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初三學生都在備戰中考,我省18名初三學生即將接到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的錄取通知書。以後,中考、高考及研究生考試都會對他們「一路綠燈」,8年後一畢業就是西安交大的碩士研究生。他們是一群怎樣的學生,是不是所謂的「神童」,他們在學習上有什麼技巧和絕招?
「一考免三考」,18人成準大學生
昨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我省18名初三學生,已被該校少年班預錄。其中武漢水果湖二中1人、天門杭州華泰中學8人、天門拖市一中1人、仙桃實驗初中7人、黃梅縣晉梅中學1人。
西安交通大學,是解放後新中國最早確立的7所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對象為15歲以下、智力超常的市級以上重點中學應屆初中畢業生,需學校推薦報名。今年全國共有913人(我省80人)參加考試,最終錄取120多人。
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測試分筆試和面試,筆試考語文、數學、英語、理綜,各科滿分均為100分。該校按考生總成績擇優錄取。
少年班學生實行「預科—本科—碩士」貫通培養模式。在兩年預科期間學習成績合格者,可以免去高考直接進入學校本科學習,且根據預科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選擇大學專業;在大學本科學習期間課程成績和畢業設計(論文)達到學校相關要求者,可以免去研究生入學考試,直接保送為碩士研究生。
考題
剪刀、膠帶和A4紙做模型
即將入讀西安交大的水果湖二中學生王雋禕介紹,西安交大的筆試題難度較大,尤其是數學和物理相當於奧賽水平。語文、數學、英語、理綜(物理、化學等)四門科目在一天內考完,也很耗體力。
「面試題很靈活,很個性。」王雋禕說,人文題考查歷史、地理知識,如哪些河流是古文明的發源地;而探究題給出的道具為:一把剪刀、一卷膠帶和一張A4紙。考官要求他做出一個水中模型,「我做的是一艘能承載很多東西的船」。創新題則有「如何防治空氣汙染」、「如何減少暴雪對交通的影響」等,要求考生給出的答案是創新的,不能是已有的方法。「請用一分鐘時間,個性化地介紹自己。」這是多年來保留的面試項目。面試時,還有心理專家參與,通過考生的自我介紹,考官對考生的心理狀況做出初步評價,判斷其心智水平是否達到錄取要求。同時,學生也都會被問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比如:「當你走進教室時,全班突然安靜下來,這是因為啥?答案越多越好。」
訪談
學生:「我們不是神童」
被「少年班」相中,水果湖二中九(3)班的王雋禕直呼意外,「我可不是什麼神童。說實話,我算不上很聰明,也很少參加培優,與班上不少同學相比還有距離呢。」但他告訴記者,自己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而且興趣廣泛,是班級值周班長,已考過鋼琴十級,還是學校的「金話筒」,籃球也打得不錯,校運動會上,班級的長跑短跑基本都被他包了。
仙桃實驗初中通過考試的學生也各有特長:楊梁池薩克斯9級,2007年參加全省藝術小人才比賽獲得一等獎;黃雨薇小提琴6級,書法比賽全市第一名;身高1.8米的毛子豪司職該班籃球隊中鋒,號稱「籃板霸主」……
老師:「他們成績不算最好」
班主任馮捷介紹,王雋禕的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十名左右,並不是最好的,但非常自信,思維也活躍,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與見解。「考上的7名學生有一個共同點:愛鑽研難題,動手能力強。」仙桃實驗初中三(8)班榮振老師告訴記者,他們都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學習效率高。每周,老師會將一些精選的試題貼在教室裡,大家互相討論,先由學生上臺講,再由老師分析總結。這7名學生是講臺上的「常客」,有時候比老師講的還要透徹。
家長:「發展興趣很重要」
「在學習上,我們從來不給他壓力,把課堂上老師講的搞懂就行。」王雋禕的媽媽楊華表示,她注重的是讓孩子發展興趣,「課餘有精力,就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我們給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很寬鬆。」
馮捷老師補充道:現代社會需要文理兼修的人才。王雋禕正是因為在平時廣泛涉獵文史方面的知識,在面試中佔了優勢。
連結
少年班逐漸「消失」 13所高校只剩「兩棵苗」
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內最先創辦少年班,不少大學隨後仿效這一做法,上世紀80年代全國有13所高校爭相開辦少年班。如今,少年班的光環已逐漸消退,全國只剩下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兩所高校的少年班在繼續招生。
據了解,少年班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招生困難,對超常兒童的鑑定方式還有待完善,師資力量、管理跟不上等。(記者羅欣 李樵 實習生吳銀燕)
(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wyxa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