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峙:把琉球問題提到檯面上來
觀察者網9月14日文章 原題《把琉球問題提到檯面上來》9月,日本野田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再三警告,悍然通過了將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國有化」的決議,引起了海內外中國人的憤慨。
與以前相比,近幾年來,國內對琉球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只要釣魚島問題一熱起來,國內就有人建議中國提出琉球問題。這當然有其道理。釣魚島在中國臺灣與琉球之間,如果琉球成為問題,釣魚島就不是中日之間的問題了,而是中國與琉球之間的問題。
從琉球到衝繩
眾所周知,琉球曾是中國的朝貢國,即使1609年遭到日本入侵,成為日本的屬國,也仍然保持著對中國的朝貢關係。1872年,日本意圖吞併琉球,琉球提出的要求中,最主要的也仍然是希望保留對中國的宗藩關係。日本大兵壓境,琉球選擇了向中國求救。中日雙方經過反覆多輪博弈,也未能對琉球歸屬問題達成協議。直到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才將臺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夾在臺灣與日本之間的琉球也就被日本順手牽羊地吞併,琉球才成為日本的「衝繩」。
二戰期間的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提議,建議將琉球交給中國,為蔣介石所拒絕。因此,在《開羅宣言中》,在關於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領土的部分,沒有提及琉球。戰後,美國單獨出兵佔領了琉球。之後,又分別於1953年、1962年和1972年份三次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並在1962年承認了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雖然琉球被美國交給了日本,但仍保留駐軍,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駐日美軍衝繩基地。衝繩基地是駐日美軍最大的基地,現役官兵約2.8萬人。衝繩基地面積佔全部駐日美軍基地的75%,在此建有各種軍事設施共39處。從軍種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佔70%,指揮他們的是美國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徵軍司令部,這支部隊是美本土以外的一支可以「從夏威夷到非洲好望角作出快速反應的部隊」。
美軍在衝繩主要有兩個基地,一個是嘉手納基地,另一個是普天間基地。其中嘉手納空軍基地現在是美軍在遠東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普天間基地是駐日美海軍陸戰隊在衝繩島上的兩大基地之一。1995年,駐衝繩美軍士兵強姦少女事件在衝繩引發大規模的反對美軍基地運動。為平息這一浪潮,日美兩國政府決定將普天間基地搬遷,但直到2010年5月28日,才決定把該基地遷至衝繩縣名護市美軍施瓦布軍營周邊。但這一決定遭到了衝繩當地人民及政府的強烈抵制。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成為美日關係中長期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
最近,中日之間在釣魚島問題上又現爭端,而美國也不失時機地多次強調,釣魚島在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內。根據該條約,若日本領土遭到攻擊,美軍將視為本國安全受威脅,並將與日本採取協調行動。美軍放話要幫助日本保衛釣魚島,距離該島只有約400公裡的衝繩美軍基地,自然要擔當重要作用。
琉球獨立運動
雖然琉球被交給了日本,但對於琉球而言,日本畢竟至少曾經是侵略者,是被強制佔領的。一個有著長達上千年的獨立歷史記憶的民族,雖然被前後佔領了100多年,但歷史記憶是無法被抹去的。
而且,在二戰結束前,實際上日本也從來沒有將琉球視為自己的領土,不把琉球人當日本人。在日本人的詞彙裡,就像把中國人叫支那人一樣,琉球人也被他們稱為「琉奴」。二戰快結束時,日本以「擔心琉奴帶領支那(中國)人清算日本」為由,下達所謂「玉碎令」,要當地駐軍殺光琉球人。據不完全統計,在美軍佔領之前,被日本人殺死的琉球人多達26萬。
即使是在美國將琉球交給日本之後,琉球人也長期受到日本的歧視,被視為「賤民」。在經濟上,早在1978年,日本學者中村丈夫就從經濟從屬關係等具體數據中得出琉球是日本的「國內殖民地」的結論。1982年,山崎等日本學者在研究中也不得不承認,琉球「在國家內的從屬地區遭受榨取、掠奪、壓制、疏遠和歧視等現象」。
美軍雖然將管轄權交給了日本,但仍然保留著駐軍,而且發生過多次美軍與當地人的衝突。但在這些問題上,作為一個「主權外包」的國家,日本政府從不敢與美國理直氣壯地交涉,加上他們在內心裡並不將琉球人視為日本人,所以在關係到當地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上總是顯得不夠積極。
因此,無論是從民族認同出發,還是基於現實利益的考慮,琉球都對日本缺乏認同感。自二戰結束以來,琉球當地人民要求獨立的聲音從未間斷。
1997年5月15日,日本重新控制了二十五周年的衝繩縣,沒有地方能夠找到喜悅和慶賀的心情。從14日開始的「思考和平音樂會」,通過追問「回歸日本帶來了什麼?」變成了痛苦和哭泣的訴苦大會,群情激奮地吶喊著「衝繩要獨立」,要求趕快找出走向「衝繩獨立」的途徑。集會通宵達旦,一直持續了二天一夜。
2006年3月4日,琉球全民公決,75%的民眾投票要求獨立,恢復與中國的自主往來。剩下的25%因屬日本血統,雖不要求獨立,卻也贊成自治。
因此,曾在中國駐日大使館擔任經濟參贊的學者唐淳風認為,「日本之於琉球毫無合法性可言。唯一獲得合法地位的途徑,就是與中國政府談判,通過與中國籤署有關琉球問題的協議,騙取中國對其琉球支配權的承認。之所以在東海油田問題上,在釣魚群島歸屬問題上不斷生事,目的就是要把中國政府逼到談判桌上去,避開琉球民意,籤署主權劃界協議。」
大國的責任
對日本而言,之所以有資格爭奪釣魚島主權,前提是對琉球的主權。如果對琉球的主權都不成立,釣魚島當然不是問題。
雖然有琉球人認為,琉球人本身就是從福建遷徙過去的移民的後裔,所以琉球人就是中國人,琉球理應回歸中國,但這並不是主流,大多數人仍然希望琉球能夠獲得獨立的地位。所以,客觀上講,中國要主張對琉球的主權並不現實。但支持琉球人民的獨立訴求完全可以。
中國外交一直秉承「不幹預主義」,即不幹涉他國內政。但現實的情況是,中國不幹涉別國內政,而別國卻總在幹涉中國內政。最典型的如美國,在涉及到臺灣、西藏、新疆的問題上,就長期上下其手。日本也是一樣,頻繁邀請達賴、熱比婭之流竄訪,安排政要以所謂「私人身份」會見。表面上雖然承認中國對臺灣、西藏、新疆的主權,但實際上並不承認。
中國單方面的「不幹預」並未換來別國的投桃報李。與其如此,還不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直報怨,以幹預對幹預。
眾所周知,在國際問題上,大國雖然也講道義,但更多的還是考慮利益。對於大國而言,幹預別國內政與否,並不取決於道德是否高尚,而是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對國家利益是否有益,二是能力是否能夠支持。美國在19世紀初提出「門羅主義」,在20世紀初提出「門戶開放」,都是如此。不是因為美國不想幹預,而是因為當時的國力尚無法支持其幹預。一旦當國家能力達到能夠幹預的水平,他們從來沒有含糊過。
所以,在經濟規模已經穩居世界第二的時候,中國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繼續堅持原有的不幹預主義政策。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應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態度。而且,近年來的事實證明,無論中國主觀上是否願意幹預,形勢都在逼著中國幹預。在非洲、在中東,都是如此。要麼被動吃虧,要麼主動幹預保護自身利益,沒有第三條道路。
也就是說,在魁北克問題、蘇格蘭問題這類原來我們視為別國內政的問題上,現在應有自己的判斷,無需自縛手腳。對琉球問題當然也一樣。是不是別國內政問題,不能由該國自己說了算,也要聽聽當地人民的意見。琉球就顯然不是日本內政問題,而是關係到東亞國際秩序的問題。作為東亞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當然有必要也有義務、有責任表明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的立場。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帝國主義行徑。恰恰相反,這非但不是帝國主義,而且恰恰是國際主義。到底是帝國主義,還是國際主義,要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什麼。美國給中東輸送民主,帶給中東人民的是持續的戰亂,而中國能夠給他們帶來穩定的秩序和經濟增長、人民福利的改善,何樂而不為呢?在盧安達這樣被美國當做爛泥甩掉的地方,不也是中國在幫助當地進行經濟建設嗎?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應當對琉球人民的獨立訴求有所回應,採取積極姿態。中國在歷史上曾經長期為琉球提供過保護,晚清以來,中國國勢衰頹,自顧不暇,無力保護琉球,這是歷史事實,但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中國也不再是晚清時期了,當琉球人民呼籲中國支持他們的獨立訴求時,中國就有責任、有義務支持他們的訴求。
如果說中國官方尚要顧及中美關係、中日關係,有更多外交上的考慮,那麼民間的交往完全可以先開始進行。如允許民間機構邀請主張獨立的琉球認識來華訪問交流等,一方面讓他們了解今天的中國,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總之,在今天的國際格局下,中國不應再迴避琉球問題,是到了將琉球問題提上檯面的時候了。無論是與美國,還是與日本,都可以就琉球地位進行溝通。(作者 嶽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