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全球視角,追尋新冠病毒事件的起源、傳播和爆發的進程與真相

2020-12-13 肖走地球還是圓的

原創 宇宙真子

本文將追索此次新冠病毒起源、傳播及爆發的來龍去脈(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並對未來的後果,進行某種預測。

一、基因編輯技術與人工合成病毒產生的背景

人類基因組計劃、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英語: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項規模宏大,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

此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1970年,從基因編輯技術誕生以來,人類就打開了控制物種自然演變的潘多拉魔盒。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在70年代已具有一定的雛形,在80年代在許多國家已形成一定規模。

1984年在Utah州的Alta,WhiteR and Mendelsonhn M受美國能源部(DOE)的委託主持召開了一個小型專業會議討論測定人類整個基因組的DNA序列的意義和前景(Cook Deegan RM,1989)

1985年5月在加州SantaCruz由美國DOE的Sinsheimer RL主持的會議上提出了測定人類基因組全序列的動議,形成了美國能源部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草案。

1986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SantaFe討論了這一計劃的可行性,隨後DOE宣布實施這一計劃。

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1年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發表(由公共基金資助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和私人企業塞雷拉基因組公司各自獨立完成,並分別公開發表)被認為是人類基因組計劃成功的裡程碑。

二、病毒的來源與中國相關研究的背景

2002年12月中國廣東發生SARS即非典事件。

2003年非典大範圍爆發,中國開始展開對病毒的研究。

2004年開始,石正麗團隊走遍中國28個省市,採集了數千隻中華菊頭蝠標本,與美國團隊合作,進行病毒的基因分析與其他研究。她用了13年時間,走遍中華大地,到處鑽山洞抓蝙蝠,最終確定SARS病毒起源於中華蝠。事實上,石正麗進行13年蝙蝠研究的合作夥伴就包括美國生態健康聯盟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08年石正麗團隊對蝙蝠的研究有了更多的進步和發現,並發表了相關論文。

2014年以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帶來了一場科學界的革命,全球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加快。

2015年0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在武漢建成,標誌著中國正式擁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體的硬體條件。

2015年10月武漢P4研究人員對蝙蝠攜帶病毒的研究有了更多進展,包括與愛滋病毒的結合研究。他們曾在美國也有相關的研究和實驗。之後石正麗被邀參與在美國的病毒研究與合成計劃。

2015年11月9日,石正麗團隊在PLosPathgen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個類似SARS的蝙蝠冠狀病毒群顯示了在人類中出現的可能性》的論文。

內容提到:「為了研究循環蝙蝠冠狀病毒的出現可能性(即感染人類的可能性),我們構建了一種嵌合病毒」,這種雜交病毒使我們能夠評估這種新的棘突蛋白引起疾病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合成了一株具有感染性的全長SHC014重組病毒,並證明了該病毒在體內外的複製能力」。

他們通過對雲南某一山洞中馬蹄蝠連續五年的樣品搜集,他們發現了蝙蝠中的SARS相關病毒(SARSr virus)是人SARS病毒祖先的更直接的證據。2018年美國主導開展了的病毒研究計劃。

美國研究機構以科學研究的名義對病毒進行提取、培育、編輯、合成等,並在未來打算計劃投毒。中國團隊在美國的研究中只是提供了一些理論、設計和基礎素材。

2019年7月美國生化武器基地德特裡克堡因自然災害原因發生設備故障,之後機構改進了機械設備。由於病毒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疏忽,8月初生化武器基地德特裡克堡被緊急關閉,基地內所有的研究項目全部停止,所有人員將接受全方位的檢查,並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剝奪了德特裡克堡對包括伊波拉、天花和炭疽等高致命性病毒研究的「特許代理人」許可證。

「新冠病毒」洩露,導致大面積感染。最關鍵的問題是,基地只是做出了病毒,還沒有研製出相應的疫苗。這是導致基地被徹底關閉的那個致命傷。

三、病毒爆發的起源與傳播的時間線

(一)2019年病毒正式爆發

7月美國生化武器基地德特裡克堡發生病毒洩露,並有人感染,之後在周邊開始傳播與擴散。

德特裡克堡基地附近就是美國參加武漢軍運會的軍人集訓基地。由於病毒感染帶有隱秘性,許多感染者並不知情。隨後病毒不斷被無意擴散。病毒洩露導致許多優秀的高手患上了「流感」,無法參賽。即便參賽了,也狀態不佳。於是美方只能派遣一些不太優秀的軍人參賽。

8月初因為病毒擴散日益嚴重,受到高層重視,德特裡克堡生化基地被迫緊急關閉。

美國德特裡克堡生化武器基地

9月病毒開始在美國擴散,並與美國流感同時傳播。大量的事實表明,美國去冬今春爆發的所謂流感疫情,其實是流感和新冠肺炎的混合疫情。

其中新冠疫情的爆發時間,幾乎和武漢的爆發時間同步。但由於美國相對於武漢而言,畢竟還是地廣人稀的。再加上美國對新冠疫情的檢測能力不足,這才沒有及時顯現出來。

新冠病毒和流感在短時間內不易被鑑別出來,因為兩種患者症狀相似,過程相似,CT大同小異,因此被混淆的可能是必然存在的。

10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主辦了一場名為案件201的瘟疫預演,匯集了15名各國政商醫屆的核心人物,其中包括曾任中情局二把手的艾薇兒·海恩斯,及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

10月17~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期間已經有人被感染。

11月病毒開始在武漢傳播,同時美國也在蔓延病毒。

12月病毒開始在武漢蔓延。

12月30日,武漢義醫吹哨,海鮮市場被封閉。

12月31日第一批國家CDC專家組入場。

(二)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大規模爆發

1月病毒開始在中國大範圍爆發。

1月3日官方訓誡。

1月5日武漢衛健委「沒發現人傳人」,同日,上海「某中心」上報國家CDC發現武漢不明肺炎人傳人病例(上報衛健委的公函一定會轉交CDC)。

1月23日10時武漢開始封城。

1月25日蝙蝠病源論公布,但這不是真相。

2月15日,日本名古屋的一對夫妻去夏威夷度假後感染新冠,之後證實和中國無關。同日,日本和歌山有5個人中招,與中國無關。

2月15日科技部出臺了《關於加強新冠病毒高等級病毒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對實驗室,特別是對病毒的管理。

2月20日之後,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迅速蔓延。美國是疫情罪魁禍首的說法開始提調。

2月22日中醫開始大規模進入戰場,中國的疫情開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2月24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赴美旅遊安全提醒。

2月25日,美國CDC官方就在官網上發布過預警,呼籲美國各領域聯合起來,做好停工停課的準備。但應邀一同參加發布會的美國總統川普卻繼續堅持「一切盡在掌握」。沒想到才過了一天時間就出現了未知原因的社區傳播,這說明新冠病毒在美國全面爆發已不可逆轉。

2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中午,CNN新聞網在最顯著的位置報導了一則重磅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現首例未知原因的確診感染者。這意味著美國本土的新冠肺炎,開始了極其危險的「社區傳播」。

2月28日,病毒已經傳播至六大洲。

四、系統總結此次全球病毒爆發的相關重要問題

1、這次全球爆發病毒的根源來自哪裡?

美國: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德特裡克堡

2、病毒的構成來源是什麼?

SARS病毒+HIV病毒+其他

3、病毒是自然產生的還是人工合成的?

人工編輯與合成。

4、有哪些人或機構參與了這個病毒的計劃、研究和實驗等?

美國團隊和中國團隊都有。

5、病毒是故意洩露還是非故意洩露?

非故意洩露、感染、傳播並大範圍爆發。

6、病毒何時發生、何時傳播、何時爆發的?

2019年7月正式發生

2019年8月開始傳播

2019年9月全面爆發

7、哪個國家是最早爆發病毒的?

美國。

8、美國是向中國投毒嗎?

不是投毒,是人為感染無意中傳播。

9、網傳說病毒是美國的陰謀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錯誤的。

10、為何說這次美國陰謀論的說法不完全正確?

美國是最早發生、也是最早開始爆發病毒傳播的。陰謀論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向指定目標傳播病毒,並打算消滅單個目標或種群目標。如果是陰謀論所為,那說明他們只想消滅其他國家的人民。但是事實上,美國這次因為病毒感染了很多人。

如果是陰謀論怎麼能先讓美國本土人群大範圍感染病毒呢?而且還造成了那麼多的死亡?

因此這次網傳的陰謀論說法是錯誤的,是歪曲了事實。此次病毒的擴散是相關研究人員的疏忽而造成的洩露。病毒正在研製過程中,但是疫苗尚未研製成功。相關人員感染病毒時,研究者及負責人並不清楚病毒的嚴重性,因此未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管控,而後導致病毒逐漸擴散。

11、為什麼美國最先爆發病毒卻沒有被發現反而是中國最先發現的呢?

①美國同時期也爆發了大範圍的流感病毒。

②大多數美國人並不重視發生的流感病毒。

③美國相關機構和負責人沒有對外公開病毒已在美陸續擴散和爆發。

④醫療機構未引起重視,但病毒仍在不斷擴散。

⑤大多數底層人民選擇簡單治療,導致所謂的流感進一步擴散。其實很多都是新冠病毒已在美國蔓延。

⑥中國最早發現並較早採取了措施,並引起全球轟動。

12、美國陰謀論存在嗎?

存在,且一直在進行。美國有通過病毒傳播來達到其險惡目的的計劃。病毒滅群計劃是其中之一,但此次病毒在全球的爆發不是出於陰謀的結果,而是意外事故。它不是陰謀傳播和擴散,而是無意間感染、傳播和擴散的。可惡的是美國相關人員沒有引起重視,這是愚昧和邪惡的表現。

13、此次病毒全球大概會死亡多少人?

三個答案:

1)9000~1.2萬左右

2)1.2萬~1.5萬左右

3)1.8萬~2.4萬左右

當然希望是第一種可能,不要再多了。

14、預估這次病毒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力?

全世界至多佔三分之二的國家會遭受感染。

15、病毒大概何時結束?

中國4月份左右。

其他國家7、8月份。

個別國家可能要持續到10月份左右。

16、預估這次病毒會對全球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會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一系列經濟危機的發生,同時也會對政治、科技、文化、民生、教育、等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這個影響將會是空前的,並且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人類尋求可靠的方案進行解決。

17、這次事件會對未來病毒的研究產生什麼影響?

全球可能會達成共識,籤署相關重要條約,嚴格管控相關研究。

18、誰應當為這次事件負責?

美國政府、相關機構、相關研究者、相關參與者。

19、今後還會發生類似事件嗎?

可能會,但機率不是很高了。

20、人類會因為這種事件而導致毀滅嗎?

不會,人類會逐漸走向某種形式的合一,但這個過程可能非常漫長。

本論為一家之言,立此之言,以待後證。

相關焦點

  • 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這份新冠病毒變種報告分析了從病患身上取得的前160份完整病毒基因組,得出新冠病毒通過突變產生的不同病毒譜系: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而A型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在武漢更常見的是從A型突變的B型毒株。另外,由B型變異而來的C型主要出現在歐洲。
  • 新冠病毒:美國研究新發現增加了關於病毒起源的疑問
    由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專家編制的研究報告於11月30日發布在《臨床傳染病》雜誌,該研究增加了關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真正起源相關的疑問。我們目前知道的只是新冠病毒第一次爆發在武漢,但是種種跡象都表明,早在2019年武漢爆發病毒之前,病毒已經在數周甚至數月之前已經就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了。
  • 新冠病毒新變體蔓延歐洲!國內會爆發二波疫情嗎?鍾南山最新判斷
    然而一則關於變異病毒的消息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歐洲疫情的擔憂。據西班牙媒體30日報導,今年6月在西班牙爆發的兩起超級感染事件,已經導致一種新冠病毒變體擴散至整個歐洲。面對歐洲疫情的擴散,國內是否會爆發第二波疫情?新疆喀什出現的大量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影響國內的疫情防控呢?
  • 批駁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六個錯誤假說
    新冠病毒從去年12月開始浮現,攪得人類不得安寧。中國剛剛控制住,國外又暗潮洶湧。目前全球40多個國家9萬多人感染。2月27日寧夏確診了一個從伊朗回國的新冠感染者。3月1日深圳確診了一個從英國回國的新冠感染者。這樣國與國「交叉感染」,來回輸入,沒完沒了。
  • 衛報:新冠病毒在全球殺死百萬人是裡程碑事件 病毒並未停手有些...
    中國小康網9月29日訊 老馬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維持的病例統計,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已超過100萬人,但沒有跡象表明全球死亡率正在放緩,而且被認為是數月前控制了疫情的爆發的國家的感染率再次上升。。
  • 劍橋報告:「爆發根源」新冠病毒在美國最普遍,其他國家多是變種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通過對病毒毒株基因研究來溯源病毒來源就成了重中之後重。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新冠病毒是一種來自於大自然的病毒,蝙蝠或和穿山甲都可能是病毒的原始宿主,然而通過一種中間宿主傳給了人類,但是疫情最早在哪個國家出現的無法確認。
  • 外交部:當前對新冠病毒起源下確定性結論為時尚早
    (原標題:外交部:當前對新冠病毒起源下確定性結論為時尚早)針對當前備受關注的新冠病毒的溯源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今日(2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國際上的初步研究結論,尚不能明確新冠病毒的初始傳播路徑。
  • 明日召開新冠病毒全球研究大會,世界衛生組織具體關心些啥?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日發布的最新統計,在中國已經有40235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在中國以外,24個國家已經出現319名病例。
  • 泰國現全球首例死者傳播新冠病毒案例,致一名法醫感染後死亡
    泰國現全球首例死者傳播新冠病毒案例,致一名法醫感染後死亡  olivia chan • 2020-04-16 14:28:
  • 抗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
    成功地壓制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第1波的中國為5.6%,日本是4%。這一時期,全球平均新冠病毒死亡率高達12.4%。新冠肺炎的高死亡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強烈的衝擊。  但是,從5月11日到10月11日的這5個月的區間來看,各國和各城市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都急劇下降。這一期間,中國沒有出現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死亡率為零。日本將新冠病毒死亡率控制在1.4%。
  • 專訪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要分析起源,更多蝙蝠來源病毒序列...
    這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稱,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其實並非同一種,而是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密切相關的變體(分為A、B、C三個類型),且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布範圍不同。研究結論稱,遺傳序列較為原始的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由A型突變而來的B型毒株,後者在東亞國家病例中更為普遍。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病毒洩漏」、「人工合成新病毒」等流言在網絡上持續傳播,其中大部分圍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該所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在此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中也已率先揭示新冠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序列一致性達96%。
  • 世衛首次承認新冠病毒借空氣傳播,它和原來氣溶膠傳播的區別是?
    世衛確認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最新消息:歷經6月有餘,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在當地時間7月8日承認,新冠病毒可在空氣傳播的證據。路透社官網截圖自年初爆發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至今已有6個月時間,全球病例也已然超過1200萬確診大關。對於這種新型病毒的認知,人類也在不斷刷新著新的高度。
  • 15個月前的廢水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西班牙有重大發現
    最近,歐洲西班牙傳來了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又一項驚人發現。據報導,在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某病毒研究小組對外稱,早在去年的3月份,他們就在該地的廢水標本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不過去年巴塞隆納所有社區沒有報導任何關於新型流感的信息。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早於首例確診病例_新聞...
    海外網12月23日電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據《商業內幕》22日消息,義大利於2020年2月21日在倫巴第記錄了第一例官方新冠病例。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早於首例確診病例
    (Getty)海外網12月23日電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
  • 新冠病毒已經突變,日本出現一特殊病例
    3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有關新冠肺起源與進化的最新研究,是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研究者對來自公共資料庫的103個新型冠狀病毒株基因組數據進行了遺傳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毒株已經發生了149個突變(43個同義突變,83個非同義突變,2個提前終止突變),其中多數是近期產生。
  • Twitter利用英國政府資源打擊5G傳播新冠病毒陰謀論
    據外媒CNET報導, Twitter已經與英國政府合作,將打擊將新冠病毒和5G聯繫在一起的陰謀論的鬥爭推向了新的高度。 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周三宣布,它將提示在其平臺上搜索5G的用戶訪問一個政府網頁,該網頁上有關於5G的可信、事實和驗證信息。
  • 新冠病毒真的起源於美國嗎?
    此文通過對武漢最初41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研究提出,病毒起源地或許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上文提及的鬱文彬教授等人則通過基因組數據分析再次肯定了這一推測。在新冠病毒的進化網絡中,祖先單倍型H13和H38都可以進化為單倍型H3,再由單倍型H3衍生出單倍型H1,而且祖先H13和H38通過一個中間載體mv1 (可能是祖先單倍型,也可能是來自中間宿主或「零號病人」)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關聯。
  • 俄專家:新冠病毒突變情況支持病毒為自然起源
    新華社莫斯科8月1日電 俄羅斯科研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分析了新冠病毒的突變情況,結果支持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觀點。據塔斯社日前報導,俄羅斯科學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所的亞歷山大·潘欽等人在美國《同行評議科學雜誌》(PeerJ)上撰文說,他們分析了不同國家對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所得的1000多套數據,發現了1251處鹼基突變,其中許多地方的鳥嘌呤被替換為尿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