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野釣的釣具,要隨所釣的對象魚、垂釣方式與釣場的不同等情況來確定。正由於野釣的多樣性,所以要求有多樣化的釣具與之相匹配。
野釣釣具,分主要釣具和輔助釣具兩大類。主要釣具當然還是鉤竿線等,不過需要多種多樣的竿和鉤:以竿來說,既要有釣大魚的強力竿,也要有釣小魚的輕便竿;要有適於溪釣的短節竿,也要有能深入草塘中間的超長竿。魚鉤除大小不同的規格外,還要有釣帶特點的魚的特種鉤,如釣鰱鱅等大嘴魚的寬鉤門鉤;釣帶牙的魚如淡水白鯧等,為防止魚兒咬斷腦線,就要用長柄鉤或鋼絲腦線鉤;裝活餌時最好能有鉤背帶倒刺的長柄鉤等。釣線應備有釣小魚的細如髮絲的細線;也要有超過1毫米直徑的特粗線等。還有些用於特殊釣法的釣具,如拉砣、板釣鉤插竿和拉晃釣具等,這些都應在事前準備。
我們平常在做池釣時,講究使用高級碳纖竿,因為它輕巧挺拔,舒適順手,而野釣呢,當然不拒絕使用好釣具,不過野釣首要的前提還是釣具的實用性。釣什麼魚、使用什麼釣技。一定要有相適應的釣具,在許多情況下,非專用釣具,是不能施釣的。例如釣草坑,短小纖細的軟竿,可以說是無能為力;釣白鰷如用大長竿,就真正的成為牛刀宰雞了。正因為野釣的多樣性,所以必須製備多種相適應的釣具。對質量的要求,應在保證實用的前提下,再尋求品位的高低。
選擇釣竿
經常從事野釣的人,應有各種各樣的釣竿才能滿足在野釣中的各種特殊需要。也只有有了適用的釣竿,釣技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善其事,先利其器,垂釣亦然。
手竿
講究輕巧適用。最好是鈞什麼魚、運用何等釣技,配以相應的竿。可能有人有這樣一種設想:購買一副9米長竿,就能釣遍各種水域,既可適應遠釣,近釣時要多長留多長,將後面多餘的竿節卸下去。但是這種做法,只能讓長竿充當一個不合格的角色。例如在池塘釣鯽,就要用靈巧的短竿,如果將長竿去掉後幾節,權充短竿,這種竿僅是短而已,完全失去原裝短竿的特色。所以用竿之道,講究長短軟硬,對號入座。
9米以上的長竿
如果釣草塘採用三戳—戳拱戳孔和戳茬,非使用長竿短線或長竿配中長線(線為竿長的2/3),否則其他釣竿都無法施釣。這些釣法不僅竿要長,而且要硬,即使竿身重一些亦無妨,因為大都是採用壓竿抬竿法。大長竿在一定條件下,能釣大魚,只要鉤、線配置得當,即使20千克重的大魚,也能釣上來,國內不少釣友都有這種經歷。
6~7米的中長竿
這類竿用途較廣,適應多種水域,如池塘、水庫、河流等,都能派上用場。在「夏釣深」的季節,如配齊竿線(竿、線等長),能選擇10米以外的釣點。由於竿有一定長度,也和人一樣,「身大力不虧」,有較強的拉力,即使遇上5千克重的大魚,亦可與它拼搏一番。這種長度的竿,如配上中長線,垂釣時釣線能直上直下地投人釣點,作「追筋」遊釣,非常方便。在盛夏和深秋等要求釣深的季節這種竿非常適用。
有些檔次較高的中長碳纖竿,另帶有一節底柄,可以改成短一號手竿(如7.2米改6.3米),也很方便,一般來說,這種換底柄的竿,對竿的性能不會發生變化。
4~5米的手竿
這種竿最適合池釣,對付三四千克重的魚亦無問題。當然,不論竿長竿短,遛魚技巧,在釣大魚時仍起重要作用。這種長度的竿,亦適用於春秋的釣邊季節。
3~6米短手竿
現在競技釣鯽比賽,大都是使用這種竿。尤其是一些高檔次的碳纖竿,全竿總重量不足百克輕巧美觀適用。這種竿在野釣中也能派上用場,如遇到小坑、水渠等小水面,是最有效的武器。在春秋釣邊季節,也很適用。有些超強短竿,能釣起兩三千克重的大魚。
還有3米以下的超短手竿,最適宜在室內大棚或小水坑水渠等處使用,短竿靈巧,操作方便。
手竿中有一種「定位竿」,它在某些竿節的底部,裝有卡棒,擰到一定部位後,它可以鎖定。如一副5.4米長的手竿,它在4.5米和3.6米處設有定位裝置,故一竿可變幾種不同的長度,使用方便遇到不同的需要,可立即改變竿的長度。
還有一種用於溪釣的短節竿,收縮後的竿節長僅60釐米左右,打開的長度最長者可達7米。這種竿攜帶方便。由於竿節多,在結實耐用方面,不如長節竿。
現在還有一種超短節手竿,收縮後不足30釐米長。打開後長的可達5米。這種短節竿攜帶方便,出差、旅遊,可作即興釣,當然,也可用於野釣。
手竿除長短之分外,還有軟硬之分,有人喜硬竿,覺得抬竿時使得上力。但也有人偏愛軟竿,釣上大魚,它自己先彎起來,顫悠悠,更體現出一種休閒野趣。
對手竿軟硬的愛好,可能會成為一種偏見:有人主觀上認為某種強度的竿最合適。其實,軟硬竿各有優缺點,在選用時既要考慮自己的愛好,還應根據用途,從功能上進行選擇。如硬竿,以它強硬的釣力,能與大魚周旋;當配中長線或短線時,硬竿能挑起釣線,任意伸向選中的釣點。但是在釣友中有一個共識:就是硬手竿愛跑魚。
那麼硬竿為什麼愛跑魚呢?這就是當大魚咬鉤之後,在它第一次衝撞拉線時,如果抬不起來,或抬竿不及時,竿尖被魚拉近至水面,這時由於竿身硬,不易彎曲,於是使竿和線成為一條直線,與魚形成「拔河」,人和魚對著拉,不是鉤折就是線斷。但如果在大魚咬鉤後,釣手搶先揚起竿來,這時竿身硬、彈力大的優點顯露出來,能與大魚的衝撞相抗衡,而且還能輕鬆自如地領魚遛魚。
而較軟的手竿,其優缺點正好與硬竿相反,它們的優缺點互換。如使用軟竿垂釣,在大魚咬鉤抬不起竿尖時,由於竿身軟,這時雖拖不動魚,竿身自己先彎曲起來。彎彎的軟竿看似無力,但當它彎曲後,每節都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充分地發揮了它的「軟功」,大魚雖有強大的衝撞力,但碰上軟竿,有力使不上,就好似快刀子遇上軟棉花,大魚的衝撞力為軟竿所化解。當然,這種抗拉的力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軟竿在遛魚的時候的確是因竿軟,起不了主動遛魚的作用,只能是竿隨魚轉,延長了通魚的時間。
手竿的長短軟硬,有它各自的優點,外出野釣,在水情魚情不了解的情況下,帶上幾副不同性質的釣竿,以適應不同的要求。量魚量水使竿,就能充分發揮釣竿的特有功能。最好不要使釣竿「改行」,去充當不稱職的角色。
海竿
海竿的規格品種也是很多,除一些特殊用途的海竿,如舟釣竿等之外,大多數都可用於池塘水庫等。
海竿也有長短軟硬之分,使用時應慎重選擇,否則不僅感到使用彆扭,甚至影響上魚。在池塘水庫垂釣,通常使用2.7~3.9米長的海竿即可。長海竿適用於岸邊開闊、水中有大魚,而且須在投遠時使用。
海竿的軟硬,在使用時應有嚴格的區別,在有大魚的地方,或在夏天水溫高、魚兒咬鉤狠的時候,使用硬竿甚為合適。春秋季節水溫低,魚兒攝食輕,就要使軟海竿,才能捕捉到魚兒咬鉤的輕微信息。有時在深秋見到岸邊支著一排硬海竿,馬上給人種「夏裝秋用」的過時感,水涼魚兒攝食無力,根本拉不動粗硬的海竿尖。水涼魚兒不僅攝食輕,也沒有多大衝撞力,即使釣上大魚,也是毫無掙扎,就像鉤著一段大木頭,任其拖拽。
海竿竿柄(輪子至底端部分)的長短十分講究,它是根據海竿的用途而設計的,例如海竿中的磯釣竿,其竿柄一般都在30-40釐米長,以適應遠投的需要。因為海竿在拋投時,握竿的雙手分開的距離愈大,愈能使上勁。有些短軟的小海竿,繞線輪距竿底端不足20釐米,握竿播輪,輕便省力,在近距離釣小魚極為方便。
長柄海竿適合遠投,尤其是釣上大魚之後,收線時可將竿柄抵於腹部,搖輪特別省力。使用海竿,配繞線輪特別重要,老釣手都有這樣的體會:竿好不如輪好。質量差的輪子,搖起來擺動很大,有阻滯感,稍有拉力就搖不動了,好竿配這樣的輪,也發揮不出優勢。反之,支質量差一些的竿,配上一隻好輪,可以彌補竿之不足。
經常野釣的人,到不受限制的地方垂釣,喜歡打一排竿,靠以多取勝。但是還有些情況要求的是以「巧」取勝,運用竿的長短軟硬的功能,結合釣手嫻熟的釣技制勝。在此前提下,釣手的竿,不僅是多,更應注意功能齊全,如夏天用硬竿,春秋用軟海竿,小水面用小竿等。每種竿都有,到任何地方,都有隨心的釣具,這是經常垂釣的人最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