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提倡體驗式家庭教育,倡導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除了富養女,還能怎麼養?
一位女性朋友在聚會上哭訴著自己內心積壓已久的怨氣,從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她,在強勢母親的管教下,似乎沒有一天是快樂,而就在剛剛,還是因為她的母親,第二次拆散了和她交往一年的男朋友。
在外人看來,女孩文靜溫柔,從小就是學習尖子,畢業後還在國企單位工作,就像《以家人之名》裡的齊明月一樣,更相同的是,她也有一個強勢的母親。
應該快樂的她,只有在和朋友一起聚會時才會露出快樂的笑容,而內心裡,她從來沒有開心過。
如果這就是養女兒的結果,真的有家庭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走向封閉與抑鬱嗎?
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有女兒,他們最大的願望不是女兒工作要有多好,或者學習成績要有多棒,他們只是希望女兒將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夠了。
相信這才是對女兒真實的想法,而且這種期望更多是來自於父親。
養好女兒,就是為了讓女兒將來幸福,如何養?富養女的觀點已經過時,養女兒根本不在窮養或富養。
富養女的說法依然被很多家庭所認同,覺得女孩就該富著養,否則將來長大了很容易被窮小子「騙」或者活成海藻。
海藻是電視連續劇《蝸居》中的女主角,一個本該擁有幸福卻最終成為權勢下的小三,劇中她的母親知道後,痛心不已,覺得就是因為自己沒有錢,沒能富養自己的女兒,才會有今天的下場。
但是,富養就能養出幸福的女兒嗎?
1.物質上的富養,養出好吃懶做的任性女孩
《變形計》中曾經有一個任性的富家女孩,16歲的花季女孩沒有上學,整天逛街花錢,誇張的一次開車跑400多公裡,花上萬元就為了接頭髮。
這就是典型的富養,可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只會花錢的女孩。有人說,真正的富養要學習李湘,爆發戶的富養根本不算。
先不說,李湘對女兒王詩齡養育的方法是對是錯,但就花銷這塊來講沒有幾個家庭可以做到的,所以,個例不能代表大眾。
2.普通家庭何談富養,根本與富養毫無關係
經濟收入決定家庭幸福指數,雖然不絕對,但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富養首先就得在經濟條件上有所滿足,否則何談富養。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沒有多少家庭沒有壓力,家庭成員緊衣縮食省下來的錢,都給孩子報補習班、輔導班了,拿什麼去富養。
而更多的家庭還在每天為孩子的學費、生活費而起早貪黑地奔波,如果跟這些家庭談富養女,那真得有些不太人道。
3.家有強勢母親,富養卻難養。
《以家人之名》中的齊明月就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再有一個懦弱的父親,那麼,養出的女兒大多是懦弱的。
表面上的光鮮,依然不能解決內心的壓抑,或許只有逃離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齊明月是幸福的,因為母親最終理解自己的女兒,放開了雙手,但丈夫卻因為她的強勢而選擇離婚。
在家庭裡,無論窮養還是富養都不是最關鍵的因素,這只是輔助條件,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家庭本身。
養女兒,關鍵在於家庭本身,而家庭的本身就是父母。很多教育理論都提出,父親的陪伴是養好女兒的核心,在父親陪伴下女兒會勇敢、自信、開朗。
這些是女孩成長過程中必備的條件,但是,有一件事,只要父親做好就夠了,這件事父親做得越好,女兒將來就越能獲得更大的幸福機率。
1.當一個好丈夫,讓女兒知道什麼是疼愛。
父親對女兒的疼愛是無條件,丈夫對妻子的疼愛是真心付出的愛。更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女兒獲得幸福的標準是,有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
父親就是女兒未來挑選老公的參照物,父親平時對母親的態度足以影響女兒的擇偶觀,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婚姻大多是不幸的。
什麼是好丈夫,疼愛妻子、照顧家庭,哪怕自己辛苦,也要把最好的留身邊的人,這樣的男人或許沒有高學歷,工作也很普通,但他的家庭是幸福的。
2.對妻子的陪伴,讓女兒知道男人的責任。
有的父親成天不回家,經常和一些狐朋狗友去花天酒地,每次都把母親一個人扔在家裡,這樣的男人是沒有責任心的。
父親如果每天按時回家,經常陪著妻子逛街、約會,甚至連女兒都會吃醋,這樣的老公才能給家庭帶來幸福。
一個把家庭放在首位的男人,是有責任心的男人,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找到這樣的丈夫。
父親的一言一行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沒出息的男人,而對於女兒來講,看到自己父親就知道自己的未來能否幸福。
富養女,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但是,每一個男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丈夫,而這一點足以幫你養好的一個優秀的女兒。
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