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湃烈士的孫女、彭士祿院士的女兒彭潔教授回到汕尾,分享了題為《忠於理想的兩代人——講述爺爺彭湃烈士和父親彭士祿院士的故事》的精彩報告,為家鄉的學子講述了一段崢嶸歲月。
「天上地雷公,地下海陸豐」 。上世紀二十年代,革命領袖彭湃在海陸豐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由他領導的革命武裝運動在此揭竿而起,成了中國農民革命的開山之師、正義之師。敢為天下先的「地下海陸豐」從此名揚四海、載入史冊。
位於海豐縣紅宮紅場的彭湃烈士紀念雕像
在報告會上,彭教授深情地講述了爺爺彭湃烈士在母親和革命思想的影響下由地主少爺變成無產者,最後成長為革命先驅的感人故事。
作為家喻戶曉的農民革命運動領袖,彭湃為了改變勞苦大眾的命運而背叛了地主家庭,選擇走上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道路,最後被叛徒告密,被押往刑場的路上被還不忘高呼「共產黨萬歲」,臨刑前還在高唱《國際歌》。在彭湃烈士的感召和影響下,有六位親人投身革命,最後均壯烈犧牲。真可謂「碧血丹心傲蒼穹,滿門忠烈鑄英魂」!
隨後,彭教授繼續生動講述了她的父親彭士祿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
彭士祿院士的成長經歷非常坎坷。父親彭湃英勇犧牲後,年幼的他被國民黨列為「小政治犯」,靠著老百姓的養育和冒死保護,還有民主人士和紅軍的照顧,他一次次從死神手裡逃出。最後,在黨組織的栽培下,他勤奮努力,成長為中國核動力路上的「墾荒牛」。
工作中的彭士祿
在核動力研究的道路上,他不計得失,默默無聞,苦苦求索,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和核電站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說:「我做的工作雖滄海一粟,但就是要為人民做奉獻,默默地、自強不息地去耕耘,開荒,鋪路。」
如今,96歲高齡的彭士祿院士在病床上,帶著氧氣管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核動力事業,他說:「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核事業!」
就在上個月,彭士祿院士剛剛榮獲了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彭教授也親赴頒獎典禮現場代表父親領獎。
資料來源:北京潮訊、共青團中央等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