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徑:Dijkstra 算法和 Floyd 算法

2021-02-19 算法愛好者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快速關注)

來源:華山大師兄

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31/2615833.html

如有好文章投稿,請點擊 → 這裡了解詳情

注意:以下代碼 只是描述思路,沒有測試過!!


Dijkstra算法


1.定義概覽

Dijkstra(迪傑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單源最短路徑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徑算法,在很多專業課程中都作為基本內容有詳細的介紹,如數據結構,圖論,運籌學等等。注意該算法要求圖中不存在負權邊。

問題描述:在無向圖 G=(V,E) 中,假設每條邊 E[i] 的長度為 w[i],找到由頂點 V0 到其餘各點的最短路徑。(單源最短路徑)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設G=(V,E)是一個帶權有向圖,把圖中頂點集合V分成兩組,第一組為已求出最短路徑的頂點集合(用S表示,初始時S中只有一個源點,以後每求得一條最短路徑 , 就將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頂點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結束了),第二組為其餘未確定最短路徑的頂點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徑長度的遞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組的頂點加入S中。在加入的過程中,總保持從源點v到S中各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不大於從源點v到U中任何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此外,每個頂點對應一個距離,S中的頂點的距離就是從v到此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U中的頂點的距離,是從v到此頂點只包括S中的頂點為中間頂點的當前最短路徑長度。

2)算法步驟:

初始時,S只包含源點,即S={v},v的距離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頂點,即:U={其餘頂點},若v與U中頂點u有邊,則<u,v>正常有權值,若u不是v的出邊鄰接點,則<u,v>權值為∞。

從U中選取一個距離v最小的頂點k,把k,加入S中(該選定的距離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徑長度)。

以k為新考慮的中間點,修改U中各頂點的距離;若從源點v到頂點u的距離(經過頂點k)比原來距離(不經過頂點k)短,則修改頂點u的距離值,修改後的距離值的頂點k的距離加上邊上的權。

重複步驟b和c直到所有頂點都包含在S中。

執行動畫過程如下圖


3.算法代碼實現:


const int MAXINT = 32767;const int MAXNUM = 10;int dist[MAXNUM];int prev[MAXNUM];int A[MAXUNM][MAXNUM];void Dijkstra(int v0){    bool S[MAXNUM]; // 判斷是否已存入該點到S集合中 int n=MAXNUM;    for(int i=1; i<=n; ++i)    {        dist[i] = A[v0][i];        S[i] = false; // 初始都未用過該點   if(dist[i] == MAXINT)                  prev[i] = -1;        else              prev[i] = v0;     }     dist[v0] = 0;     S[v0] = true;       for(int i=2; i<=n; i++)    {         int mindist = MAXINT;         int u = v0;    // 找出當前未使用的點j的dist[j]最小值    for(int j=1; j<=n; ++j)            if((!S[j]) && dist[j]<mindist)            {                  u = j; // u保存當前鄰接點中距離最小的點的號碼     mindist = dist[j];            }         S[u] = true;         for(int j=1; j<=n; j++)             if((!S[j]) && A[u][j]<MAXINT)             {                 if(dist[u] + A[u][j] < dist[j]) //在通過新加入的u點路徑找到離v0點更短的路徑                   {                     dist[j] = dist[u] + A[u][j]; //更新dist   prev[j] = u; //記錄前驅頂點                  }              }     }}

4.算法實例

先給出一個無向圖


用Dijkstra算法找出以A為起點的單源最短路徑步驟如下

Floyd算法


1.定義概覽


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是解決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路徑的一種算法,可以正確處理有向圖或負權的最短路徑問題,同時也被用於計算有向圖的傳遞閉包。Floyd-Warshall算法的時間複雜度為O(N3),空間複雜度為O(N2)。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原理:

Floyd算法是一個經典的動態規划算法。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的話,首先我們的目標是尋找從點i到點j的最短路徑。從動態規劃的角度看問題,我們需要為這個目標重新做一個詮釋(這個詮釋正是動態規劃最富創造力的精華所在)

從任意節點i到任意節點j的最短路徑不外乎2種可能,1是直接從i到j,2是從i經過若干個節點k到j。所以,我們假設Dis(i,j)為節點u到節點v的最短路徑的距離,對於每一個節點k,我們檢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證明從i到k再到j的路徑比i直接到j的路徑短,我們便設置Dis(i,j) = Dis(i,k) + Dis(k,j),這樣一來,當我們遍歷完所有節點k,Dis(i,j)中記錄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徑的距離。

2).算法描述:

從任意一條單邊路徑開始。所有兩點之間的距離是邊的權,如果兩點之間沒有邊相連,則權為無窮大。  

對於每一對頂點 u 和 v,看看是否存在一個頂點 w 使得從 u 到 w 再到 v 比己知的路徑更短。如果是更新它。

3).Floyd算法過程矩陣的計算----十字交叉法

方法:兩條線,從左上角開始計算一直到右下角 如下所示

給出矩陣,其中矩陣A是鄰接矩陣,而矩陣Path記錄u,v兩點之間最短路徑所必須經過的點

相應計算方法如下:

最後A3即為所求結果

3.算法代碼實現


typedef struct          {            char vertex[VertexNum]; //頂點表         int edges[VertexNum][VertexNum]; //鄰接矩陣,可看做邊表         int n,e; //圖中當前的頂點數和邊數         }MGraph;
void Floyd(MGraph g){   int A[MAXV][MAXV];   int path[MAXV][MAXV];   int i,j,k,n=g.n;   for(i=0;i<n;i++)      for(j=0;j<n;j++)      {                A[i][j]=g.edges[i][j];            path[i][j]=-1;       }   for(k=0;k<n;k++)   {        for(i=0;i<n;i++)           for(j=0;j<n;j++)               if(A[i][j]>(A[i][k]+A[k][j]))               {
                    A[i][j]=A[i][k]+A[k][j];                     path[i][j]=k;                }     }
}

算法時間複雜度:O(n3)

覺得本文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人

關注「算法愛好者」,修煉編程內功

相關焦點

  • 短小精悍的多源最短路徑算法—Floyd算法
    的,Floyd主要計算多源最短路徑。在單源正權值最短路徑,我們會用Dijkstra算法來求最短路徑,並且算法的思想很簡單——貪心算法:每次確定最短路徑的一個點然後維護(更新)這個點周圍點的距離加入預選隊列,等待下一次的拋出確定。
  • 圖的最短路徑算法-Floyd算法-弗洛伊德算法
    Floyd算法又稱為插點法,是一種利用動態規劃的思想尋找給定的加權圖中多源點之間最短路徑的算法 在計算機科學中,Floyd-Warshall算法是一種在具有正或負邊緣權重(但沒有負周期)的加權圖中找到最短路徑的算法。算法的單個執行將找到所有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的長度(加權)。
  • 單源最短路徑-Dijkstra 算法
    Dijkstra(迪傑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單源最短路徑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可以簡單描述為:最短路徑的子路徑也是最短路徑。2.如果考慮到邊的權值為正數,則由定理 7.2 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若π = (s , u1 , u2 , … , uk)是從s到uk的最短路徑,則從s到各頂點ui(i=1, 2, …k)的最短路徑是嚴格遞增的。
  • 數學建模方法-Dijkstra算法
    可是博主很懶誒,肯定就想走最短的路線。那麼,怎麼才能很快的就求解出最短的路線呢。Dijkstra算法就是用來解決這樣的問題的。  二、Dijkstra算法的思想   Dijkstra算法的思想其實很直觀,就是我從A點出發,發現可以走的路就只有C和B了,那麼我肯定就要走最近的那條路,也就是C(同時記錄C與A的距離)。
  • 路徑規劃_Dijkstra算法
    問題是:在不同城市間有固定的距離,某人從A城市出發到B城市的最短路徑。C同學抱怨自己用了窮舉法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搞定,當時聽完電話覺得這個問題確實難為了文科生,當時就說你可以數學建模用路徑尋優來做,分分鐘就解決了啊。腦子裡閃過的算法裡面Dijkstra算法應該算是比較簡單且實用的了,本文就來舉個例子說明下這個算法,順便寫點腳本也可以用在自己玩的汽車仿真環境裡面。
  • Dijkstra算法
    Dijkstra(迪傑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單源最短路徑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徑算法,在很多專業課程中都作為基本內容有詳細的介紹,如數據結構,圖論,運籌學等等。
  • 經典算法:徹底理解 Dijkstra 算法
    ,請參考:經典算法:Dijkstra 算法初探本文由單源最短路徑路徑問題開始,而後描述Bellman-Ford算法,到具體闡述Dijkstra算法,闡述詳細剖析Dijkstra算法的每一個步驟,教你徹底理解此Dijkstra算法。
  • 圖算法的最短路徑,以及背後的技術構建
    本文旨在幫助您更好地利用圖形分析和圖形算法,以便您可以使用圖形資料庫更快地有效地創新和開發智能解決方案。上一次,我們使用Neo4j中的示例,重點介紹了尋路和圖搜索算法,重點是單源最短路徑算法。這一次,我們將研究另一個算法,查看All Pairs Shortest Path算法,該算法用於評估高速公路備份或網絡容量等情況下的備用路由。
  • 算法:有向無環圖的最短路徑
    (點擊上方藍字,快速關注我們)編譯:ImportNew - 郭楚沅如有好文章投稿,請點擊 → 這裡了解詳情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如何通過Dijkstra算法在非負權圖中找到最短路徑即使圖中有負權邊,我們也知道通過Bellman-Ford算法找到一個從給定的源點到其它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現在我們將看到一個在線性時間內運行得更快的算法,它可以在有向無環圖中找到從一個給定的源點到其它所有可達頂點的最短路徑,又名有向無環圖(DAG)。由於有向無環圖無環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負環的問題。
  • Dijkstra算法及實現(附代碼)
    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徑的最優解,但由於它遍歷計算的節點很多,所以效率低。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算法,在很多專業課程中都作為基本內容有詳細的介紹,如數據結構,圖論,運籌學等等。
  • Matlab 二維模擬退火算法最優路徑(主程序)
    這部分承接Dijkstra算法的基礎之上,先算出單源最短路徑(綠線),之後把經過的每個虛線段分成
  • 最全 Python 算法實現資源匯總!
    ,自己寫算法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算法思路,不要輕視每一個算法,一些雖然看似容易,但可能有很多坑。、堆排序等大部分常用算法。圖結構的相關算法在 graphs 文件夾下,作者針對於圖結構的相關算法給出了代碼,包括 d
  • 手把手教你用Python實現Dijkstra算法(偽代碼+Python實現)
    最短路問題Shortest Path Problem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用迪傑斯特拉算法求解過Solomon算例了,今天是用該算法求解有5個點連通圖的最短路徑。大家可以看完這篇再回顧一下之前的文章。()如圖所示的連通圖,以s為起點,t為終點,求一條s到t的最短路徑。
  • golang 調用 python 實戰路徑規劃之 A* 算法
    這樣做之後,一旦到達終點,便可以從終點開始,反過來順著父節點的順序找到起點,由此就構成了一條路徑。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由計算機科學家Edsger W. Dijkstra在1956年提出的。Dijkstra算法用來尋找圖形中節點之間的最短路徑。考慮這樣一種場景,在一些情況下,圖形中相鄰節點之間的移動代價並不相等。
  • 如何使用python完成數學建模常見算法
    我們將在後面的問題討論中介紹以下幾種常用數學建模算法的python實現: 1.數據擬合算法 2.插值算法 3.線性規划算法 4.單源多宿最短路算法
  • 5大必知的圖算法,附Python代碼實現
    基於BFS / DFS的連通分量算法能夠達成這一目的,接下來,我們將用 Networkx 實現這一算法。使用 Python 中的 Networkx 模塊來創建和分析圖資料庫。如下面的示意圖所示,圖中包含了各個城市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信息。首先創建邊的列表,列表中每個元素包含兩個城市的名稱,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
  • 貪心算法與近似算法
    選擇的廣播臺可能是2、3、4和5,而不是預期的1、2、3和5。下面來比較一下貪婪算法和精確算法的運行時間。他需要找出前往這5個城市的最短路徑,為此,必須計算每條可能的路徑。旅行商問題和集合覆蓋問題有一些共同之處:你需要計算所有的解,並從中選出最小/最短的那個。這兩個問題都屬於NP完全問題。近似求解: 對旅行商問題來說,什麼樣的近似算法不錯呢?能找到較短路徑的算法就算不錯。在繼續往下閱讀前,看看你能設計出這樣的算法嗎?
  • 最短路徑:向螞蟻學算法
    螞蟻這種自我學習、不斷修正、自我進化的能力,被稱為蟻群算法。在自然界中,螞蚊的食物源總是隨機分散於蟻巢周圍,在蟻群協調、分工、合作後總能找到一條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徑。現實中,我們能觀察到大量螞蟻在巢穴與食物源之間形成近乎直線的路徑,而不是曲線、圓等其他形狀(見下圖)。
  • ​MATLAB優化算法實例——蟻群算法
    其它螞蟻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感知這種物質的存在和強度,並以此指導自己的運動路線,使之朝著信息素強度大的方向運動,這使得蟻群在食物源與蟻穴之間的最短路徑上來去自如。蟻群算法就是受到蟻群這種行為的啟發,而提出的一種啟發式搜索算法。作為一種現代智能算法,蟻群算法不需要任何先驗知識,最初只是隨機地選擇搜索路徑,隨著對解空間的了解,搜索更加具有規律性,並逐漸得到全局最優解。
  • 深度好文: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最有影響力的5種圖算法
    只需使用邊緣和頂點。該算法可以在不同的數據上運行,以滿足我上面提到的任何用例。2、Shortest Path(最短路徑)繼續上述示例,我們將獲得德國的城市及其相應距離的圖。您想找到從法蘭克福(起始節點)前往慕尼黑的最短距離。我們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算法叫做Dijkstr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