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所謂理想,只是同時擁有實力的人才能說的「現實」。所謂弱就是一種罪。
今年的桌球WTT賽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球迷也在質疑,為何拿下了大賽冠軍的陳夢會敗給陳幸同?而擊敗了世界第一的陳幸同,卻敗給了此前不敵陳夢的孫穎莎。打敗了孫穎莎的陳夢,卻打不贏陳幸同。打贏了陳夢的陳幸同,怎麼也打不贏孫穎莎。這可以說是一個連環套,肯定有一個中間的關鍵環節,那就是陳幸同。
陳幸同確實成了今年WTT賽事的黑馬,連續的逆轉丁寧跟陳夢。要知道之前陳幸同面對這兩個人,戰績不佔優勢。可在這屆賽事上,陳幸同卻顯示出了自己的韌性。這還是要從陳幸同的打法上尋找原因,因為陳幸同就是相持型的打法,在中遠臺的對攻上防守能力超強。陳幸同都是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逆轉的。這就說明,要是按正常的比賽節奏,陳幸同是很難贏球的。
與丁寧的比賽,陳幸同是大比分2:0落後,比分的落後逼迫著陳幸同主動求變,加強了進攻。與陳夢的那場比賽其實打的更兇險,當時的陳夢大比分3:0領先,在第四局陳夢追到10平,再得一分,陳夢就將4:0結束比賽。不甘失敗的陳幸同,利用發球輪的機會,愣是頑強的搏了那一分,從而掀起了大逆轉。球迷都知道陳夢單板球質量高,陳幸同一開始大比分落後,就在於陳幸同忌憚陳夢的進攻,始終打得畏首畏尾。
不過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陳幸同沒了退路,只能硬著頭皮進攻了。所以說在後面的比賽,陳幸同打的專注度挺高的,之前防不住地球都防住了。陳幸同加強了落點的變化在相持球上,讓陳夢突然失去了比賽的節奏。因為雙方打著打著陳幸同就開始主動變線,雖然陳夢也開始主動進攻,但缺少變化的主動進攻,對擅長中遠臺相持的陳幸同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前幾局,陳幸同的發球沒有給陳夢造成任何的丟分,可越打到後面,陳幸同的發球也能讓陳夢在接發球出現失誤,這都是主動變化引起的化學反應。所以說,最終陳夢敗給了陳幸同,就在於對比賽節奏的不適應,可不是陳夢粉絲認為的簡單的一場商業比賽。既然是一場簡單的商業比賽,老將馬龍也不用那麼不惜體能的參賽了,萬一比賽受傷了,對馬龍來說,參加東京奧運會必將受到影響,那也太不划算了。
而孫穎莎打敗了陳幸同,就在於孫穎莎的進攻戰術比較的多。一開始雙方拼相持球,陳幸同稍微還佔一點優勢,所以說在每局的比賽過程當中,陳幸同有時候一度領先孫穎莎。只不過最終在關鍵球的把握上還是孫穎莎更勝一籌。不過越打到比賽最後,孫穎莎開始在相持球上主動發力。孫穎莎用相持球對攻壓制了陳幸同,使得陳幸同的這一優勢蕩然無存了。
孫穎莎跟陳幸同之所以也打相持球對攻,主要是孫穎莎在相持球主動的由守轉攻變正手。孫穎莎的策略就是先用反手接發球,進入相持環節,在反手主動加力增加變化,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孫穎莎再由反手突變正手,因為孫穎莎的正手進攻威力,要比反手強的多。而且在前三板環節,孫穎莎是主動進行接發球搶攻的,孫穎莎的臺內球控制要強於陳幸同。
只要陳幸同接發球冒高,孫穎莎肯定主動上手進攻,不打相持。機會不好,肯定進入相持球環節,然後再找機會主動進攻。可以說孫穎莎的相持球是主動性的相持球,這跟陳幸同與陳夢的傳統相持球打法是有區別的。傳統的相持球打法都是被動性的,拼的就是單板球的質量。像陳夢的單板球質量高,力量大,一般的女選手接不住幾板球,包括伊藤美誠也是,但如果扛住了,那陳夢就被限制住了。
雖然伊藤美誠是前三板快攻的代表人物,但伊藤美誠對陣孫穎莎、王曼昱這些選手時前三板進攻就失效,因為孫穎莎這些球員扛得住伊藤美誠的前三板。所以說,今年的女子世界盃我們就能看出來,伊藤美誠加強了相持球的進攻能力,之所以加強相持球的進攻,就是尋找機會進行搏殺。因為伊藤美誠知道靠前三板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再多加幾板進攻。
應該說並非國乒的相持球技術已經落後了,像孫穎莎這些球員目前正在進行相持球打法的戰術升級。像錢天一、陳夢、陳幸同這些傳統的相持球選手,想在後續增加競爭力,也必須加強主動進攻的意識,只有這樣才是常勝之道。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
教練說到就到,孫穎莎的場外指導教練,輪換的真快
球風大不同,孫穎莎與王曼昱打法先進,與丁寧、劉詩雯形成對比
兩次打進大賽決賽,陳夢一次奪冠,孫穎莎起到關鍵作用
國乒的責任擔當,就是孫穎莎,任勞任怨守護國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