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通訊員 段然
2018-11-04 14:42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
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為三層建築,總佔地86萬平方米,其室內展覽面積4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含13個小展廳及3個大展廳。
如何讓參觀者在2800多家參展企業中迅速找到想去的展位,不迷路,不走冤枉路?展館內外的引導標識是關鍵。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從東華大學獲悉,東華大學發揮其設計學科優勢,由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陸金生領銜的師生團隊,基於人的認知心理的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研究成果,對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標識導向系統進行了優化和提高,改善參觀者的觀展體驗。
系統化改進進博標識導視系統。 本文圖片均為東華大學 供圖在系統調研了現有標識系統的不足後,陸金生帶領其研究生設計組,邀日本標識設計學會會長定村俊滿及其設計工作室和張彥芳等人聯合參與,成立工作組,對國家會展中心原標識導向系統予以改善。
該項目歷時三月有餘。優化後的場館標識,採用區域分色處理,達到信息順序統一化、層次化、符號化,且對行人、車輛的行駛路線逐一分析,以確保各個信息節點的規範性、連續性。
如把讓許多人迷惑的2H、W、E等英文縮寫,全部改成2館、西館、東館這樣直截了當的中文,配套英文保留全稱;在會議室前加上多人圍繞桌子的圖形,用公共圖形符號這樣的世界語言,讓參觀者一目了然。
優化後的標識系統。優化後的標識系統所有的標識牌都以國展中心的四葉草標誌為元素,由疏到密向中心排列,寓意海納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人民開門喜迎天下來客的熱情,導向系統與展館周邊所有的視覺設計相互銜接融合,展現了城市整體品質。
設計最終達到的效果是讓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第一次來展館的人都能秒懂標識含義,快速便捷抵達目的地,並且在觀展過程中感受海派文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進口博覽會,展館標識,國家會展中心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