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農村如何治理、治好,考驗政府智慧。在粵東古邑揭陽,一種全新的綜合治理模式正在迅速蔓延。
去年底,對全市排查出的79個問題村,揭陽採取市領導掛鈎幫扶、工作組對應進駐的辦法進行整頓。領導幹部與村民面對面,變「上訪」為「下掛」,了解民情,排憂解難。針對各個問題村的實際情況,駐村團隊還充當了智囊團的角色,因地制宜制定出「一村一策」,力求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
揭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少明打了個形象的比方:以前派工作組是「西醫」的辦法,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什麼零部件不行就切、就換;現在是用「中醫」的辦法,把村內的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調理,培水育水,不但整治還要幫扶,達到自我換血、長治久安、富強繁榮的目的。
●南方日報記者 戎明昌 陳捷生 陳作成 通訊員 邱海宏
上點下排查出79個問題村
揭陽共有65個鄉鎮21個街道和1445個行政村,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市。然而,由於原來的法律缺陷和監管缺失等問題,當前各地農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葉少明將這些問題歸結為五大類:一是部分村黨組織軟弱渙散;二是部分村管理不夠民主,村務公開不到位,幹部辦事不公道;三是部分村宗族勢力嚴重,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四是一些村發展經濟思路不夠清晰,集體經濟薄弱;五是個別地區「村霸」猖獗,幹群關係緊張。
去年12月底,揭陽市委專門把影響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突出問題作為排查重點,採取上點下排的辦法,從全市排查出79個問題村,作為今年重點幫扶整頓對象,並對排查出來的79個問題村進行認真梳理細分,劃分為24個問題突出村和55個問題相對突出村,分別由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和各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掛鈎幫扶整頓,並從市直、縣(市、區)直單位抽調聯絡人、派出工作組進駐。
當地一名幹部說,如此高規格地開展幫扶整頓問題村工作,建市以來還是第一次。
幹部下掛聽民情解民憂
說幹就幹,領導幹部如同「特派員」走進每一個問題村落,和農民一起吃飯,一起拉家常,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困難。在揭東縣白塔鎮廣聯村,他們起早摸黑摸清情況,召開村民代表和幹部大會,和基層幹部群眾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查找問題癥結,開方下藥施治;在榕城區榕東街道厚宅村,他們先後上門到被判刑人員家屬、多次上訪戶、黨員、村民代表、老幹部、外出鄉賢等家裡訪談、了解情況……
幹部們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辦理,特別是對截留、挪用、侵佔、貪汙強農惠農資金和違法徵用土地的案件,對村幹部違反民主決策制度、致使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的案件進行了集中查處,以往的鴻溝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信任。一些老上訪戶也不再上訪了,如果在家門口就能解決老問題,又何必捨近求遠;一些以往敢怒不敢言的村民,看到工作組確實是能辦事、辦實事後,也漸漸放得開了,他們積極地反映問題,從另一個側面推進了駐村工作的開展。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專家認為,揭陽市領導直接掛鈎進駐幫扶問題村,是推動基層組織從傳統的管理模式中走出,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領導幹部直接聆聽民眾訴求,解決問題,值得總結經驗,為基層組織建設探出新路」。
一村一策強化綜合治理
和以往不同,揭陽此番整治問題村,駐村幹部還成為引領農村發展前行的「關鍵先生」。
在揭東縣白塔鎮廣聯村,在摸清問題的基礎上,工作組本著「一組一策,一事一策」的原則,多次召集全體成員進行研究討論,集合眾智,制訂了《掛鈎幫扶廣聯村工作方案》,為整個掛鈎幫扶工作的開展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任務、時間和要求。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今年舉行的中共揭陽市委五屆二次全會上,揭陽市委書記陳綠平明確了方向:社會建設工作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發展潛力和實際效果也在基層。要夯實基層基礎平臺,繼續推進市、縣兩級領導班子成員掛鈎幫扶整頓問題村制度。
如今的問題村,已朝著先進村的方向邁開大步。
發現
財務公開建章立制
還村民一本明白帳
山林承包合同糾紛;土地承包合同的清理;村務、黨務公開;財務及資產、資金、資源的清理和公開;幹部違紀違規;調整充實村社班子和加強班子組織建設;提高群眾的政策法律觀念……在揭東縣白塔鎮廣聯村,擺在工作組面前的是一連串棘手的難題。
廣聯村下轄廣聯、鵝嶺兩個經聯社,總面積9015.2畝,現有人口7009人,1431戶。在工作組進駐之初,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問題村,問題多而雜,涉及面廣。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局面下迅速找到突破口,考驗工作組智慧。工作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選擇合同調處、「三資」清理監管和組織建設工作為切入口,組織人力對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情況進行全面清理,而後發現原村業務人員水平不高、存在財務管理不規範、財務人員更替沒有按程序辦理移交手續等問題。負責掛鈎幫扶的市領導下了一道「死命令」,對廣聯村要實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並逐步完善,建章立制。以此為契機,工作組組織人力對廣聯村自2012年1月起的黨務、村務、財務情況進行認真核對整理,並分別於3月21日、22日上牆公布,給群眾一本「明白帳」。
榕城區榕東街道的厚宅村同樣掀起了一場「審計風」。負責掛鈎幫扶的市領導每個星期日約談村民,先後3次應約到村民家裡和村裡的小賣店與村民對話,細心聽取群眾對「三舊」改造項目的態度,發現了村集體土地使用管理、村集體經濟收支、村務財務公開、村兩委幹部能力作風等方面問題。為更好掌握厚宅問題村真實情況,駐村的工作組編制了8個表格由村負責填報,並編制了由8個方面組成的調查問卷,截至4月3日共發出206份,收回176份。
厚宅村必須針對主要矛盾,抓「牛鼻子」解決問題!4月3日下午召開的村黨員大會宣布了對該村支部書記的調整決定,並要求原村支部書記辭去兼任的村委會主任職務;新黨支部書記到任後,迅速派出由區審計、財政、農經等3個部門組成的4人財務審核小組,對該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的帳務情況(即原書記任職期間)進行清理、審計,並及時進行公布,還村民一個明白。
對話
揭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少明:
市領導進村當特派員
留下一支不走工作隊
南方日報:市領導進村當特派員,當得怎麼樣?
葉少明:總的來說,市領導直接進村,能夠迅速協調調動各方面資源,對於解決存在問題、解決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密切黨群關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展幫扶整頓工作以來,農村上訪事件已經日益減少。我舉一個例子,揭西縣河婆街道溪西村村民因為徵地問題多次上訪,甚至到省裡去上訪。市領導帶領工作組進駐後,主動接訪上訪群眾,取得了群眾的信任。村民們現在已經表示願意給工作組時間解決問題,不再到上級上訪。
南方日報:能一直當下去嗎?
葉少明:我們提出具體工作要達到「六個一」,即開展一場摸查,建立一本臺帳,抓住一個重點,辦好一件實事,完善一套制度,鍛造一批隊伍,就是為了解決隨著形勢的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確保今後農村的和諧穩定,在集中幫扶整頓之後,要建立一套基層治理長效機制,及時化解基層問題、基層矛盾。完善村級自治制度是鞏固幫扶整頓成果的重要保障。幫助指導問題村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確保幫扶整頓成果長效化,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南方日報:駐村幫扶,有沒有量化的考核指標?
葉少明:這次開展幫扶整頓問題村工作的時間為一年。今年年底,要按照「領導是否真正重視、問題是否真正解決、班子是否真正加強、制度是否真正健全、群眾是否真正滿意」這5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細化、量化,形成具體的標準進行考核驗收。在幫扶整頓過程中,要求每個工作組制訂幫扶整頓方案,建立起幫扶整頓臺帳,臺帳內容做到「六個明確」,即:明確存在問題、明確具體措施、明確責任部門、明確責任人、明確時間進度、明確整頓效果。同時,建立起銷號制,做到問題解決一項、銷號一項,不留死角。對幫扶整頓工作不重視、落實幫扶整頓措施不到位、幫扶整頓效果不明顯的,進行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