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寧夏日報」關注我們
如果說寧夏是中國旅遊的微縮盆景,那平羅無疑是寧夏的微縮景觀。在這裡,望得見賀蘭山,摸得到黃河水,既有神奇寧夏之雄姿,又有塞上江南之神韻。
平羅有國家35個王牌景點之一的沙湖,有黃河溼地天河灣;有長城、巖畫、西夏離宮遺址,也有以沙漠為主體的拉巴湖、廟廟湖;平羅玉皇閣和田州塔見證著平羅的歷史,黃河岸邊20餘家大型農業綜合體描繪著現代農業的燦爛。這裡有沙湖美魚別墅酒店,還有陶樂馬蘭花影視城……
自2016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單位以來,平羅縣立足資源稟賦,主動融入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將旅遊業定位為帶動全縣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主要戰略性支柱產業,舉全縣之力,舉全民之志,全面開展了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讓平羅這座歷經兩千年城池更迭北方古城,煥發出新的活力。
如今的平羅,以更加雄渾大氣、飄逸靈秀的姿態,迎接四海賓客,讓心靈疲憊的人們在藍天碧水間盡享詩意生活。天南海北「驢友」們,到了這裡總會驚嘆:走過許多山水,見過許多天地,這裡最令人心馳神往!
沙水共舞,孕育出鍾靈毓秀的人間奇蹟
一汪碧水從天降,瀚海沙漠起平湖。這裡便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沙湖。22.52平方公裡的沙漠與45平方公裡的水域毗鄰而居,江南水鄉之靈秀與塞北大漠之雄渾融為一體,正是這份獨一無二的奇妙美景,讓這裡被譽為「絲路驛站」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站在湖岸邊的沙洲上,平靜的湖面如同「大地的眼睛」。放眼望去,遼闊的湖面上星羅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分布著成片的蘆葦,那是當年軍墾戰士用雙手經年勞作的結晶。
登上高處的沙丘,明媚的陽光照射在湧浪般的沙丘,流金似火,遠處的駝隊駝鈴聲聲。頓時感覺時空鬥轉星移,天地安詳。
若縱覽沙湖美景,波光粼粼的湖水靜臥於浩瀚的大漠懷中,遠處晶亮的湖面連著碧藍的天空,即使再倉皇的心靈,也會得到撫慰,湧上心頭的是陣陣詩意。
沙湖也是著名的候鳥天堂,每年這裡都會舉辦國際觀鳥節,有17目、44科、近200種候鳥雲集於此。沙水衝浪,尋求穿梭蘆葦蕩的刺激;百鳥爭鳴,找尋野趣天然;駝鈴悠悠,感受朔方古意;冬季滑冰,又是不一樣的風情。醉美沙湖,風景如畫,四季有景。
有詩人這樣形容沙湖:「我見過大海,見過湖泊,見過小溪河流,我卻沒見過沙湖這般如此豐盈潤澤的水。它是藍的,也是綠的,在賀蘭山的臂膀之中,她是盈潤的一汪清眸,時時流露著脈脈情意。」
也有人說,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唯獨沙湖的水擁有山的靈秀,似從遙遠的天際而來,穿越時空,緩緩流在人們心田,幾分「仍憐故鄉水」的情結,幾分「君家門前水,我家門前流」的纏綿;這裡又有大漠雄渾和靜謐。不同於沙漠的蒼涼,它仿佛是天外來客,鑲嵌在藍天碧水間,坦坦蕩蕩,浩瀚無垠,即使盛夏時節,赤裸著雙腳在沙海上行走,把腳伸到沙的內層,也會感覺到一縷清涼,溫潤貼心,最惹人愛。因此,沙湖,亦被人稱「靈湖」,意為善解人意的湖泊。
提到「靈湖」,有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宋朝年間,巾幗英雄穆桂英率領八萬雄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西大灘這片荒無人煙的沙漠裡。
然而,宋朝大軍剛剛安營紮寨,就發現一個要命的問題,這裡前後幾十裡滴水不見。當時正是三伏天,一路疾馳,又沒有水喝,將士們都累得人困馬乏。穆桂英正準備安排將士們掘井找水,又有軍校來報:「敵兵衝過來了!」沒有水喝,將士都頭昏眼花,穆桂英心急如焚,卻發現自己的戰馬怎麼也不肯離開,不停用前蹄刨著紅柳樹。穆桂英只好命軍校拔掉紅柳樹,誰知紅柳樹剛被拔出來,「轟」地一聲,一股牛腰粗細的清水衝上了半空!水流很快向周圍漫開了,一袋煙的工夫,一個清如明鏡似的大湖出現了!宋朝官兵歡天喜地,頓時士氣高漲。只聽穆桂英大聲喝令:「此乃天助我大宋官兵,殺敗敵兵,痛飲湖水!」霎時間,殺聲四起,驚天動地,敵兵死的死,逃的逃,宋兵一戰大獲全勝。
多少年過去了,「靈湖」越來越大,湖中長出了濃密的蘆葦,迎來了無數的珍禽。後來,人們依據湖泊南靠沙丘的特點,改稱「靈湖」為沙湖。
如今的沙湖已成為人間樂園,也是驢友們和攝影愛好者珍愛的寶地。至今,這裡還保留著當年穆桂英行兵打仗的大校場、小校場和點將臺等遺址,供後人瞻仰回味。
人傑地靈,神秀美景背後的一代名臣
自古以來,山清水秀的寶地,都是英雄輩出、人文薈萃的地方。在平羅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也是名人輩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代名臣,人稱「俞翰林」的俞德淵。
據記載,俞德淵出生於清朝乾隆年間平羅縣頭閘鎮俞家莊。俞德淵年幼時家境十分貧寒,父母為了讓他讀書,省吃儉用,受盡了熬煎。俞德淵先後在村堡私塾和縣學讀書,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嘉慶年間考中舉人和進士,被選入翰林院,所以,平羅縣民間習慣上稱他為「俞翰林」。
俞德淵一生為官嚴正廉潔,剛正不阿,政績顯著,最著名的就是他「鹽場治理」。道光初年,俞德淵被外派江南出任知縣,後升任江寧知府、兩淮鹽運使。兩淮地區,非常富足,歷任鹽運使多以錢財結交地方權貴和過往官員,以保住肥差或步步高升。俞翰林卻清正廉潔,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為了治理混亂的鹽規,他接任後,首先把原來由岸商私自販運食鹽,全部改為派官吏督辦。並實行在海運中嚴格稽查,核價,凡餘利如數上交國庫的制度。很快形成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鹽規、鹽法,既提高了食鹽產量,促進了鹽運工作,又增加了國家的稅收。
相傳有一次,禮部尚書黃鋮的兒子黃中民為鹽場大使候補,想得到關照擔任美差,黃鋮便託兩江總督陶澍帶話給俞德淵,要求給兒子安置優等的官差。一般人巴結禮部尚書,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門路,而俞德淵卻這樣回復兩江總督:「優等的官差用於有功的人,中民沒有功勞,不允美職。」「執政為民,清廉為官,除奉薪身家之外,不可貪佔他人一分一文。」
任職期間,俞德淵發現江南揚州地方習俗奢侈,便大力提倡勤儉節約,他雖官居三品,卻生活儉樸,兩袖清風,家無餘財,妻子、兒女身穿麻布衣服,吃粗茶淡飯,在他一家的影響之下,地方奢侈風俗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俞德淵在江南當知縣時也曾想方設法扶持家鄉。他得知,平羅知縣徐保字看到平羅學社久廢,貧寒子弟無力讀書,想把大公館改設為書院,使貧寒學生有一個遮風擋雨的讀書場所。於是便將省吃儉用積蓄下的300兩銀子,從江蘇寄回家鄉平羅,捐給家鄉擴建新書院,也就是如今的平羅縣城關第一小學的前身。俞德淵還在來信中贈言學生:「立志大植,品正察裡。」意思是:告誡學生努力學習,以求上進,成為有用之才,報效國家。
如今,平羅由一個歷史上的軍事邊陲小縣,已經發展成為文脈源遠流長的文化古城。而關於名臣俞德淵的傳說故事,仍然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子孫。
來平羅,體驗詩情畫意田園生活
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的美麗神奇的水土,也是勤勞的平羅人民造就了這裡鍾靈毓秀的美景。
今天的平羅,處處皆景、步步入畫。廟廟湖,被稱為沙漠裡的「桃花源」。每逢開春時節,這裡萬株桃花漫山綻放,如煙霞賽霜雪,美不勝收。拉巴湖,是寧夏最大的沙漠自駕越野基地,越野車沙漠場地賽在這裡激情上演。
在天河灣國家溼地公園,一幅風光無限的生態畫卷鋪展開來。按照一軸兩帶四區的規劃,天河灣旅遊區將打造黃河溼地休閒體驗區和黃河生態林觀光體驗區。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帶來一種現代時尚的旅遊方式。
山海兼程、萬種人生。倘若秋季來平羅,這裡又是瓜菜滿園,稻米飄香。遠道而來的你,品罷湖光山色,不妨將尋美的目光投向鄉野田園、古村閒庭。
到黃渠橋,品嘗聲名遠揚、飄香近百年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在民間樂器傳承基地,學習體驗平羅民間藝人親手傳授製作非遺產品泥哇嗚,或自駕車走進農莊,到大棚裡採摘西紅柿、黃瓜、辣椒、火龍果、紅樹莓,讓孩子們和羊駝、犛牛、英國小矮馬親密接觸,或架起烤爐,一邊燒烤一邊欣賞田園牧歌的美景,這又該是何種愜意的生活呢!
品味鄉情——戀上市井煙火
味道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那是來自街頭巷尾魂牽夢繞的風情
在平羅,那些纏綿於舌尖之上的各種美食,霸佔著人們的味蕾,縱容著人們的腸胃。熱愛生活的平羅人,總能在街頭巷尾找到屬於自己的樂子。
感受平羅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這裡鄉味醇正、鄉韻濃鬱。吃最香的飯、觀最美的景,樂享生活,愜意人生,來了這裡就屬於您。
線路1 大漠文化鄉村遊
盛華陽光現代農業園——六頃地西瓜莊子——廟廟湖生態旅遊區——拉巴湖全國越野車大賽基地
線路2 黃河文化生態遊
沙湖旅遊區——田州古塔——天河灣溼地公園
線路3 湖光山色觀光遊
沙湖旅遊區——瀚泉海景觀廊道——塞上春農業觀光園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矩陣
想加入「火焰藍」嗎?寧夏消防救援總隊公開招聘27名幹部
寧夏前9月城市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來了!你的家鄉排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