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現在的相機圈可是一潭苦水。愛範兒(微信號:ifanr)所說
自 2014 年起,日本相機廠商的銷售就開始出現下降。,日本相機製造商的出貨量出現持續下滑的狀況,2015 年的跌幅達到 20%。根據 CIPA 公布的銷售數字統計報告
的確,在手機攝影崛起的年代,功能相對單一、對象相對入門的相機逐步被手機所取代。如果只看相機的銷售數據還不能說明問題,那反應拍攝者使用數據的相機統計表更能體現趨勢。
2016 年 12 月 7 日,了 2015 到 2016 年的拍攝設備統計數據。而今年的結果與去年一致,手機還是最大的贏家,iPhone 還是拿下設備排行榜中數個席位。網絡相冊 Flickr 公開
取締「傻瓜機」之後,手機也在平民區搶佔單眼相機的市場
Flickr 在這份:年度報告中指出
今年跟往年一致,智慧型手機還是用戶們的拍攝首選設備。對比去年同期,Flickr 上用手機拍攝的照片佔比從 39% 提上升到 48%。而單眼相機則從去年同期的 31% 下降到 25%,緊湊型相機則從 25% 下跌到 21%。
除此之外,Flickr 的年度設備榜單也被手機攻陷了。在今年的設備排行榜中,iPhone 佔據了八個位置,而前十名中的傳統設備也只剩下佳能的 EOS 5D Mark iii 和 5D Mark ii。
面對這種情況,關注影像發展的人相信已經留意到手機陣營在這些年內的進步了。在 2016 年,手機製造商在影像硬體和技術上的投入,也比之前的更進一步。
不僅僅是「雙攝」的回歸,雙核對焦、低延遲快門、定製 CMOS 以及持續優化的多軸光學防抖,這些都已經在智慧型手機上出現,它們的拍攝範圍也比局限於「簡單記錄生活」的過去要寬很多。
(此圖由雙攝手機的「大光圈模式」拍攝)
在這大前提下,再配合一些如「大光圈虛化模擬」、「雙攝變焦」以及各種各樣的增幅鏡,手機也能玩出不一樣的效果。
同時,手機的圖像生產鏈在智慧型手機平臺成熟時已經出現了。
手機攝像頭負責拍攝,用戶將照片導入相關的應用作後期處理,經過一系列調整之後再分享到社交網絡上。這完整的分享鏈已經完全被手機包辦了。
儘管數位相機在加入 Wi-Fi 傳輸模塊之後也能擠進這條看似開放的生產鏈,但有一部分使用者會礙於便攜、方便等因素考慮,最終選擇的還是手機。這,也是手機在各種網絡相冊上流行的原因。
相機的未來,或許只剩下「專業」?
面對現時這種狀況,相機真的會被手機取締?就目前的技術和產品市場分布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
手機是一種綜合型設備,性質和相機不一樣。它們並不可能像相機一樣,為影像提供相應的光學結構,設計上也不可能無止境地為拍攝作讓步。
未來的技術進步的確能讓手機的拍攝能力變得更好,但它們和相機還是兩個世界的東西。專業的商業拍攝,還是要相機來操刀。
所以在這種大前提下,相機今後的發展空間將會被收窄。他們的目標也許就只有「專業」兩個字。
根據愛範兒,在相機銷售市場中還能止住頹勢的,也就只剩下可換鏡頭相機。而這個領域的參賽者,也在不斷往「專業」這個目標靠攏。(微信號:ifanr)之前的報導
例如,索尼在今年推出 GM 系列鏡頭也推出了 APS-C 旗艦 α6500,目的是強化 E 卡口的專業形象。另外,Micro 4/3 陣營在今年的 Photokina 上也更新了兩大旗艦,為無反領域突破了畫幅上的限制,為的也是讓自家的無反產品進軍專業領域作準備。富士和哈蘇
同時,這些廠商也在不斷提高自身的入門門檻。
冷處理 α5X00 的索尼,將帶高速對焦的 α6000 列為現時 E 卡口的入門級。他們也放緩普通緊湊型相機的產品推進,嘗試將觀眾的重點注意力轉移到「黑卡」系列上。
把中高端系列裡較為早期的產品作為入門機,再用更新品來打中高端需求的後續市場,這也是影像廠商中較為常用的做法。
總括而言,從網絡相冊以及 CIPA 這種行業機構的統計數據中能夠看到,目前的影像圈正朝著這兩極發展:
手機將會接替功能單一的卡片機,掌管入門市場的大旗;可換鏡頭相機則是以「專業」為目標前進。兩組用戶之間的需求差距,可能也會不斷擴大。