。雙胞胎很快被送往省兒保濱江院區進行搶救。小小的傷勢很重,不得不從右手手肘以下進行截肢;大大的雙腳在緊張搶救後終於被保了下來,但右腳的功能卻始終沒有完全復原。
這個意外,讓原本幸福的一家人一下子掉進了噩夢般的現實——如何治療,能否加裝義肢,如何籌醫療費,如何面對兄弟倆的心理創傷,還有未來怎麼向孩子們解釋他們為啥和別人不一樣……
兩個月來,孩子的母親和爺爺奶奶,幾乎全天候照顧陪伴著兩個孩子。孩子的父親一結束忙碌的工作,也將時間都花在孩子們身上。
每天早晚的清洗傷口、換藥,即便半夜也總有家人在床旁的陪伴,潛移默化的安慰,網上網下四處尋醫問診……
正是家人一次次的「沒日沒夜」,總算換來了兩個月後,孩子們開朗的笑容。
看到路上開過的工程車
雙胞胎還是喊「工程車,壞,壞」
事實上,這兩個月的治療,對於兩個孩子來說,並不輕鬆。
「畢竟孩子太小,沒法打麻醉針,所有治療時的痛楚,都得他們自己扛著。」媽媽金女士一想起這兩個月數不清的日常治療,醫生只能在不打麻藥情況下扒開整個傷口,依舊覺得心痛難當。
即便是每天早晚的清洗傷口,也是疼痛難忍,兩個孩子雖然忍著不動,卻痛楚到哭得撕心裂肺。久而久之,甚至孩子自己都習慣了,大人們半開玩笑地說:「你們怎麼哭得跟殺豬似的!」於是乎,大大在每次換藥之前,都會提前「預報」一句「我要開始殺豬了」,然後忍著痛大哭。
大大依舊會每晚驚醒喊怕,有時不小心看著殘存的腳掌,會大喊媽媽,讓她快幫自己穿襪子,而小小也依舊傷心而執著地問:「手手是不是再也長不出來了?」路上只要一看到行駛而過的工程車,兩個孩子還是會使勁地抓住媽媽的手,嘴裡說著:「媽媽,工程車,壞,壞,打,打!」
沒有了右手的小小會叮囑哥哥
「你腳不好,不要走這邊,小心」
然而,孩子們的堅強,卻超乎大人們的想像。
大人們嘴裡「更懂事」的弟弟小小,如今已經不介意把自己截肢的傷口給大人看了,跟哥哥一起玩的時候,還會小心叮囑哥哥:「你腳不好,不要走這邊,要小心。」
大大依舊還是有些霸道的臭脾氣,卻再也不搶弟弟的玩具了。在康復室裡,兩個孩子最喜歡玩的除了小滑梯,就是健身球。不同於弟弟小小,大大總是要搶來兩個遠比身體還大的健身球,他拍拍大的球,又指了指小的,說:「這是哥哥,那是弟弟。」
錢報記者蹲下來,問:「拍個照好不好呀?」大大一路快步走到小小身旁,把弟弟扶起來,大方地擺了個造型。
「大的小的都挺懂事,而且現在治療也告一段落,後續的康復治療雖然還要進行,但起碼我們大人的心理,都安穩多了。」翁大媽說,昨天大大的傷口已經恢復了許多,終於在兩個月裡洗了第一次澡。不過由於腳部功能性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肌腱因為傷勢萎縮嚴重,腳底板的肉也是後跟高出一塊,腳掌少了一塊的,從年後開始,就要進行一周三次的復健了。
「感謝大家的關心,也讓我們這兩個月堅強了許多。」金女士說,之前還沒有落實的幼兒園入託問題,目前園方已給了準信。
身體康復不易心理康復更難
《星戰》機械義肢是家人的夢想
雖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大人們擔心的事情卻依然很多。
肇事司機始終還是沒有來過,醫療費用前後已經花了11萬了,後續醫療費用讓這個普通的家庭十分擔心,大大腳部的完全康復依舊遙遙無期,功能還得看未來復健的情況。
然而最讓大人們憂心的,還是小小的右手。
一方面,是義肢。孩子的父母為此搜羅了不知多少資料了。不久前,有朋友介紹了一家寧波的義肢公司,兩人還親自去了一趟,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且不提近18萬的安裝費用,最關鍵是,義肢都太大了,公司的負責人也只能無奈地告訴他們,可能整個國內市場,最小的義肢,也是提供給七八歲的孩子的,並沒有符合小小這個年紀的產品。
當然,義肢的精細好壞程度,對於外行的一家人來說,也難以辨別。「《星球大戰》2電影裡,主角也是安裝了機械義肢,雖然現實不比電影,但現在義肢究竟什麼算是好的,我們也不算太清楚。」翁奶奶嘆了口氣說,希望能有懂行的業內人士,給他們指點一二。
而另一方面,是該如何給小小做心理復健。
「雖然現在小小不像之前那樣,看到自己手就要哭,但他畢竟還小,不清楚失去右手意味著什麼。」金女士說,也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家裡人才希望能夠早點給小小裝上義肢,起碼讓他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不至於不習慣用右手。
然而,以後該怎樣開導小小,讓他不至於因此在心裡留下疙瘩?一家人也是沒譜。負責雙胞胎復健的醫生也說,現在是身體上的復健,之後心理上的復健才是難關。
翁大媽說希望以後大大小小可以一直在一起,一起入園,一起上學,相互照顧相互鼓勵。在家裡,翁大媽也總會有意無意地向雙胞胎提起,要互相照顧好對方。
臨別時,大大小小也乖巧地跟在奶奶、媽媽後面,送我們到了門口。金女士說,「見到你們來,大大小小真的很開心,今天大大在復健室裡走了最長的一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