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的老師們來自多所院校,非常有利於打造學院基於航天底色的特色文化」「相信同學們都能成為新時代下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棟梁之才」「科研攻關就要打破傳統思維,調動創新激情」……9月8日、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包為民院士來院指導新學期工作,與學院教職工當面一一交流,同錢學森班學生共憶青蔥歲月,對科研項目進展把關定向指導。
聚焦發展:凝心聚力 育人為本
「空間學院正不斷壯大,要凝練有特色的學院文化,才能走得更遠。」9月8日下午,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新學期工作會議在北校區主樓三區201報告廳舉行。包為民院士聽取了執行院長劉彥明關於學院2020年上半年工作的匯報,並和學院領導班子及學院教職工進行深入交流,會議由學院黨委書記朱文凱主持。
會上,包為民院士叮嚀學院廣大教職工:「探索空間技術,培育合格人才是咱們學院永恆的主題。」看到空間學院從建院時的一張白紙到現在三系、三中心、三實驗室,包院士連用「振奮」、「鼓舞」等詞語來表達此刻心情。包院士表示,「十四五」任務繁重,但要牢記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注重團隊意識下的自主探索,尊重學生的探索欲望,不「圈養」、不怕失敗、不囿於條框,將學生培養為新時期的創新人才。
隨後,包院士和在場每位教師進行了一對一交流,詳細了解了學院教師們的專業、研究方向。他認為,學院教師來自多所院校,研究方向覆蓋面廣,多種文化的交融和各類元素的匯集有利於打造學院基於航天底色的特色文化,以前瞻性引領長遠發展。
寄語學子:求知好學 爭做棟梁
「我上學的時候,學生們、老師們都憋著一股勁,好像要把從前失去的時間全部補回來。」9月9日下午,空間學院2017級、2018級、2019級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的全體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包為民院士口中生動而難忘的大學時光。同包院士一起,學院黨委書記朱文凱、執行院長劉彥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小平、學院副院長石磊共同與學生們齊聚一堂面對面交流,見面會由學院黨委副書記盧毅主持。
包為民院士和學生們共同追憶了自己難忘的大學生活,從校園環境到課堂學習,從宿舍生活到師生交流,將求學時青年人精勤求學、昂揚向上的狀態娓娓道來,激勵新時代的莘莘學子們珍惜充沛的學習資源和獨特的時代資源。「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錢學森班的學生們肩負著航天強國的重任。希望大家在大學期間,要學知識、健體魄,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增強動手實踐能力,更要鍛鍊自己在逆境中承受壓力、戰勝挫折的能力。」生動的經歷、幽默的話語讓交流現場笑聲連連,包院士諄諄的教誨也深深鐫刻在每位錢學森班學生的心頭,報告廳中熱烈的掌聲久久不停。
科研攻關:突破傳統 創新為魂
「科研人不能只按照規划走,要敢於當引領者,創新永遠應當是核心。」同日下午,和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學生交流後,包為民院士參加了「覓音計劃」項目推進會。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國家天文臺、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20餘名「覓音」計劃項目組相關老師共同參會。
裝備效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小平和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副研究員霍卓璽介紹了「覓音計劃」項目總體推進情況,學院執行院長劉彥明詳細匯報了陝西省空間超限探測實驗室的建設情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大化和方海燕老師分別匯報了承研的基礎加強項目的進展工作。
聽取匯報後,包為民院士指出,目前「覓音計劃」需要繼續加強創新力度和挖掘深度,希望老師們能夠深化交流,打破傳統思維,調動創新激情,挖掘「超極限」暢想,真正實現從0到1的突破。同時,包院士還再次明晰了空間院的發展定位,指出空間院的發展應該瞄準國家重大需求,重視基礎研究,形成自身特色,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產出一流成果,同時也要重視一流人才的培養。
風物長宜放眼量。2020年下半年,空間學院將在包為民院士的帶領下,力爭專業建設出亮點,學科建設有超越,人事人才描清「自畫像」,黨建思政悉心樹標杆,繼續以「十四五」規劃為藍圖,吸引培育優秀人才,凝練一流科研成果,打造特色學院文化,在新時代的徵程中踐行空間人的初心使命。
(來源:西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