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系列是我們推出的一個分享留學生故事和經歷的欄目,希望通過這個欄目能夠把成千盈百的不同的留學經驗跟大家做分享,幫助大家更深入了解和接觸留學前沿和資訊,為大家提供更精彩的留學內容。
人物名片
本科:威廉瑪麗學院(大一)、喬治城大學(大二);
標化:託福110;
興趣:金融社、模聯社、足球、長跑、音樂。
說起WM(威廉瑪麗學院),其實我從一開始申請大學的方向就是文理學院,相比起綜合大學,我更喜歡文理學院的人少和小班教學的模式,不會像大學校,人與人之間有疏離感,會更親密一些,這對於我融入美國大學有很大的幫助。
威廉瑪麗學院作為一所建校時間僅次於哈佛大學的全美歷史第二悠久的學校,所處的位置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學校周圍有好幾個美國早期殖民地的代表鎮,而且還位於幾個大城市的中間地帶,過去城市的話開車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時間還能接受。
WM雖然不是在市區的學校,但是治安方面還是不錯的,在這附近活動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並且從來沒有聽過有什麼犯罪事情發生。平時生活也是挺方便的,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可以滿足,但是有一點不太好的就是大一新生是沒有停車位的,所以不能買車,想要外出的話只能叫車或者公交車,公交車是一小時一班。
學校周圍有一個旅遊風景區,還原了殖民時期的風土人情,主要以殖民時期的威廉斯堡為背景,周圍的鎮子是仿造美國殖民時期的鎮子所建立的一個旅遊景區。在WM的好處之一就是學校的學生去景區玩是免費的,裡面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店,比如賣巧克力賣酒,很典型的美國餐廳。
學校這邊的氣候和深圳挺像的,夏天比較悶熱,冬天的話大概是零度左右,會下雪,衣服要稍微穿厚一點,不會特別冷,不會像紐約波士頓那麼冷,而且也不會因為氣候太低而停課。
食堂的東西其實不太好吃,不過學校有規定大一的新生必須要購買meal plan,要求是175頓,基本上是吃不完,所以如果要購買建議不要買太多。
如果想換口味可以到校外,校外的味道還可以,但是選擇比較少,中餐廳大概只有兩家,如果想要吃更好的需要開車到更遠的地方,一頓大概是在20刀左右。
最難的課程
如果要說WM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那應該就是WM雖然是公立學校的價格,但卻有文理學校的規格,總的來說學校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同學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校園氣氛很好,而且由於我個人比較喜歡師生比較低的小課堂教學,所以可以說是非常喜歡這裡。
美國大學跟國內大學不同的一點就是並不需要一開始就選擇專業,這點相信大家都知道,因此我進WM之後在專業方面其實也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著好好學,慢慢了解一些專業要求,比如需要做些什麼完成些什麼。
因為我大一選擇的Preferred Major是政治方向,所以我的Freshman Seminar選擇了一個研究東歐巴爾幹地區政治的教授,這個課主要講的是從二戰之後到現代發生的事、打過的戰、政治變動,以及現在國際上針對巴爾幹地區有什麼解決辦法。
這個課程可以說是我所有課中難度最大的了,因為它除了有一定的寫作要求之外,還需要自己查找資料,十幾本書,而且還需要跟教授每周見兩次,教授會一對一跟我探討論文怎麼寫,討論具體內容,同時會給予資料上的一些幫助,指導我研究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第一年上完不僅能夠鍛鍊和提升寫作能力,而且還能通過學習的方式不斷認識新的東西,在最終的研究論文裡,教授還給了我非常高的評價,所以整體來說這門課程學起來心情還是非常愉悅的,感覺非常棒。
有趣的課程
如果說Freshman Seminar是課程難度最大的,那麼對我來說最有趣的應該是歷史課,製圖學的歷史。
這門課主要是從古羅馬存在之前一直講到現代,一門課大概講一到兩百年,或一個時期的製圖學,記得比較清楚的是當時課上講到了中國,提出當時中國地圖的概念叫是做「天下」,教授嘗試用中文發音來讀「天下」這個詞,後面還請我來發音示範一下,這個細節感覺比較有意思。
另外,製圖學的教授主要是學科學史方面的,所以他知道很多別的教授或者其他人所不曾想到或者無法了解到的一些知識,總體而言,這門課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還具有歷史性的一種知識方面的探索,相當有趣。
小班教學
前面也提到過了,我選擇文理學院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小班教學的模式。
在WM大部分課程都是小班教學,學校沒有博士生,所以也不會有助教來教課,一般助教都是本科生,只負責一些作業的修改。在這一點上我個人看來是比那些綜合大學會更具有優勢的,因為課程都是教授直接完成的,所有教授都會直接授課,學生很容易貼近教授,有些課只有35個人,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舉手問教授,教授非常照顧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很和藹親切。
不過每個教授的風格不同,有的教授可能會一開始就來個下馬威,說課程很難,會很難拿到A,但只要用點心學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會特別難,只要願意花時間,按要求完成作業,最後拿到個好的成績也不是難事。有的教授會稍微表現得隨意一些,但也是對學生會有一定要求,上課的時候會把要講的內容講完,如果遇到不懂的也可以私下請教。
總體來說,學校的教授都比較好相處,無論是利用office hours的時間去請教教授,還是在平時找教授指導,他們都會很樂意幫你解答問題的。
壓力
其實剛到學校的前一個月還是有一些壓力的。
畢竟從高中到大學,無論從環境還是教學上都發生了變化,不過好在高中就讀的是國際學校的教學體系,在很多方面上來講跟國外大學還是比較像的,平時有什麼問題都是可以利用office hours的,而且不會局限於某些課程上。
平時的作業強度還可以,每天花在作業和複習上的時間大概是三四個小時左右,周末的話可能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來完成教授布置的作業。不過大學有個好處就是教授布置的作業不需要當天或隔天交,通常是要一周或者更長的時間,時間還是相對充足的,只要合理做好時間管理,壓力還是比較小的。
相對來講,剛到美國大學的適應過程,學校的教授還是比較能夠理解,對於剛從高中過來的新生,也不會給予太多學業上的壓力。
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大多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很多時候會擔心自己弄不好弄不了,最多的可能都是自己心理上的壓力,真正來自學校和教授的並沒有那麼大,所以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尤其重要,平常心積極一點對待就行了,只要好好學就不怕會有問題。
國際生
在WM的國際生大概就佔7%-8%,其中中國學生差不多佔一半,4%-5%,大概有70到80人左右。
學校會有一個專門為國際生服務的幫助中心,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去找它,而且他們還會定期組織一些國際生的活動,比如學校介紹,國際生方面需要注意事項,甚至會提供一些資源,考駕照、社保號碼等。
另外,有些教授還會對國際生有一些優待,對於無法快速適應的學生,有問題的話可以直接找教授,雖然說教授不會對學業的一些標準進行降低,但是他們會通過指導教導等方式更好幫助你,會讓你跟教授有更多接觸溝通的機會。
推薦信
由於某些原因,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打算大二的時候轉學到喬治城大學。
當時找的是Freshman Seminar的教授,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方向跟我所要找的專業相似;第二,我在這門課程裡所付出的努力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論文上,花了不少心血,以至於每次遇到教授時,教授都會提起論文的事並且對我稱讚有加。現在回想,當時花的功夫和精力都是值得的,無論是自己的進步還是教授的認可都是一種回報。
其實對於教授的推薦信,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態度要好,你要在教授面前表現出對他的課程有較強的興趣,並且對科目有一定的能力。雖然教授並不一定會有所偏心,但是對於態度好的學生通常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留意。
願意在課程上付出的人,在找教授要推薦信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一些,因為教授相比其他默默無聞的學生,會更容易記住你,會記得你幹了哪些事情,會對你有更客觀的評價,從而推薦信也會更有內容。
比如說從教授個人情感上,他們會更願意誇讚你,而且知道你的事情越多,寫的內容就會越詳細,這對於美國大學來說,會是越有信服力的一封推薦信。
優缺點
在WM也有一年時間了,總體來說WM是個不錯的學校,除了上文提過的一些優點之外,學校的一些專業也是非常具有優勢的。
如果想要從政的同學,WM的政治是他們的強勢專業,另外化學生物基礎科學也是非常強的,學校的IGEM代表隊特別強,在全美是前三,如果對基礎科學有興趣的話,WM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WM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機會跟隨教授參與一些研究。
由於學校規模比較小,教授會喜歡招本科生來一起做一些實驗,學校沒有研究生,所以很多東西不以研究來做導向,很多研究不是教授自己做就是跟本科生一起做。另外,教授的研究規模相對都比較小,難度不會太大,本科生經過一定訓練後可以參與進去的。
不過由於WM不是位於市區的學校,所以在實習或畢業工作方面相比其他位於城市的學校會劣勢一些,簡歷方面也會稍微遜色,而且由於學校的優勢專業是政治,所以畢業生方向也大多是政府部門工作,對其他領域的就業幫助可能不大。
其實總的來說,學校肯定不會是十全十美的,有優點也會有缺點,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利用好學校的資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畢竟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與其把時間花在抱怨上,不如思考如何突破困境,追求自己想要的更為實在。
Tips
凡事平常心,努力學習多走走,多聊天,多溝通除了學習,還需要強健體魄多嘗試,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