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1200萬打造的國產動畫「戚繼光英雄傳」,畫面卻猶如Flash。這無疑使得這部動畫片在一時之間成為動畫界討論的「熱點」,因為它的存在再一次挑戰了國產動畫的製作底線。(相關報導:熱議:寧波投1200萬動畫「戚繼光英雄傳」首映遭惡評)
國內動畫為何如此不堪?
國內動畫產業硬傷實在是太多,我覺得最致命的是出現了斷層而且還有不多擴張的趨勢。其中一方面出現在大學的動畫專業的搖籃上。很多教師根本沒有動畫製作經驗,課程的安排非常不專業,學生在創作動畫時幾乎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指導,只會經常聽到「要做出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片、有水墨風格的動畫」一類的要求,甚至讀完4年動畫幾乎連最基本的表演都掌握不到。另一方面部分從業者對動畫的態度也存在畸形,極短工期質量可以略差,幾乎形成了行業的標杆。同樣一部7分鐘左右的電視級別動畫片,外包片可能需要1個多月才能完成,但是國產片的速度是以星期為單位而且不止1部。外包片設定集的詳細程度幾乎能與字典比厚,而國產片寥寥幾筆輕描淡寫。
美國動畫片是如何做得盡善盡美?
以美國的動畫學院為例,他們更推薦學生去做項目和實驗,並提供足夠的實驗室和專業指導。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點,也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生由此對動畫產生更多的興趣而且會自我發掘和創作。能不能把一個故事說好,是動畫的關鍵因數之一,劇本再好但講故事的能力一般,最終還是帶動不起觀眾的情緒。像Pixar這些引領動畫標杆的團隊,他們更儘可能地把動畫的每一個環節做得盡善盡美。
一、故事版
Pixar從概念設定和故事版就已經非常重視。故事版的完整度相當高,等於已經把動畫過了一遍。故事版也把燈光氣氛人物調動都交代得很清楚並且粘貼在牆上讓每一個參與的人都了解整個電影的內容。
二、角色設定
Pixar是做三維動畫片的,然而一開始做角色設定的是平面稿,所以他們中間需要有一個雕塑師去把平面的角色做成真實的三維模型,並且儘量還原平面的設定,這是他們角色刻畫的一個重要步驟。
三、分鏡與Layout
分鏡頭繼續深化故事版內容,安排角色的調度,鏡頭的運動。分鏡比較完整後還進行動態分鏡預覽,這時候已經等於把動畫完成兩次了。動態分鏡預覽已是電影的雛形,動態分鏡完成後接著製作3DLayout。有簡單場景人物材質的動畫效果,此時動畫已經完成第三次並越來越接近最終的效果。
四、細節調整與後期
動畫到了製作的尾聲階段,還需繼續細化角色的性格和表演,導演和動畫師都會親身示範及嘗試角色動作相互交流。燈光和渲染細化場景的氛圍、聲音聲效等後期繼續跟進直到製作完畢。最終會在Pixar的電影院裡進行一次最終預覽,導演會感謝所有人的努力。製作階段告一段落,接下來到發行和宣傳,以及周邊的產品開發。
Pixar的工作環境非常適合做創意性的工作,自由的空間和討論氛圍,每個員工對動畫也有相當大的熱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有完美的技術支持作為動畫的堅實後盾。內部設立的Pixar University是供員工學習和進修的地方,不定期地開設專業課程,使員工可以按照需要免費報讀,務求令員工達到自我的提升與完善,這也是他們打造高品質的動畫片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Pixar在片尾動畫上也做得非常用心。因為他們希望觀眾通過片尾動畫,能留意到所有參與人員名字,並感謝他們對影片的付出。這是對員工的重視和鼓勵,是他們互相勉勵的動力。
撰文:王瑋璇,崑崙在線3D遊戲動作師
動畫「夢工廠」皮克斯影業從1995年創辦到2011年16年間,總共出品了12部動畫長片,這些影片在北美總票房達到了30.26億美元,平均每部2.5億美元。
而將範圍擴至全球,則平均每部電影的票房超過5.5億美元。圖為皮克斯影業的大門。
開放的製作態度是皮克斯成功的原因之一,皮克斯現有員工超過了1200餘人。而賈伯斯自建立皮克斯之初,就認為開放的環境有利於員工的靈感迸發,所以把公司的大堂的設計當做重中之重。
皮克斯的大堂不但可以容納所有員工,還有一個巨大的咖啡廳,讓員工能有充足的空間交流。
製作人愛德森說「去廁所或者是茶水間喝咖啡是我每天最有創造性的時刻,在那裡無論遇上了誰,聊上幾句,都會對作品修改有新的幫助。」
皮克斯的英文Pixar是像素(Pix)和藝術(Art)的合成詞,這個合成詞很好的詮釋了公司的座右銘「藝術挑戰科技,科技啟迪藝術。」
為了能讓藝術和科技可以完美結合,皮克斯在技術上做到了極致,他們每年都有上百項新的技術專利,而且皮克斯公司還擁有商業公司裡僅次於谷歌的強大計算機房。
皮克斯公司的另一大主題是藝術和靈感。在皮克斯,每個員工都可以釋放自己的個性,按照喜好隨意裝修自己的辦公室,讓自己的創意在自己最心儀的工作環境裡迸發。
皮克斯的每部動畫拍攝周期都長達數年,但主創人員的專業素養的磨練則遠超拍攝周期。
除了12部長片,皮克斯還拍攝了19部短片,他們用短片來鍛鍊新人,拓寬思路,嘗試技術。
這種對專業化的執拗體現在每個細節上:為了讓員工可以磨練畫技,皮克斯還有專門的畫室。
在這個畫室裡,藝術家可以提高技藝,而技術人員則可以通過嘗試繪畫更高效的與藝術家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