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勝縣城10個新建公園的命名緣由
為建設「乾淨、宜居、特色、智慧」的美麗縣城,截至2020年9月,永勝縣城先後修建了10個供全體市民休閒娛樂和開展健身活動的新公園。根據有關要求,按照「既保留公園所在地原名因素、突出方位特點、方便市民稱謂,又注重用字有利於五行諧和、具有永勝文化內涵和歷史特點」的原則,對這10個新公園進行了命名。下面,筆者就10個新公園命名的主要緣由簡述如下。
一、瀾滄公園
此公園地處瀾滄衛古城南城牆(南大街)與東城牆(東大街)的交匯地、原永勝縣客運站舊址處,其總佔地面積3796.96㎡。園內新建綠化面積2140.97㎡、景觀硬質鋪裝面積1580.99㎡和佔地面積80.1㎡的公廁一座,以及文化、健身、休閒等設施。
2012年起,永勝縣先在縣城東面建成了從南華(碧泉林業局北部)通至靈源路的全長8000多米的縣城東二環路(東昌路)。2016年起,又在縣城東南部的文化、靈源居委會轄區內徵地1000多畝建設教育文化園區,並拆遷原永勝縣客運站及其東南部的民居、商貿等設施,建成了從南大街通至教育文化園區的寬40米、長1000多米的南大街延長線,形成了如今貫通縣城東西的南大街與貫通南北的東大街相互交匯的新十字街。該公園位於這個「十」字的右上夾角處,既緊臨古瀾滄衛城,又處在縣城的顯眼之地。
古瀾滄衛城始建於139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而且永勝縣城又以瀾滄衛城聞名於縣內外。為紀念瀾滄之名和彰示瀾滄衛城歷史,特將此公園命名為「瀾滄公園」。
二、白馬公園
此公園位於縣城南二環路(南興路)與西二環路(滄陽路)交匯的右內夾角處,總佔地7256㎡。公園內建有文化、健身、休閒、綠化、公廁、停車等設施。
永勝縣城南部東有紅馬寺,西有白馬廟。該公園地處白馬廟村範圍,為便於市民稱謂,特將此公園命名為「白馬公園」。
三、虹霽公園
此公園地處永勝縣城環城西路(瀾滄衛古城原西城牆)與環城北路(瀾滄衛古城原北城牆)交匯的右內夾角處,總佔地面積2512.62㎡。公園內建有文化、健身、休閒、綠化、公廁、停車等設施。
此地原名「宏繼橋」,其北部為今「彩虹小區」。為方便市民稱謂,特將此公園命名為「虹霽公園」。虹霽者,彩虹駐留之地也。
四、文昌苑
該苑地處永勝縣一中大門至縣委、縣政府大門之間,總佔地面積3622.37㎡。公園內建有文化、休閒、綠化、清潔等設施。
永勝縣第一中學是永勝的最高學府和惟一的百年老校。建校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博學良師在這裡辛勤耕耘、精心培植,育得桃李遍及天下,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在這裡寒窗苦讀、奮發進取,學成之後走出校門,挺進更高學府、邁向廣闊社會,成為家國良才;永勝縣委、縣政府大院自瀾滄衛城竣工至今的600多年來,一直是永勝的最高行政中心,是謀劃、決策、指揮和帶領全縣建設、發展的政務要地。此地位於縣城核心區域的東大街旁,原為縣交通局、永北派出所等單位的辦公、商用重地,確係寸土寸金之所,而縣委、縣政府不惜花費重金拆遷原建築,將其建成市民休閒娛樂場所。
此公園建成後,永勝一中與永勝縣委、縣政府門楣相望、學政以鄰、文政通達、魁罡同輝,故將此公園命名為「文昌苑」。文昌者,文化興隆、文運昌達;苑者,文化薈萃之處也。
五、杏林公園
此公園地處縣城東大街北段西側,原永勝縣人民醫院東部,總佔地面積1363.85㎡。公園內建有文化、休閒、綠化、清潔等設施。
董奉是三國時期吳國一個善於醫治疑難病症的民間醫生,他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卻不要病人一文錢,只提出一個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幫他種植杏樹,病重的種5株,病輕的種一株。數年以後,他的園子裡共種植了10多萬株杏樹。杏子成熟出賣時,董奉也不要買杏人給現錢,只要拿糧食來換。他換得了許多糧食,卻都用來周濟勞苦飢餓的百姓。對董奉這種高尚品德,人人有口皆碑。從此「杏林」2字便成了稱讚醫生美德的專用詞。
此公園地處原永勝縣人民醫院舊址,老縣醫院土地拍賣遷出後,縣委、縣政府又回購土地建此公園,故將此公園命名為「杏林公園」。
六、白果公園
此公園地處縣城東大街北段原永勝縣國稅局、消防隊等單位舊址處,總佔地面2386.85㎡。公園內建有文化、健身、休閒、綠化、公廁等設施。
此處原地名為「白果村」,且今尚存白果老樹,為便於市民稱謂,特將此公園命名為「白果公園」。
七、永北公園
此公園位於環城北路東段南側原縣衛計局舊址處,總佔地面積3156.01㎡。公園內建有文化、健身、休閒、綠化等設施。
「永北」之名系「永寧」與「北勝」的合稱,初始於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延至民國21年(1932年)。境外民間遠有「永北大哥」之譽,為紀念和存留此稱謂,特將此公園命名為「永北公園」。
八、板田公園
此公園地處縣城西二環路(滄陽路)中北段東側,總佔地面積3093㎡。其中綠化面積1600㎡、景觀硬質鋪裝面積1443㎡、新建佔地面積 70㎡的公廁一座,以及文化、健身、休閒等設施。
此地原名「小板田」,故將此公園命名為「板田公園」。
九、北勝公園
此公園位於北二環路(北勝路)西端,現縣交警大隊對面,總佔總地面積2600㎡。公園內建有文化、健身、休閒、綠化等設施。
「北勝」一名系因紀念忽必烈大軍自北而來「首捷此土」而得名,此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延至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北勝」之稱謂遠揚境外400餘年,為紀念和存留此稱謂,特將此公園命名為「北勝公園」。
十、紫樟園
此園地處張家園村,原縣疾控中心和縣血防站舊址處,總佔地面積2970㎡。公園內建有文化、綠化、公廁、停車等設施。
因該園系公共建築,為避免與原村名「張家園」重複,只取「張」字的諧音,且園內現植紫荊、香樟等喬木,故特命名為「紫樟園」。
(文中有關數據和資料由永勝縣住建局副局長龍文和等同志提供,特此致謝。)(秦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