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留學圈裡有一則很火的新聞:
Emily,高二就來澳讀書,現在考上了雪梨大學。她說,這學期周末在輔導班兼職家教,足足掙了3萬元人民幣。
一學期三萬元什麼概念?算下來,平均月薪過萬,並且,劃重點!!!她僅僅是利用周末就掙這麼多。
簡直驚呆了。
震驚之餘,我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原來,補課不是中國特色哈~你看,外國人也補課,而且課時費比中國人給的更多~
就在我得意之餘,才發現,我是高興早了。
Emily掙的還是中國人的錢。
她說:很多留學生剛出國適應不了語言環境,上課聽不懂老師講什麼,下課只能報輔導班了。
」聽不懂就必須得報班嗎?「
」當然啊,如果你掛科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有些寶寶可能想:不就是掛科嗎?重修不就好了!
哈哈,這就是國內與國外大學的差別了,國內大學是嚴進寬出,所以如果在國內上大學不幸掛科,頂多就是不能評優,需要補考,再不濟交點重修費,也就是20——100元不等吧?
但在國外可就沒這麼簡單了,如果某個主科掛科的話,相當於要」留級「一年,還要交高昂的重修費,一門差不多是2.5萬左右,如果掛的科目多,甚至會被開除。
所以,大家寧願去補課,也不願意掛科,這就助長了國外留學生補課的氣焰。
Emily說,其實很多補課的留學生都是在臨時抱佛腳,考試在即,走投無路,只能砸錢突擊補習了。
平時不努力,突擊通過考試又有什麼用呢?
2
說起補課,這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特色之一了。
中國學生不容易啊,從小就開始補課,上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到了大學,甚至研究生了,還得哼哧哼哧地補課。
都20好幾了,還要每天為分數而焦慮,我容易嗎?
海膽心疼地抱抱大家~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補課?
大概,是,因為,我們尊重知識的傳統.......
我的一個小侄女,今年8歲,去年小升初的時候,姐姐給她報了預科班,學習拼音和數字,然後,補課就沒停過......雖然她現在在學校表現挺突出,可是,還是心疼她,從7歲就開始補課,要補到何時才能結束啊!
美國有位作家說:我從來沒遇到對自己孩子讀書不抱希望的父母,即使家庭再貧困,即使孩子再愚笨,父母都會鼓勵孩子一直繼續讀書。
這大概是亞洲獨有的"補習文化",學再多也覺得沒學夠,補再多也覺得還差點......
3
補課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
2017 年 10 月,《紐約時報》曾發布一篇名為《亞裔家庭望子成龍,補習班文化傳至美國》的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家美國教育補習公司,專門幫助學生為標準化考試做準備,而學生大多出自華裔移民家庭。
這家輔導機構的校長說,"這更像是一種文化上的東西,家長們寧願不買昂貴的運動鞋,但他們會儘量讓孩子去上非常昂貴的預備學校。"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也說過:在美國,華裔的學習負擔是最重的,在唐人街上輔導班比比皆是,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補課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
未必,補課是佔用了孩子的休息娛樂時間來強迫他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果是興趣班還好,如果是學習班或者作業輔導班,對孩子來說是拉長了學習的戰線,學習效率更低了,這豈不是適得其反嗎?
澳洲幾乎沒有補課一說。不止是澳洲,很多西方國家都主張」玩比學更重要「的教育思想,會玩,才能會學。
我的一個雪梨朋友,今年孩子已經10歲了,從來沒有因為做作業和考試成績的事情跟孩子發過脾氣,她說:人活著,就要快樂,如果把時間都浪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那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小孩子不需要承擔太多的壓力,快樂健康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是啊,什麼時候才能杜絕低效的補課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